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二年级常考满分,就是学霸?班主任提醒:小心三年级变学渣,为何?

如题所述

很多家长从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比较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如果孩子经常考100分,家长就会松了一口气,进入三年级后,觉得孩子打了,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时间也就少了。

但是,家长应该听过“三年级现象”,一二年级孩子成绩优秀有时候是“虚假”的现象,是不是真优秀,到了三年级乃至更高年级就可以看出来了。




01、什么是“三年级现象”?

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进入三年级之后,就会出现下面几种现象, 于是比较纳闷,孩子这是怎么了?

读一二年级常考100分,怎么进入三年级之后,一下子就跌到90分一下了?

以前孩子对我都是言听计从的,怎么现在处处对着干,还总是顶嘴了?

明明给他报了培训班,怎么作业错误率反而更高了?

明明报了硬笔书法班,怎么自从进入三年级写字反而更浮躁了?

本来还挺爱阅读的孩子,怎么如今连课外书都懒得看了?

之前放学就自觉回到自己屋里写作业的孩子,怎么现在总要催着才写?并且写着玩着?

之前挺细心的孩子,现在怎么总是丢三落四,对于大人的话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

其实上面的这些现象,就是孩子进入三年级后,经常出现的一些情况,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总结的一种现象。




都说“三年级是道坎”,孩子能不能成功迈过这道坎,将关系到以后的学习好坏。

而从孩子的一些表现来看,所谓的“三年级现象”,不过是孩子身心内在冲突的一种外在投射。

02、一二年级成绩稳固前两名的孩子,三年级期中考试竟然考到20多名

我女儿今年也是三年级,他们班期中考试时候,有几个孩子的成绩下降非常明显,其中一个男孩,之前在一二年级都是和我女儿成绩不相上下,基本上不是你总分第一就是我第一,但是这次期中考试语文和科学考试成绩都是80多分,之前考试可基本上都是满分的状态。

还有一个女孩子也是这样,之前语文考试也都是经常满分,但是这次考试考了80多分,还因此哭了好久。




从这两个孩子的情况我发现,他们都是语文考试作文扣分比较多,也许是之前阅读积累不够,所以现在成了写作的软肋。

03、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原因

很多三年级家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孩子进入三年级后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原本一二年级从来没有低于95分的孩子,进入三年级后,竟然会考80多分,甚至70多分,这让很多对孩子成绩一向自信的家长难以接受。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主要和下面几点因素有关:

第一、知识点比较简单,学前班已经掌握。

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点很多都是学前班时候学过的,学起来比较简单,所以,孩子进入小学一二年级之后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此外,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比较浅显,孩子不费力就可以掌握。




第二、父母比较关注孩子学习。

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候,对老师和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而这时候孩子刚进入小学阶段,家长也比较上心,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盯得比较紧,所以,孩子学习也相对比较积极。

第三、孩子阅读积累不够。

进入三年级之后,考试内容会比较宽泛,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了,这就需要孩子不断汲取大量的课外知识;此外,小学一二年级虽然也有简单的看图写话作文,字数要求少,并且对文章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重点要素写上,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很多孩子作文都不扣分。

而进入小学三年级后,语文作文分数占比增大,基本上都是25分-30分了。如果孩子之前没有良好的阅读积累,孩子在写作时候就会有难度,以至于作文分值太低,严重拉低语文考试成绩。




并且在语文练习和考试中,阅读理解难度也加大,语法知识增多,要求孩子对字,句,词的把握都比较高。

第四、孩子的书写不规范。

进入三年级后,孩子开始使用钢笔书写,孩子刚使用新的书写工具难免会不适应,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级用铅笔写字时坐姿,握笔就不规范,那么到了三年级使用钢笔时,书写就会更糟糕。

有的孩子喜欢涂改作业和卷面,有的孩子喜欢用两色比写,用摩擦笔擦过后再写就容易出现两色比,这样的结果就是卷面不整洁,会扣分。




第五、理解能力差,容易放弃

三年级开始,孩子的学习科目更加丰富了,另外考试题型难度也加大,数学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加强。而对于在一二年级阅读理解能力弱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就会遇到困难,有的孩子就会知难而退,甚至放弃克服这些因素。

04、家长熟知这些方法,警惕孩子出现“三年级现象”

① 培养孩子高质量的阅读习惯。

现在我们都在提“大语文时代”,其实,从另外一点来说,也就是阅读将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并且这个影响不仅仅是语文这一个学科,而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整体学习,会关联到其他方面的发展。




所以,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孩子通过阅读提高理解能力,扩展知识范围,提高触类旁通的能力。

②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让孩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家长不能再像一二年级时候,随时在孩子后面监督,让孩子习惯了父母在后面督促,如果不督促就放松,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只要自觉主动学习的孩子,才能发挥主动能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现乐趣,才能主动根据学习需要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③培养自控力和情绪管理

有的孩子太贪玩,学习时候喜欢学着玩着,家长就要进行干预,因为孩子一二年级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自控能力的话,进入三年级后就会更加散漫。




虽然说“三年级是个坎”,不过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家长意识到这点,能对自己的孩子多加引导,协助孩子迈过这个坎,打好了基础,相信孩子在进入高年级后在学习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2

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级时成绩优异,甚至经常考满分,还会收到其他家长投去羡慕的眼神,有时候还会收获一句:“这孩子真是学习的料,将来是学霸无疑了。”

家长听到这样的话,心里自然也是很欣慰的。当然,为孩子取得的成就而开心,是人之常情。但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仍需要保持冷静,有个清醒的认识

