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现实是:彩礼,其实是一场“底层”男人的内部厮杀,你觉得呢?

如题所述

我很同意彩礼是一场“底层”男人的厮杀这个言论,而且我觉得“底层”这个词用的特别准确,有钱人根本不会为了彩礼发愁。


彩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婚丧嫁娶习俗,这种习俗从古就有,在古代时彩礼寓意着赠送祝福。现在的彩礼基本上都是用来贴补这两个结婚新人的,毕竟在这个社会上如果仅仅靠两个新结婚的孩子拼搏是很难立足的。虽然现在彩礼也有祝福的寓意,但也成为了一种结婚的负担。

我为什么说“底层”这个词用得好,用的准确?上层社会的人们并不会为了钱财而发愁,只有贫苦的底层人民才会为钱而发愁,说的直白一点彩礼这件事情对于富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对于底层人来说就是千斤重担,因为有时候确实拿不出来这些彩礼。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因为彩礼而谈崩的婚姻,这场谈崩的婚姻并不是说男女双方他们的感情不好,仅仅是因为彩礼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真实事情。

农村家庭出生的我对于外面的世界有着美好的憧憬,同样和我一起光屁股玩到大的小伙伴他们也有这样的憧憬。我家前院的小王(男)和小张(女)算是青梅竹马长大。他们因为学习成绩一般就早早进入了社会,并且到了大城市去拼搏打工。两个人在社会一起打拼一起相互扶持,总算在大城市落足了跟脚。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他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而且两个人算是青梅竹马共同创业,这本应该是一对应该得到众人祝福的情侣,但是却因为彩礼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导致两家人在村子里闹得不可开交,两个人也劝不动自家的老人,最后只得选择放手,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不是发生在我的身边,我绝对不会相信这样狗血的事情,毕竟这样的桥段我只在小说和电视剧里面看到过,也许真的就是戏剧来源于生活吧。如今现实给我上了一课确实是让我感到震惊,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国的彩礼给底层男人带来的伤害。

彩礼给底层男人带来的厮杀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否认,对于家底薄弱的人来说它确实是婚姻当中的一道大的屏障,但是我觉得它并不阻碍婚姻。我们应该去繁从简,将彩礼还原成他最初的模样。当初的彩礼寄托的是祝福,我们应该延续它这种美好的寓意。彩礼应该因人而异,不应该一刀切,家境富裕的可以彩礼多一些,底层的男人彩礼应该少一些。不应该在财力上大做文章进行攀比,婚姻是在一起过日子,而不是相互攀比虚荣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6

用“厮杀”来形容有些不对,更不应该用“底层男人”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一部分男人,如果仅仅是讨论彩礼这件事,可能这也只是道德层次的问题,但如果从法律的层次来谈论这件事的话,那么这已经触犯了法律,现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禁止女方索要彩礼。可能很多人会说法律不合理,但各位知道法律的意义所在么?要知道人的言行是分好坏的,约束我们言行的从来不是法律,而是道德,法律只是道德的最基本底线,道德约束是自我约束,法律约束是强制约束,而法律是为了建立更好的社会秩序而诞生的,现在把索要彩礼列为违法,那么也就是说索要彩礼的行为和现象,已经严重的干扰到了社会秩序,试问这还是厮杀么?

很多事情我们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甚至还有一些人堂而皇之的把彩礼说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不知你的小学语文老师和中学历史老师听到你说的这些话会不会被气死。古代结婚是需要三书六聘的,而聘礼、聘金是男方主动给,女方没有资格主动要,而且女方也必须要赠送聘礼和聘金,发展到最近这几十年才演变出彩礼和嫁妆。试问你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么?而且早些年一对儿新人结婚之后。亲朋好友送的也都不是钱,而是各种生活用品,这就相当于集合大家之力帮助新人成家,而这才是举办婚礼的真正目的,但你再看现在的婚礼呢?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所以,不谈真实的社会现象,不谈道德和法律,仅凭彩礼的性质,就把给或要彩礼定性为“底层男人的厮杀”,这本身就是带有侮辱和歧视性质的。当代社会提倡的是男女平等,而彩礼理应是有就多给,没有就少给的,不给你可以不嫁人,一切都是应该以协商为主。但现在的社会把迎新嫁娶已经明码标价了,好像这不是在结婚,而是在做生意一样。如果单纯的把结婚看成是做生意,那这也就失去了结婚的意义。所以,这句话说的有些欠妥当,虽然反映了一部分社会现实,但却有些脱离了社会秩序。

