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的主力队伍是哪些?

如题所述

第20军第1、第2师。

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起义评价:

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伐,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

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官方的说法是: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首次独立地领导战争和创立军队;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政府的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2

第20军第1、第2师、第11军第24师、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起义经过如下: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扩展资料:

南昌起义的主力队伍的其它相关介绍:

起义军被迫撤离南昌,9月下旬在广东北部大埔县三河坝兵分两路,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率领开赴广东南部的潮汕地区,余部4000余人由朱德带领留守当地阻击敌军。经过一次次苦战,主力军在潮汕失败,朱德手下也仅存800余人,师以上干部只剩朱德一人。

南昌起义部队最终保存下了这800壮士。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在10位元帅中,直接和间接参与南昌起义的有8位,他们是: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其中3人就出自这最后800人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一南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建军全纪录——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1
十师全师(师长蔡廷锴),二十四师全师(师长叶挺),二十五师两个团的兵力(团长周士第、营长蔡晴川等),这些全部是粤军,也是威名赫赫的北伐铁四军的一部。另有贺龙的七千人(战斗力不能与铁军相比)、朱德的九百公安部队。可以说,南昌起义就是粤军分家,叶挺、蔡廷锴从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分出来。
第3个回答  2006-12-09
北伐军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第4个回答  2006-12-09
http://info.datang.net/Z/Z1107.HTM

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见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全国红军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B7%A5%E5%86%9C%E7%BA%A2%E5%86%9B

中国工农红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工农红军)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一般简称为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1928年5月前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随着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55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绝大部分来自红军部队。红军来源于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和参加暴动的工农群众。

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自始至终都是朱德,总政委先后是周恩来、张国焘和毛泽东。总政委具有重大事务的最后决定权。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红军的三个方面军接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央军委及有关中央局、中央分局(这是党中央在苏区的派遣机构)指挥红军,但紧急时刻中央政治局也可以直接指挥红军。除了三个野战军性质的方面军,各个根据地还有军区组织。负责领导红军游击队和独立师团,配合野战军作战。红军各级组织均实行政治工作制度,政委权力大于同级军事指挥员。在党的领导下,红军内部多次进行了严酷的肃反斗争,大批红军指战员被杀害。

红军一般使用游击战术,规模较大的正规红军也采用运动战和阵地战。红军作战的主要对象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也包括一些地方军阀。红军和敌人作战的基本样式,初期是反会剿,后期是反围剿,反会剿和反围剿是在根据地内线作战,一般得到根据地人民的广泛支持。在反围剿的间隙,红军也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以便扩大根据地,筹集物资。

按毛泽东的总结,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工作队。红军要承担发动群众、建设革命根据地的职能,特别是军队的政工人员还要负责指导地方党政工作,这通过党政军的联席会议或前敌委员会来实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先后建立了军级番号的红军部队有35个(若算上先后授予同一个番号的军级部队,这个数字更大),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才全部集中中国北方的陕甘宁地区,但此时南方八省仍有为数上万人的红军游击队分散活动。

目录 [隐藏]
1 历史
1.1 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2 反围剿
1.3 长征
1.4 改编为八路军
2 编制
2.1 第一方面军
2.2 第二方面军
2.3 第四方面军
3 参见

[编辑]
历史
[编辑]
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参见: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南昌起义”。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与在井冈山上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编辑]
反围剿
从1930年10月,到1934年10月,国民党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红军和根据地的军事行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编辑]
长征
参见: 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被迫战略撤退,史称“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在会宁会师之后,出于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加上第四方面军主力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继续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不幸遭受重大损失.剩馀四百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最后返回陕北根据地.

[编辑]
改编为八路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迎来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和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 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为第129师。 中国工农红军番号从此撤销。

[编辑]
编制
[编辑]
第一方面军
1930年8月,红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成立了第一方面军。由于该军团负责中央苏区的军事安全,也称中央红军。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馀人。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编辑]
第二方面军
1936年5月,红二、六军团在战略转移途中,奉中央命令,组成第二方面军,并将红三十二军(一方面军)编入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共1万馀人。

[编辑]
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七军,黄麻起义失败后馀部以后发展成红11军31师。加上在六霍起义和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改编成红1军。1930中红15军北上与红1军合并成红四军,军长为旷继勋,政委曾中生,参谋长徐向前。1931年10月底,红4方面军即以红4军和新成立的红25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少奇。方面军下辖4军、25军。4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25军军长旷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4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馀人。红4方面军成立后,先后取得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端口、潢(川)光(山)四大战役的胜利,歼敌六万馀人。此后,红4方面军又扩充为4军、9军、25军共三个军6个师。同年10月,国民党30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实施第4次“围剿”。因受张国焘连续进攻路线影响,部队主力过于疲劳,没得到及时休整补充,在冯寿二、七里坪等战役中虽歼敌万馀,但自身损失亦大,主力被迫脱离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2月转移至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打破田颂尧发动的三路围攻,歼敌二万四千馀人。随后部队扩编成四个军四万馀人,王树声此时升为副总指挥。四方面军随即发动了仪南、宣达、营渠三次进攻战役,歼敌二万馀人,并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会合,扩编成4、9、30、31、33等5个军,总兵力达8万馀人。在33至34年的反六路围攻中打败了全四川军阀二十多万大军的疯狂围剿 ,取得了歼敌八万馀人的辉煌战果。尔后,又取得了广(元)昭(化)、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的胜利。1935年3月,红4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接应中央红军北上并开始长征。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1、4方面军胜利会师。8月,1、4方面军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焘违抗中共中央北上的决定,强行率领第4方面军南下,并在卓木碉成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此后,第4方面军经半年苦战,虽取得了攻占丹巴、宝兴、天全、卢山等战役的胜利,但在百丈关战役中未能取得胜利,南下宣告失败。1936年2月向甘孜地区退却并接应二六军团北上。6月,与2、6军团会合。张国焘在党中央以及朱德、任弼时、贺龙、徐向前、陈昌浩等人的劝说帮助下被迫取消伪中央,同2方面军北上。10月,l、2、4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地区,为打通国际路线,在中央命令下第4方面军一部渡黄河西进,因种种困难西路军虽取得歼敌二万馀人的战果但终于在37年3月遭到失败。未渡河的红四军、红三十一军等部在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红四方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从一支七十馀人的游击队发展到全盛期八万大军,共歼敌三十六万馀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编辑]
参见
八路军
新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B7%A5%E5%86%9C%E7%BA%A2%E5%86%9B"
--------------------------------------------------------------------------------------------------
http://www.wikilib.com/wiki/%E4%B8%AD%E5%9B%BD%E5%B7%A5%E5%86%9C%E7%BA%A2%E5%86%9B

http://changzheng.china1840-1949.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