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是是什么?

如题所述

自相矛盾,汉语成语,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韩非子·难势》上说,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
后用“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该成语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乱法"的思维矛盾。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习气,言过其实,自吹自擂。这个商人乱吹一气,说话自相矛盾,结果闹出笑话,失信于人。
这种不老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该成语还告诉人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凡事三思而后行。说话或做事要前后一致,免得最后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被人问得哑口无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4

自相矛盾,汉语成语,拼音是zì xiāng máo dùn。意思是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白话释义

《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说:“我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的利益,在万物没有不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的。那些不能被刺穿的盾和没有不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


扩展资料:

反义词

天衣无缝,汉语成语,拼音是tiān yī wú fèng,意思是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

成语出处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白话释义

前蜀.牛峤《神奇绿.郭翰》:“慢慢地看他的衣服都没有缝,翰问的,说:‘天衣本不是针线为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14

自相矛盾的意思: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读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 

1、【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2、【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白话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3、【示例】: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 ] 

【解释】: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自】:《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白话译文: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 就要遭到阻力,不易纠正了。

二、反义词:并行不悖[ bìng xíng bù bèi ]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白话译文: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不能掌控承载的,没有不被包括施惠的,就像四季交错运行,日月照亮天空。然后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小的德行像河川一样到处流淌,大的德行像天地一样化育万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4-08
自相矛盾,汉语成语,拼音是zì xiāng máo dùn。意思是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第4个回答  2022-05-06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