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有什么金方?

如题所述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常在家庭或集体宿舍中相互传染、集体发病。中医称之为疥疮。
疥螨多寄生在皮肤较薄的部位,如指缝、前臂、腹部、外阴、大腿内上侧、臀部、女性乳房皱襞处等。皮损表现为针头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在阴囊、阴茎、阴唇、腹股沟等处发生黄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此为疥疮结节。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是疥疮的重要症状。常因搔抓引起抓痕、血痂、湿疹样变或继发感染而发生脓疱疮、疖肿、淋巴管炎等。
疥疮的治疗目的是杀虫、止痒。一般每日早晚各用药一次,连用3日为1疗程。搽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服,使粘在衣服上的药物也能杀虫,第4天洗澡更衣并将污染的衣服、被褥煮沸消毒。家中或集体单位的患者要同时治疗。
(一)内治方【方一】犀角饮子【来源】《医宗金鉴》【组成】犀角、赤芍、甘菊花、玄参、木通、炒赤小豆、石菖蒲各4.5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效】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主治砂疥。
【方二】搜风胜湿汤【来源】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2(2)
【组成】乌梢蛇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五倍子10克,苦参15克,炙百部12克,地肤子10克。若脓疥,加生薏苡仁15克,佩兰叶12克,蒲公英20克,皂刺10克;若痒甚,加蜈蚣3条,全蝎2克;若气血亏加当归10克,黄芪15克。
【功效】搜风胜湿杀虫。
【用法】水煎服,日1剂,小儿用量酌减。
【备注】服药期间忌食牛、羊、鸡、鱼、虾、酒等发物。
【方三】内服验方一【来源】吉林医学情报,1992:(10)
【组成】苦参、白鲜皮、蛇床子、荆芥、桑叶、黄柏、金银花、连翘、牡丹皮、地肤子、荜茇各10克,甘草8克。
【功效】散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内服验方二【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2)
【组成】土茯苓5~30克,龙胆草3~10克,车前子5~15克,炒黄芩5~15克,木通3~10克,苦参5~10克,地肤子5~15克。证候属风热蕴肤加僵蚕5~15克,蝉蜕5~15克,防风5~15克;属湿热毒聚加茵陈5~30克,白鲜皮5~15克;属虫毒结聚加全蝎3~10克,乌梢蛇5~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2日1剂。
【方五】当归饮加减【来源】吉林医学情报,1992:(10)
【组成】当归、生地黄、白芍(酒炒)、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各10克,黄芪20克,甘草8克。
【功效】养血祛风,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3剂。
【方六】龙胆泻肝汤化裁【来源】河北中医,2000:22(7)
【组成】龙胆草6克,炒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土茯苓15~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僵蚕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除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7日为1疗程。
【方七】消疥汤【来源】四川中医,2001:19(8)
【组成】生地黄、蒲公英各30克,当归、川芎、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紫草、蝉蜕、刺蒺藜、赤芍、金银花、连翘各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百雄洗方【来源】中医药信息,1992:(4)
【组成】生百部30~60克,苦参30克,白矾30克,花椒15克,雄黄10~15克,川楝子15~30克,蛇床子15~20克,大枫子15~20克,草乌10克,荆芥10克。伴湿疹样皮炎加黄柏15克,白鲜皮30克;伴疖肿、脓疱疮加连翘15克;瘙痒甚重用川椒、草乌。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每剂加凉水1.5升煮沸5分钟,取药液。
【用法】趁温于每晚7~9时擦洗全身30分钟,连洗4晚(2剂)为1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衬衣床单、被里每隔4日用开水烫一次。
