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什么是构成世界上万物的五种元素?

如题所述

五行是构成世上万物的五种最基本的元素五行是构成世上万物的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它们是变化无穷的,高深莫测的。五行的创立,准确地模拟了自然界的基本状态,事实上万物生息变化都离不开这五行,它们的顺序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水在北方居子位,子为阳之初,故水为一;火在南方居午位,午是阴之初,故排第二;木在东方阳位奇数依次排第三,故木居第三;金在西方,西属阴是偶数依次排第四,故金为第四;土在西南方,属阳为奇数依次排第五,故土第五。然而土居中央,是其水、火、木、金生成的前提。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天干地支与阴阳阴天干:乙、丁、己、辛、癸阳天干:甲、丙、戊、庚、壬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五行与干支天干金:庚、辛 地支金:申、酉天干木:甲、乙 地支木:寅、卯天干水:壬、癸 地支水:子、亥天干火:丙、丁 地支火:巳、午天干土:戊、己 地支土:丑、辰、未、戌子 水 鼠丑 土 牛寅 木 虎卯 木 兔辰 土 龙巳 火 蛇午 火 马未 土 羊申 金 狗二十四节气正月寅月:立春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雨水到惊蛰止。二月卯月:惊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谷雨到立夏止。四月巳月:立夏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满到芒种止。五月午月:芒种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七月申月:立秋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处暑到白露止。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十月亥月:立冬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雪到大雪止。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1
在我国,“五形说”就是古代朴素的元素论。它约出于商周之交。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火、木、金、土等打交道,得出结论:无水土便无法兴农牧,无木火水金便无法冶金、制陶。思想家进一步归纳,认为水、火、木、金、土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五种要素,它不仅构成农牧产物以及陶器和金属,而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它还认为:水火金木土要在运动变化之中,在彼此交互作用化学反应中才能形成万物。
五形说把千差万别的物质存在形态归纳为客观存在的几种物质元素,并通过它们去寻找自然现象无限多样化的统一,认为宇宙由这些元素构成。所以认为古代的五形说是早期元素论的萌芽。当然古代学说中的所谓元素,还不是近代科学中的元素,而且学说还比较粗糙。
第2个回答  2010-07-06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292.htm?fr=ala0_1_1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7-08
水、火、木、金、土

无水土便无法兴农牧,无木火水金便无法冶金、制陶。思想家进一步归纳,认为水、火、木、金、土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五种要素,它不仅构成农牧产物以及陶器和金属,而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它还认为:水火金木土要在运动变化之中,在彼此交互作用化学反应中才能形成万物。
第4个回答  2010-07-20
如果你说的是五种的话,那应该就是金、木、水、火、土了(木、火、土、金、水)。
五行应是起源于五大行星。古人称木星为岁星,火星为荧惑星,土星为镇星,金星为太白星,水星为辰星,合称五纬。
五行的排列与五星显现天空的顺序相关,每星各行72周,五星合周天360度,对应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的八卦历。同时,古人观察五星的时间顺序正是一年四季的节气顺序他们的命名也来源于当季的各种变化。
通常所见的五行概念有:五行特性;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见;五行相乘;五行相侮;五行反克。
与五行变化之数相对应的有:天干、地支、五方、五季、五时、五色、五气、五化、五味、五音、五脏、五腑、五窍、五体、五液、五元、五德、五物、五贼、五志、五魔、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