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法律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狭义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宪法在内。

当“法律”在狭义上使用时,它也不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宪法》第5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里的“法律”是狭义用法。

问题一:何为广义法律,何为狭义法律?

广义的法律是指一切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等。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问题二: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之间的区别

狭义的法律与广义的法律的区别问题。

分析:在效力范围、内容、等级地位方面的区别,从四个方面表达清楚:

①先把概念说清楚(狭义的法律与广义的法律的概念)。

②在范围方面的区别:狭义的法律是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有效;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范围不同。

③内容不完全相同:广义和狭义的法律都调整社会关系,狭义的法律都是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当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由法律调整;广义的法律除了狭义法律以外的其他部分所调整一般的社会关系。

④效力的等级地位不一样,狭义的法律效力最高,地位最高;广义法律除了狭义法律以外,其他的部分都要服从宪法和法律。

问题三:狭义上的法律是指

广意和狭义的法律

  广意的法律,是指一切规范性文件;而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般的人理解法律,是广意的,但是,我们的理解,是要具体的和实在的,否则会在案件中吃亏。
  在刑事案件中,法无名文不为罪,这个法是狭义的。
  在民事案件中,因为审判人员对这个标尺的理解运用,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民事诉讼案件的结果,我们也要在法律赋予的权力中用好法律的武器。
  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合同法解释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区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第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
*** 所在地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 *** 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 ***
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