就拿咱么那中国来说,有14亿人,最少有5亿以上的男性,试问这5亿男性是“高层男人”多,还是“底层男人”多?根据28定律,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女性最少也有5亿人以上,如果都是以题主的这种认知来择偶的话,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这并不是男人之间的厮杀,而是欲望与秩序的厮杀。人们贪图物质上的享受,从而忽略了精神层次的建设,才会让彩礼事件愈演愈烈,要不然也不会纳入法律规定。

第2个回答  2021-02-05

在网上的时候,他也会像很多人一样,去抨击有些人要彩礼这种行为。然而,现实生活中,他和父母都在铆着劲赚钱攒钱,买房存彩礼。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提高自己在相亲市场上的竞争力。

前些年的时候,当他没在城里买房,托人介绍对象的时候,介绍人总是推三阻四,不愿承接这个任务。

后来,当他通过一家人的努力,在城里买了一套房以后,每次托人介绍,他的母亲都会着重强调这一点:

我们在城里有一套房,明年装修,结婚以后,两个孩子可以住那里去。这样一来,他才渐渐能够走上相亲的道路。他的条件,在相亲市场上实在是太普通。

他的长相一般,个子不高,穿鞋才有一米七,学历不高,初中毕业以后就出去打工,现在在工地上工作,未来不用谈什么发展前景,没有特别的才华,几乎能够预测他以后的日子和工资水平,平时也几乎没有认识异性的机会。

再加上他家里条件再为普通不过,父母都没上过什么学,一辈子都在外面厂里打工,所以相亲的时候,要是什么都没有,自然不会引起女生的注意。他买房以后,才稍稍提高一下竞争力。现在的他29岁,家里的父母已经非常着急,让他平时节约点,多存点钱,到时要是能够多拿点彩礼出来的话,才能再次提高相亲的成功率。

而且,他说他家是那种光拿彩礼,不敢要求对方嫁妆的人。

02

还有一点,他家有两个姐姐,都已经结婚。

就像是他结婚要给人家拿彩礼一样,他的两个姐姐结婚都收了十万的彩礼,陪嫁都不到一万块钱,就是一些被子。这,似乎是个死循环。当他需要给别的女生拿彩礼的时候,他家里的姐姐同样在收着别人的彩礼,并且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没有他两个姐姐的彩礼,他们不可能能够全款在城里买一套房。而他的两个姐姐,也并没有对此提出什么异议。只是,相对应的是:他家就是有点那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意思,尤其是他的母亲,把出嫁的女儿分得特别清。

所以,他两个姐姐结婚以后,自然也是以婆家为主,娘家这边一年到头,就是过年来一次,客客气气那种。知乎上,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帖子:为什么有些男人一边嫌弃彩礼贵,另外一边却不去追那些不要彩礼的人?一个人的回答很扎心:因为那些不要彩礼的,他们追不上。是的,这个回答虽然很扎心但现实,这的确是真话。

你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没有,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我说的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女方要彩礼的强硬程度,和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着一定的挂钩。我是农村出来的,所以在我老家,有不少在我读高中甚至是初中时就结婚的人,我身边结婚最早的小学同学,现在孩子都快10岁了。

