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的目的:让自己不浪费分数,录取适合自己的专业,进入到理想的大学;
报志愿的理念:规避报考风险,让分数利用最大化,让录取结果理想化。
规避报考风险
首先要明确一个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规避报考风险,报考风险主要是指三种常见的,第一种是滑档或退档;第二种是专业被调剂;第三种是浪费分数。
滑档,就是你报的所有学校都没有投档进去,说明这些学校分数都很高,你的分数够不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少数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几乎没有风险,填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冲的高校,想着总有一所大学能冲进去的,最后一个都没进去。
退档,已经投档进入学校,但是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原因,被学校退档。规避方式:尽可能服从专业调剂,填报的时候,一定要看学校的招生章程,看她具体的专业额外的要求条件;
比如说暨南大学的招生招生中明确提出,伯明翰学院对于数学和英语的单科成绩要求,如果你其中一项或者两项达不到要求,即使投档进去后,也是被退档,无论你的总分有多高。
专业被调剂,这个是现在经常发生的,当然新高考采用的是“专业+院校”的报考模式就不存在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完全凭借自己的喜好原则,只填自己想学的热门专业,没有保底专业,这种情况下容易被调剂;还有不了解学校专业录取规则,像专业级差、专业清的规则,专业排序不合理,也很容易被调剂。
浪费分数,学校的梯度不合理,过于保守,都会出现浪费分数。浪费分数仅看高考分数和真实专业分之间比较。如果高于专业平均分太多,就会出现浪费现象。
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现在专业数量众多,所以一定要提前了解自己未来适合走什么方向,适合选择什么专业?
多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优劣势,这个有专业的测评可以做,通过测评先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有哪些,再来去对应专业。
先给大家列举一些总体还不错的专业: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经济大类、工商管理类、法学类、师范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等
圈定院校范围
圈定院校范围,根据自己的分数来圈定;也可以借助我们高考科代表,划定范围。
我们会预测各所大学的录取数据(最低分、平均分、最低位次和平均位次)。
直接拿自己的分数和位次,和我们的预测值做对比即可,系统也会把危险、冲、稳、保和垫都划分出来。同时可以按照地域、档次、类型等各种条件筛选出来。
专业分为热门和冷门,那我们去判断专业录取可能性,就一定要参考专业录取数据,高分段平均位次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我们最好看前三年我想去的专业录取的平均位次波动情况。
比如想去中山大学的临床医学(本硕博8年制),那就看一下前三年的专业录取平均位次。
发现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录取2017-2019年录取平均位次分别是:285、237和135,排名逐步爬升,135名以上才算比较稳妥。
1、第一步 熟悉政策
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等等??例如考生家长起码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要填报几所志愿学校,可以报考几个大学专业等等。
2、第二步 收集信息
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家长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大致这么几条: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还可以参考一些与高考相关的博客、论坛、家长圈,相互交流获得专业知识。
3、第三步 准确定位
定位是填报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们都知道,高考录取时是将一定范围的学生,按其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进行排位,从高到低,位次越高,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高考志愿填报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
4、第四步 知己知彼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还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过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等。
5、第五步 初选志愿
“初选志愿”是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完成第三、四两步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应该已有方向了。这时,考生可以大致划定一些在你省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并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比较各院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6、第六步 模拟填报
“模拟填报”就是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的模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减少失误。目前高考都是在网上填报志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
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出现的操作失误、丢失密码等问题比比皆是,再加上网络系统繁忙难免手忙脚乱,所以提前模拟有备无患。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