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有榆树,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出自哪部原

如题所述

1、根据问题提供的文字,这段话出自电视剧《三国》。结尾时,司马炎给司马懿背诵所言,其典故出自韩婴的《韩诗外传》卷十。

此举注释为:我家园子中有榆树,树上有蝉,蝉正在振动翅膀鸣叫,想喝早晨的露水,却不知道有螳螂在它的后面,歪着脖子,打算捉住并吃掉它;螳螂正想着吃蝉,而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边后,抬着脖子。

2、原文:

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曰:“臣闻:畏鞭箠之严,而不敢谏其父,非孝子也;惧斧钺之诛,而不敢谏其君,非忠臣也。”

于是遂进谏曰:“ 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窟也。

此皆言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非独昆虫众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贪彼之土,而乐其士卒。”国不怠,而晋国以宁,孙叔敖之力也。

扩展资料:

《韩诗外传》内容概述: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而成,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汉书·艺文志》第1708页还著录了其它几部韩派《诗经》方面的著作,现已失传,估计其性质与《韩诗外传》类似。《韩诗外传》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

《韩诗外传》尽管名义上依附于《诗经》,但它使用的材料却来自几个哲学学派的著述并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来源,不过《庄子》、《列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过。

道德说教为其主要基调,但也有一些趣闻轶事,缺乏明显的道德意义。

由于有24段缺乏引自《诗经》的起结论作用的诗句,这说明文本有缺损。考虑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资料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还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经用《诗经》引文作结束,据此可知,《韩诗外传》与其说是一部创作,还不如说是一部编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诗外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19
  院中有榆树,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
  根据问题提供的文字,这段话出自电视剧《三国》。结尾时,司马炎给司马懿背诵课文:院中有榆树,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
  其典故出自韩婴的《韩诗外传》卷十。
  原文:
  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曰:“臣闻:畏鞭箠之严,而不敢谏其父,非孝子也;惧斧钺之诛,而不敢谏其君,非忠臣也。”于是遂进谏曰:“ 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窟也。此皆言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非独昆虫众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贪彼之土,而乐其士卒。”国不怠,而晋国以宁,孙叔敖之力也。
  释义:
  楚庄王将兴师伐晋,警告士大夫们说:“谁敢阻劝杀谁!”孙叔敖说:“我听说:害怕鞭子严厉的抽打,而不敢阻劝父亲的错误行为,不是真正的孝子;害怕被杀头,而不敢阻劝君主,不算真正的忠臣。”于是就进言劝阻说:“我家园子中有榆树,树上有蝉,蝉正在振动翅膀鸣叫,想喝早晨的露水,却不知道有螳螂在它的后面,歪着脖子,打算捉住并吃掉它;螳螂正想着吃蝉,而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边后,抬着脖子,打算啄吃它;黄雀正想吃,不知道有小孩子拿着弹弓在下面,对准它准备射击;而小孩子正准备射黄雀时,又不知道前面有深坑,后有洞窟。这都是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面的恶果,并不是只有昆虫鸟类才如此,人也是这样。您今天只不过是想得到对方的土地,并喜欢得到他们的士卒而已。”楚国没有因此出问题,并且晋国因此获得安宁,都是孙叔敖的功劳。
  “螳螂捕蝉”的典故,古文有很多记载。如:《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
  《螳螂捕蝉》 全文如下:
  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曰:“臣闻:畏鞭棰之严,而不敢谏其父,非孝子也;惧斧钺之诛,而不敢谏其君,非忠臣也。”于是遂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窟也。此皆言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非独昆虫众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贪彼之土,而乐其士卒。”国不怠,而晋国以宁,孙叔敖之力也。
  
第3个回答  2010-06-19
《韩诗外传》卷十:"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孙叔敖]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后以"隐榆"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6-22
出处】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举着草叶遮蔽自己,翳,掩盖)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