她就是在我读初二那年结的婚,大概是在2008年的样子吧,那个时候她还不到17岁,她当时的彩礼就是10万,陪嫁只有一万多。纵观我周围那些辍学比较早,20岁左右就结婚的人,十有八九都有彩礼,并且都还不低,而且多半没商量,你不拿,自然有人愿意拿,真的就是这种现状。

03

依旧我上面说的那个男生,他是我外婆老家那边的,这次还是让我帮忙介绍对象。他在我大学的时候,就找我说过一次,让我身边要是有合适的女同学,给他介绍一下。我表面说:“要是有的话,我会告诉你的。”

但说实话,其实我比较为难。因为我身边的同学,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学历这关几乎都卡得死死地,不说需要多高,但至少都要求和自己一样。而她们平时接触的人,多半也都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因为身边也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人生经历相差无几。

而那些早早出来工作的,我小时候玩得好的小伙伴,更加不需要我介绍。我有一个发小,也是初中没毕业就出来工作,同等情况下,她结婚算比较晚了,去年才结婚。在她还没结婚的时候,她真的不缺人介绍,用“门槛都快被踏破了”这句话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前年她回家过年,特别无奈地告诉我,她回家才三天,就差不多有十个人打电话来,要给她介绍对象。当然,那些给她介绍的男生,也是和她差不多的人生经历。虽然,很多人都说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能够聊得来,有共同语言,更重要的是人品。

但是,那些说这话的人,往往轮到自己找另外一半的时候,心里还是门清,该衡量的东西下意识都会衡量。毕竟,不管男女生,结婚找另一半,肯定都是要找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人生合作伙伴。

普遍情况下,我身边多数都是选择平娶平嫁,我相信要是扩大到生活中也是如此,那种往上凑或者是往下兼容的人,也有,但不是主流,所以也就不讨论。门当户对,势均力敌,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婚姻观。如果,你周围的朋友包括你家里的姐妹,都在这种不可商量的彩礼文化里。

要是你想要去找一个能够理解你,包容你,不要彩礼的人,多半需要跨越你平时的朋友圈。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跨越的话,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因为此时,你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和你处在同一水平线的男生,可能还有综合实力远远在你之上的男生。

两者对比,谁输谁赢,一目了然,可能在第一关就被PK掉了。而这种情况下,要是男生自身竞争力不够,就算是把彩礼提得再高,女生也多半还是选择和自己势均力敌的人。

男女比例的差异,自我竞争力不足,婚恋市场上的残酷比拼,一方愿打一方愿挨,甚至是为了增加自己婚姻的成功率,自我选择用彩礼来提高筹码的人,种种条件掺杂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现在居高不下的“彩礼文化”吧。

第3个回答  2021-02-06

虽然非常不想承认这个事实,但确实存在一定的这种现象。

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授权统思想影响,很多女性在结婚的时候都会强制的要求男方拿出一定的财力才会同意与南方走入婚姻的殿堂,但彩礼的数目通常都是非常巨大的,这让很多男人都难以接受。

不过适合结婚的年龄只有那么几年,如果拿不出彩礼和必要的一些条件的话,就要错过这一段黄金时光了,所以男性必须硬着头皮拿出彩礼来,因此男性之间的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了,很多竞争落败下来的人现在都还在单身,但也有大部分成功牵手女性的男孩,也被贷款和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

其实彩礼这个问题在很多年之内都是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从根本上来讲我觉得结婚是不是要彩礼,应该看以下2点:

1、两人的感情如何

婚姻不是儿戏,虽然现在人的情感是比较开放的,但是如果拿婚姻当儿戏的话,最终受罪的还是两个人本身,因此两个人结婚的根本原因应该建立在是不是有情感关系上,如果没有基础的情感,即使有再多的彩礼也是无济于事的。

