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会考历史知识点

如题所述

安徽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如下:

1、两极世界的形成: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北约: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华约: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德国和朝鲜的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导致“冷战”局面的加剧。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它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其中,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冶金业——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明代的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明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纺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至少在五六千年前)。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两代都在那里设有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

古代商业的发展:西汉“开关梁”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那时还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我国最早银行雏形)和类似后世的汇票的飞钱。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南方)和晋商(北方)。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太祖、雍正帝也都强调该政策。

重农抑商的含义: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发展。重农抑商的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中共八大内容: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内容: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随后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开始的地区:安徽、四川等省。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管理体制方面,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方面: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3月,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属于江苏的有连云港、南通。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从1985年起,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中共十四大上(1992):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上(1997):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