【方二】中药洗抹方【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4:(2)
【组成】①洗药处方:烟叶30克,樗皮100克,百部100克。②抹药处方:净头发150克,硫黄200克,蛇皮3条。
【功效】祛毒杀虫。
【制法】将抹药处方同入锅内,加火熬化,再用手指粗的铁棍在地上钻洞数个,将熬化的药汁,趁热倒入地上的洞内,冷却后即成药锭。再取适量香油放入碗内,手持药锭研磨,即成黑色药油,备用。
【用法】先将洗药煎汤,待药液不烫皮肤后洗浴10分钟即可,擦干后涂药油,要抹全,每日早晚各洗、抹1次,换内衣1次。若皮肤感染者,可先用洗药洗后擦干,再将药锭研细末,撒在疮口上即可。
【方三】复方苦参汤【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18(1)
【组成】苦参、蛇床子、威灵仙各30克,川椒、白矾、香附子、白芷、枸杞、细辛、桂枝各10克。
【功效】清热燥湿,通络散结,祛风止痒。
【制法】每剂加水1.5毫升,煎煮20分钟。
【用法】配合冷冻应用。冷冻反应过后4~5日,水煎复方苦参汤,外洗疥疮结节部位,每日2次,连用3日。对未愈者进行第二次治疗。
【备注】适用于疥疮结节的治疗。
【方四】药浴验方【来源】中国民间疗法,1996:(1)
【组成】苦参15克,花椒12克,青蒿15克,夜交藤15克,野菊花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随证加减:伴感染者加黄柏12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伴发湿疹者加樟树叶30克,荆芥12克。
【功效】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活血化瘀。
【用法】中药方加水3~4公斤,煎液。全身洗浴30分钟,浴后外搽硫黄膏,次晨再搽1次。3天为1疗程,未愈者可用2或3个疗程。
【方五】疥痒灵洗剂【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1)
【组成】刺蒺藜100克,地肤子100克,苦参100克,花椒80克。
【功效】清热杀虫,祛风止痒。
【用法】上药水煎,煮沸30分钟后,用滤出的药液洗浴患部及全身。睡眠前使用,日1次,一般1剂药可连续使用3~4次。7日为1疗程。1~2个疗程可痊愈。
【方六】复方灭疥汤煎剂【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97:24(7)
【组成】川椒、百部各30克,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秦皮各60克,玄明粉15克,白鲜皮60克,五倍子、黄柏各30克,硫黄粉2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加水浓煎,浸泡外洗患处,每日2~3次,15日为1疗程。
【方七】百蛇虱枫汤【来源】中国民间疗法,1998:(1)
【组成】百部、蛇床子、鹤虱、大枫子、儿茶各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白鲜皮、苦参各20克,川椒5克,浮萍、姜皮、蒺藜各15克。
【功效】杀虫止痒,祛风除湿,解毒。
【用法】上药水煎2次,每次煎煮10分钟,合并药液,将药液分2次外洗患处,每晚临睡前反复搽洗20分钟。治疗期间不间断,直至痊愈。1剂药可连用5日。
【方八】外洗验方一【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2)
【组成】九里香30克,透骨草30克,茵陈30克,川椒30克,海桐皮30克。
【功效】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将药物放入盆中,用冷水4升浸泡1小时,文火煮沸取下加食盐15克。待水冷后,用药液溻洗患处,每次约20分钟,每天2次,每剂两天。
【方九】外洗验方二【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9)
【组成】硫黄、雄黄、蛇床子、苦参、白鲜皮。
【功效】杀虫,止痒,解毒。
【制法】将中草药放入熏蒸盆中预热5分钟。
【用法】嘱患者入光波浴房(世奇医疗保健品公司产品)内取坐位,温度根据患者体质,调节治疗时间20~30分钟,日1次,治疗后用10%硫黄软膏和疥得治交替涂于患处。
【方十】疥疮洗剂【来源】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8(4)
【组成】苦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蛇床子、金银花、刺蒺藜。
【功效】杀虫止痒,祛风清热,解毒燥湿。
【制法】加工制成两部分,一为浓缩洗剂装瓶备用;另一为粉剂装袋保存。
【用法】嘱患者每晚用粉剂1袋兑温热水10升浸浴,早晚用疥疮洗剂外搽,皮损严重处多搽,同时将衣物、被单等放入浴后的药水中浸泡半小时,再洗净晾晒。连用3日,3日为1疗程。每疗程用1瓶洗剂、3袋粉剂。未愈者可用2疗程。
【方十一】灭疥汤【来源】新中医,2000:32(9)