2、实际条件如何

确实很多女孩子的家庭里认为把女孩子养大不容易,嫁出去的女孩如泼出去的水非常舍不得,也有很多女孩子的家长想要在女孩子结婚的时候要一笔彩礼来安慰自己,但我们真的需要考虑到,我们应该把想法放在女儿是否幸福上,而不是用金钱去衡量这段感情,如果两个人感情比较好的话,男方的家庭条件又不太好,我们应该适当的放宽条件。

说白了对于彩礼这个问题,我觉得简单一点说就是只要两个人感情在,钱多的话就多给一点钱少的话就少给一点,实在太穷的话不给也没有关系,当然也有双方家里都补贴孩子的情况存在。

第4个回答  2021-02-02

01

一个男生同我聊天时说,他在网上看到一个观点:彩礼,其实是一场“底层”男人的内部厮杀。

现在的他终于明白,这话真的有道理。

他用自己的经历来佐证这个观点。

在网上的时候,他也会像很多人一样,去抨击有些人要彩礼这种行为。然而,现实生活中,他和父母都在铆着劲赚钱攒钱,买房存彩礼。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提高自己在相亲市场上的竞争力。

前些年的时候,当他没在城里买房,托人介绍对象的时候,介绍人总是推三阻四,不愿承接这个任务。

后来,当他通过一家人的努力,在城里买了一套房以后,每次托人介绍,他的母亲都会着重强调这一点:

我们在城里有一套房,明年装修,结婚以后,两个孩子可以住那里去。

这样一来,他才渐渐能够走上相亲的道路。

他的条件,在相亲市场上实在是太普通。

他的长相一般,个子不高,穿鞋才有一米七,学历不高,初中毕业以后就出去打工,现在在工地上工作,未来不用谈什么发展前景,没有特别的才华,几乎能够预测他以后的日子和工资水平,平时也几乎没有认识异性的机会。

再加上他家里条件再为普通不过,父母都没上过什么学,一辈子都在外面厂里打工,所以相亲的时候,要是什么都没有,自然不会引起女生的注意。

他买房以后,才稍稍提高一下竞争力。

现在的他29岁,家里的父母已经非常着急,让他平时节约点,多存点钱,到时要是能够多拿点彩礼出来的话,才能再次提高相亲的成功率。

而且,他说他家是那种光拿彩礼,不敢要求对方嫁妆的人。

02

还有一点,他家有两个姐姐,都已经结婚。

就像是他结婚要给人家拿彩礼一样,他的两个姐姐结婚都收了十万的彩礼,陪嫁都不到一万块钱,就是一些被子。

这,似乎是个死循环。

当他需要给别的女生拿彩礼的时候,他家里的姐姐同样在收着别人的彩礼,并且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没有他两个姐姐的彩礼,他们不可能能够全款在城里买一套房。

而他的两个姐姐,也并没有对此提出什么异议。

只是,相对应的是:他家就是有点那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意思,尤其是他的母亲,把出嫁的女儿分得特别清。

所以,他两个姐姐结婚以后,自然也是以婆家为主,娘家这边一年到头,就是过年来一次,客客气气那种。

知乎上,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帖子:为什么有些男人一边嫌弃彩礼贵,另外一边却不去追那些不要彩礼的人?

一个人的回答很扎心:因为那些不要彩礼的,他们追不上。

是的,这个回答虽然很扎心但现实,这的确是真话。

你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没有,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我说的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女方要彩礼的强硬程度,和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着一定的挂钩。

我是农村出来的,所以在我老家,有不少在我读高中甚至是初中时就结婚的人,我身边结婚最早的小学同学,现在孩子都快10岁了。

她就是在我读初二那年结的婚,大概是在2008年的样子吧,那个时候她还不到17岁,她当时的彩礼就是10万,陪嫁只有一万多。

纵观我周围那些辍学比较早,20岁左右就结婚的人,十有八九都有彩礼,并且都还不低,而且多半没商量,你不拿,自然有人愿意拿,真的就是这种现状。

03

依旧我上面说的那个男生,他是我外婆老家那边的,这次还是让我帮忙介绍对象。

他在我大学的时候,就找我说过一次,让我身边要是有合适的女同学,给他介绍一下。

我表面说:“要是有的话,我会告诉你的。”