我有一位当小学老师的朋友,她做了10年左右的班主任,前几年已经升任年级主任,她却直言:小学一二年级的成绩具有一定欺骗性,有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成绩优异,到了三四年级开始成绩下滑,到了五六年级学习起来更加吃力,后劲不足;而有的孩子却后劲十足,在一二年级时成绩不显山不露水,到了三四年级开始发力,稳步上升,到了五六年级晋级为班里甚至整个年级的尖子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超前学习

为了孩子能够轻松地完成幼小衔接,有些家长提前带孩子学习了一些低年级的知识点,这些孩子靠着吃老本,也能够维持一段时间,但一般来说,这种吃老本带来的好成绩一般很难能够维持到三年级。孩子进入三年级后,面对难度升级且陌生的学习内容,一时间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应对,导致自信心受挫,甚至厌学。

而且,超前学习还有可能会带来一大副作用,孩子因为已经提前学习了知识,认为学习太简单,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懂得足够多了,养成了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要知道,专注力不够可是学习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2、一二年级知识简单,三年级开始难度增加

为免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会太难,而且很多地区都只有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学习任务比较轻,对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不会太高,只要孩子愿意下功夫,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年级开始,课程难度升级,对孩子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开始增加英语、科学两大科目,学习任务加重,在每个科目上能够投入的时间减少,而且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就会拉低综合成绩。

3、死记硬背

小学一二年级时,科目较少,孩子有大量的时间来应对每一个科目,而且每一科目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对思维能力几乎没什么要求,有的孩子肯下功夫,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的成绩。

而到了三年级之后,孩子仅仅依靠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要想孩子在学习上后劲十足,小学阶段需特别重视培养这3项能力:

1、阅读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阅读可以帮助孩子丰富知识量、拓宽视野、提升专注力,让孩子感到内心充实,同时还会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

而且,那些能够时常进行有效阅读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都很不错,罗辑思维也很敏捷。

课外阅读也要注意广度,历史、科学、哲学、时政热点、古文、现代文、数学、英语等各个方面,内容包罗万象,最好能保证一定的深度,应对各个科目的学习时才能更从容。尤其是大语文时代,如果不能保证课外阅读,很难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父母要注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会孩子读有用的书,并且管理好读书的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2、专注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过: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80%的孩子不是输在智商,而是专注力上面。

注意力也称专注力,专注力强的孩子,不易受外界干扰、注意力集中、不容易走神,学习时专心致志,往往效率更高,自然不会拖学习的后腿。

一个孩子,即使是智商再高,如果连专注都做不到,在学习中没有耐心、拖拖拉拉、粗心大意、不进行深入地思考,学习成绩势必也不会好。

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增强自控力,才能在听课、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不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东张西望。建议在家里提供一个学习专用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专注地学习、写作业。还可以带孩子玩下棋、拼图、积木、迷宫、涂色、舒尔特方格等发展专注力的游戏。

3、逻辑思维能力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

思维逻辑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理解能力强、思路清晰、推理能力强、做事有条理、能抓住重点、高效,在学习中往往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成绩非常的好,并且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也相对更少,

如果逻辑思维能力不行,在学习中就会比较吃力,学习效率低,再怎么努力地认真学习都容易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不好,而且,越往高年级这种表现越严重,尤其是到了初中甚至高中以后,在学习数学这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科目时,表现得特别明显。

所以,父母要从小就注意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狗、下棋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21-01-28

孩子上学了,父母比他们本人还重视分数。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的成绩还不错,经常能考满分,有的时候考试,班级里甚至能有一半人满分。于是乎不少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学霸。

为什么孩子一二年级成绩普遍都那么好呢?有两个原因:

1)一二年级知识结构简单

从整个学习生涯来看,孩子一二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这个基础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意识、行为习惯,另一个就是学习知识方面的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着重培养学习习惯,所以知识方面都是很基础的东西,结构也相对简单,就是单纯的加减和背诵。孩子们比较容易掌握,所以考试就有高分。

2)幼儿园"小学化"的影响

很多孩子上的幼儿园有小学化课程,所以他们到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讲的内容他们基本都学过了。所以这类孩子在一二年级简直是如鱼得水,经常能考满分。

孩子一二年级常考满分,将来是学霸?

其实孩子在一二年级成绩好,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假学霸。关于孩子一二年级成绩好,以后是学霸这个说法,有资深的班主任就提醒家长:孩子一二年级成绩好是好事,但是如果3件事没做好,小心孩子三年级变学渣。

在教育界,有一个名词叫做"三年级现象",就是专门用来形容孩子一二年级成绩好,然后三年级断崖式下滑,从学霸变成学渣。因此,孩子一二年级成绩好,还不能说他们就是学霸。下面三件事情没做好,小心孩子变学渣:

1)自我管理

首先孩子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等等。另外还有自己穿衣刷牙等等。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强的意识。等孩子变得自律自强,在学习上也会有所进步。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而不是想着出去玩。

2)自主学习意识

所谓自主学习意识,就是孩子有主动学习更多知识的想法。比如上课根据问题举一反三、和老师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主动复习、预习、拓展知识等等。没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孩子,都是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学习成绩当然好不了。

3)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很重要。前苏联教育专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对他们的智力发育有帮助。而且阅读还可以帮助孩子锻炼专注力,一举两得。

结语

孩子一二年级的成绩,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并不说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好,他们就是学霸。因为到了3年级,知识点就会变得多变深。一二年级是简单直白的加减乘除,三年级就会出现二元一次方程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具备灵活的思维,以及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成为一个学霸。

第3个回答  2021-01-30
这是因为在三年级肯定是男的呀,虽然说在一二年级经常考满分,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培养,那肯定是会改变的吧。
第4个回答  2021-01-30
这是因为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不是特别的难,而且一二年级的学习任务也特别的轻松,在这个时候最主要的是应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听课的方法,如果在三年级的时候掉以轻心的话,就很可能会变成学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