【组成】百部、鹤虱、使君子、苦楝皮、芜荑、槟榔、黄柏、苦参各15克,硫黄、滑石各20克,白矾30克。痒甚者加赤芍、黄芩各15克;有脓疱者加金银花、黄连各15克;男性阴囊部位有疥疮结节者加丹参30克,三棱、莪术各15克。
【功效】杀虫止痒,燥湿解毒。
【用法】上方加水3升,文火煎15分钟,弃渣取液。从颈部以下全身擦洗,每次10分钟,每天1剂,早晚各1次,7日为1疗程。
【方十二】苦参液【来源】四川中医,2000:18(12)
【组成】苦参300克,大黄、黄柏、蛇床子各200克,大枫子、地肤子各100克,枯矾20克,硫黄40克,冰片5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先将苦参、大黄、黄柏、蛇床子、大枫子、地肤子放入锅内熬水去渣取药汁,熬4次,共取汁20公斤,倒入浴缸内。再将枯矾、硫黄粉、70%酒精50毫升溶解后的冰片放入浴缸用棍搅匀。
【用法】待水温适度时将头以下部位浸泡于药液中。儿童药量应酌减。每次20~30分钟,每晚1次,3次为1疗程,至皮损结痂奇痒消失后停用。
【方十三】疗疥洗剂【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1:10(3)
【组成】硫黄粉30克,苦参50克,蛇床子50克,青蒿50克(鲜品可用至200克),甲硝唑片1克。
【功效】杀虫燥湿止痒。
【制法】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用法】将苦参、蛇床子、青蒿置药锅内,水煎,合并二次煎液,加开水至2升,加硫黄细粉及甲硝唑粉末,搅匀后乘热用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每剂可用2次(第二次使用时仍需加热,搅匀呈混悬液),每次洗15~20分钟,早晚各1次。洗后患处自然晾干或烘干。5日为1疗程。症状消失后1周内无复发者则可停药。
【方十四】杀疥汤【来源】四川中医,2001:19(8)
【组成】苦参、硫黄、白鲜皮、大黄、紫草、栀子、乌梢蛇、蝉蜕、黄连、黄柏、金银花、甘草各10克,蒲公英30克。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外洗患处。
【方十五】龙胆苦蛇汤【来源】湖南中医杂志,2002:18(5)
【组成】龙胆草10克,百部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硫黄40克,雄黄4克,大枫子15克,川椒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5克,艾叶15克,海桐皮15克,何首乌15克。合并感染加金银花、九里光、野菊花、土茯苓;部分溃烂者去川椒,加枯矾、海螵蛸。
【功效】清热燥湿,养血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先熏后洗,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直至痊愈。1剂可连用3~4日。
【方十六】疥洗剂【来源】广西中医药,2002:25(6)
【组成】硫黄、雄黄、花椒、百部、石榴皮、苦参、白鲜皮、蛇床子、黄柏各30克,明矾、烟梗各20克,十大功劳60克。若有水疱、糜烂渗液者可加土茯苓60克,苍术20克;有脓疱者可加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败酱草2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效】杀虫止痒,清热燥湿解毒。
【用法】每日1剂,加水5升,煮沸后20分钟,去药渣。用较热(以可耐受为度)的药液使劲搓洗颈以下的皮肤,有皮疹处多搓洗几遍,直至皮肤有发热感为止即可。每天早、晚各擦洗1次,3日为1疗程。
【方十七】苦参黄柏汤【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3:5(1)
【组成】苦参30克,黄柏25克,地肤子30克,花椒5克。
【功效】杀虫清热,除湿止痒。
【用法】加水2.5升,煎至2升。分2次用,每次1升。先用清水洗净患处,再用药液擦洗3~5遍,然后用硫黄软膏外擦,每日2次,连用4天。
【方十八】杠板归药浴【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3:11(8)
【组成】鲜杠板归全草100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洗净后,加适量清水煮沸15分钟。滤去药渣后,药汁加入少许食盐。
【用法】全身沐浴。对皮损部位适当用力搓洗。每日1~2次,2~4日即可痊愈。
【方十九】灭疥洗剂【来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3:10(10)
【组成】苦参、生百部、蛇床子、野菊花各30克,花椒、荜茇、黄芩各20克,公丁香10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痛止痒,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1剂,加水3~4公斤,先浸泡3~4小时,用锅煮沸10分钟,滤去药渣,取药液适宜温度,洗浴20分钟左右。连续5日用药洗浴,不可间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