但说实话,其实我比较为难。

因为我身边的同学,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学历这关几乎都卡得死死地,不说需要多高,但至少都要求和自己一样。

而她们平时接触的人,多半也都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因为身边也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人生经历相差无几。

而那些早早出来工作的,我小时候玩得好的小伙伴,更加不需要我介绍。

我有一个发小,也是初中没毕业就出来工作,同等情况下,她结婚算比较晚了,去年才结婚。

在她还没结婚的时候,她真的不缺人介绍,用“门槛都快被踏破了”这句话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前年她回家过年,特别无奈地告诉我,她回家才三天,就差不多有十个人打电话来,要给她介绍对象。

当然,那些给她介绍的男生,也是和她差不多的人生经历。

虽然,很多人都说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能够聊得来,有共同语言,更重要的是人品。

但是,那些说这话的人,往往轮到自己找另外一半的时候,心里还是门清,该衡量的东西下意识都会衡量。

毕竟,不管男女生,结婚找另一半,肯定都是要找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人生合作伙伴。

普遍情况下,我身边多数都是选择平娶平嫁,我相信要是扩大到生活中也是如此,那种往上凑或者是往下兼容的人,也有,但不是主流,所以也就不讨论。

门当户对,势均力敌,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婚姻观。

如果,你周围的朋友包括你家里的姐妹,都在这种不可商量的彩礼文化里。

要是你想要去找一个能够理解你,包容你,不要彩礼的人,多半需要跨越你平时的朋友圈。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跨越的话,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因为此时,你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和你处在同一水平线的男生,可能还有综合实力远远在你之上的男生。

两者对比,谁输谁赢,一目了然,可能在第一关就被PK掉了。

而这种情况下,要是男生自身竞争力不够,就算是把彩礼提得再高,女生也多半还是选择和自己势均力敌的人。

04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那些需要通过彩礼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人,其实本身的选择并不多。

所以,这才造成一些人结婚,可以说是举家之力,往往要掏空父母一辈子的积蓄。

当然,这并不是说,接受的教育程度高一些,就不需要彩礼嫁妆这些。

而是,多数情况下,当你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你的选择面可以更广,取舍会更容易。

比如,要是这个女朋友非得要这么多彩礼,谈不拢,那就算了,反正重新找也不是找不到。

多数人前期的非你不可,是看在感情的面子上,而不是“离了你,我就找不到"。

我身边有一个男生,就是那种原生家庭不好,父母都在农村,他读研的时候,女友说结婚要20万彩礼,两个人闹掰了。

他现在的女朋友,研究生毕业,独生女,家庭条件优渥,不要彩礼,能力品行都很优秀。

而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现在博士在读,某三甲医院外科医生,人品也不错,就凭这三点,就足以形成他的独特优势。

当然,我身边更多的普通男生,其实核心优势都没这个男生强。

但依旧有很多人,能够遇见那种不要彩礼的姑娘,或者说是要了彩礼,最后陪嫁往往更多,所有都会回归两个人的小家庭。

所以,这种条件下,肯定没人不愿意。

这样的两个人,也一般都会形成一种统一的想法:

结婚,是我们两个人从各自家庭独立出来,组建自己的家庭,以后这个家的一切,都要两个人共同分担。

而我外婆老家的那个男生,他的选择面并没这么广。

他反而最担心的,不是对方彩礼要得高,而是在这种前提下,女生依然不会选他。所以,他说自己的要求很简单:

都可以,只要她不嫌弃我就行。

男女比例的差异,自我竞争力不足,婚恋市场上的残酷比拼,一方愿打一方愿挨,甚至是为了增加自己婚姻的成功率,自我选择用彩礼来提高筹码的人,种种条件掺杂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现在居高不下的“彩礼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