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沙漠会有沙尘暴?

如题所述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 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在有大风刮过时, 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沙尘暴的成因及对策沙尘暴缘于沙漠或半沙漠化地区,治理沙尘暴即对沙漠的治理。治沙的困难,缺水首当其冲,没有水则植物不能生长,种植的树难以成活,甚至寸草不生。因而问题首先转化为:为什么天气会变得这样恶劣? 在沙漠或半沙漠地区,难道一直降雨稀少,寸草不生吗?不是这样。据史料记载(查阅), 在内蒙的许多地方几十年前水草肥美,降雨充沛,直到最近几十年,由于过度放牧,才出现半沙漠化,气候才变得干燥。再如楼栏古国,以前也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国度,但因为土地大量沙漠化和严重缺水,使其不复存在,看来缺水是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这样以来,问题归结为:气候变得干燥与植被有什么关系,与森林有什么关系?是因为植被遭破坏才出现沙漠,还是因为沙漠把植被全部破坏?现在来分析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一点是,在自然界水循环地过程中,任何植物、动物都不会消耗水份的:我们喝水或含水的饮料、食物,几乎百分之百的从体内排出,自然界中的草、树木,一方面自身含有水,另一方面还在不断地吸收和排泄水分,因此也不会消耗任何水份。我们说干旱,少雨,实际上我们所缺少的只是在动植物中循环的水,而河流里的水、渗入地下的水却没有被我们利用。问题就出在这里,丰富的植被容易形成湿润的空气,而这一旦遇到降温或云汽结合,则容易形成降雨,而这又是植被所需的水份。而相反,沙漠地带是很难存住水的--或者一泻千里,或者渗入地下,不能持续均匀地蒸发,也就不能持续形成湿润的空气,其上面的空气大都非常干燥,即便较湿润的云汽通过也难以形成有效降雨,这就是沙漠一旦形成或植被稀少时,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我国属东南亚热带气候??即便台风不能带来雨水,但如果水能在生物圈之间进行有效循环,我们也并不缺水。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完全密封,通光但不能透任何水汽的容器中,里面有植物、空气和必要的水,形成一个生物圈。植物在这个生物圈中生活很长时间,水份总是充沛的,植物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因为植物所需要的水是水的循环,并没有真正把水分消耗掉。由此看来,地表的植被所需要的是可利用水,只要能及时或定期得到必要的补充,地面是不缺水的。或者说,即便地面降雨较少,但就整体的水循环而言,并不一定少,只要地面与空中在不断调节,就不缺水分。而平时所说的干旱少雨仅指地表的干旱,指植物所能吸收水分的短缺。如果这样,那么植被又有什么作用呢? 森林又有什么作用呢?通常的说法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植被首先起着防风固沙、保护地表的作用。只要稍微观察就会发现,暴雨来临的时候,有植被的地方往往是清彻的泉水,植被显然起固沙和过滤作用,而没有植被的地方,则容易形成泥沙和洪水。固然泥沙是吸水的,但如果泥沙表面没有植被固定,则很容易被水冲刷,造成泥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当大量含沙的水流或泥石流入河床,则容易造成淤塞河床,洪水泛滥。从长江流域情况看,1998年洪水水位 米,造成洪水泛滥,一千亿元的损失,这比1955年洪水要小得多,而所造成的危害却大得多,而且水位低得多,这不能不说明这是河床淤塞的结果。植被的另一作用是调节气候,增加降雨。前面已经点明,任何植物都不会消耗水份的,即便台风每年从大洋带来的水份一样多,但是否降雨,降多少还与地面的温度和空气湿度有关,如果地面的空气湿度很大,则一旦降温,很容易形成降雨,但如果空气湿度很小,不仅会稀释湿润的空气,而且即便降雨,也可能在未到达地面前就在空气中蒸发掉了,因而降雨稀少。只有丰富的植被才能均匀持续地散发水份,保持空气的湿润,因而起着调节气候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