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离子流动

如题所述

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它有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但钠离子能否进入细胞是由细胞膜上的钠通道的状态来决定的。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浓度高于细胞内),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而细胞膜通常对氯离子几乎不通透),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钠离子的进一步内流时,也就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时(外负内正),钠离子停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在钠离子内流过程中,钾通道被激活而开放,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当钠离子内流速度和钾离子外流速度平衡时,产生峰值电位。随后,钾离子外流速度大于钠离子内流速度,大量的阳离子外流导致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下降,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即复极化。此时细胞膜电位虽然基本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水平,但是由去极化流入的钠离子和复极化流出钾离子并未各自复位,此时,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将流入的钠离子泵出并将流出的钾离子泵入,恢复动作电位之前细胞膜两侧这两种离子的不均衡分布,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01
学了很久了,有点忘了,凭记忆说说:这要用到大学生理知识,静息时,细胞膜主要是对K离子开放,对NA离子是不开放的,所以静息电位主要表现内正外负(K离子细胞内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外)。动作电位时,细胞膜K离子通道失活(关闭状态),NA离子通道大量开放,NA离子大量内流,直观地看,即使NA大量内流,NA胞外的浓度还是远远大于胞内,此时内负外正。
第2个回答  2018-05-01
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