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用言行教育孩子呢?

如题所述

父母在言语上一定要准确无误,行动上一定要雷厉风行。有一些大人自己说出的话都出尔反尔,模棱两可。这样就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可能孩子会觉得有一些话只需要口头表达,并不需要用行动去实践。我们家小侄子就经常说自己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不可以骗人。因为哥哥嫂嫂从来就不骗他,绝不向他轻易许诺什么东西,一旦许诺了一定会实现。所以说,家长一定要言必行。

在行动上也要讲究速度,自己说出的话,要果断去执行,不要拖拖拉拉。如果你答应小孩子要给他买一个手表。那就应该及时去给他买,然后再告诉他买了手表的目的就是要把握好时间,不能拖拉。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我有的时候在家做事非常的速度,因为我妈妈做事也是这样的,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自己也会慢慢被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8

在孩子面前,家长的语言一定要文明,不要总是带有口头语或者不好听的话,孩子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很强,就算你是无心说的,都会被孩子记在心里,有可能孩子在你面前不表现,但是在别人面前可能就会模仿你说话。教育孩子也一样,一定要用平缓的语气来与孩子讲道理,不要总是对孩子太严厉,有时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大部分孩子都是吃软不吃硬。

在孩子面前,家长的行为一定要得体,不要有打骂的行为,大人打骂孩子,只会造成孩子心里的怨恨,他只好把火气发在别人身上,或者模仿大人打骂别人,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打骂也起不到治本作用。

想要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得当的方法,言行过激是最伤害孩子的,其实家长可以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孩子,我们会希望父母如何来面对我们呢?所以,很多时候也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与孩子沟通。

第2个回答  2018-01-18

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假如想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孩子,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既然想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孩子,那么做父母的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要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会去学习你的这些好的行为和言语。

假如你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正确的面对陌生人,热情宽容的对待身边的朋友和亲人;那么你自身必须要这么做。当你自己遇到陌生人或者亲戚的时候,就应该要选择热情的打招呼和接待;并且当你自身这样做了之后,一定要把这种行为和方式跟小孩子叙述一遍,以此来加深他对你这种行为的理解。长此以往下去,你的小孩肯定会模仿你的这种行为和方式。

当然,假如你的小孩犯了错误,你也应该采取心平气和的方式跟他交流。此刻你要把他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而不是小孩去说教。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小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

第3个回答  2018-01-18

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的言行举止比较得体的话,孩子也会随着父母的样子变得越来越好。

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足够温柔,不要总是动不动就凶他,或者打他。孩子也是需要历练的,并不是谁一出生就懂得大道理,你要教给他,要耐心地教,这样孩子才能够受到父母的感染,才能懂得人生中很多道理。

父母在孩子面前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榜样,无论是品行或是说话,都应该注意,不要总是把大人世界那些情绪带到孩子面前,孩子是很聪明的,他很容易学着父母的样子变坏,那样对孩子的未来是很有危机感的。

学着做有礼貌的父母、懂道理的父母,学着让自己的举止优雅起来,让自己谈吐风趣幽默,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展现得一览无余。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足够优秀,这样孩子才能够像父母一样变得更好。

第4个回答  2018-07-26

大家都听过“曹参杀猪”的故事,早在春秋时期的曹参便深刻意识到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若欺骗了孩子,孩子便学会欺骗他人。你对孩子言而无信,孩子以后就不会轻易信任你。

然而,依旧有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不是听你所言,而是看你所行。我们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但我们终年没有翻开过书页;我们要求孩子锻炼身体,但我们从来没有运动的习惯。

我们的小偷小盗,会演变成孩子以后的抢劫越货;我们的读书写字,会开启孩子遨游浩瀚书海的征程。

所以,父母以身作则最重要!

杨澜在她的书《一问一世界》中提到她的儿子对画画很有天赋,加上勤奋的努力,画作被选为高中生代表作品,在当代美术馆和798的画廊里展出。而后被美国一所著名的艺术大学主动录取还获得奖学金。

杨澜在不经意整理儿子作文本的时候才发现了儿子爱上绘画的原因。她的儿子在作文里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午后,杨澜披着柔和的光芒在窗边写生,院子里一株开满花的海棠树被生动地涂抹在了画布上。而那时的杨澜怀着孕,自然又专注的神情从此映入了儿子的心湖,“画画应该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吧”,那是儿子爱上绘画的原因。

孩子观察的永远是父母的行为,而非说教。我们的言谈举止,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成了孩子最初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