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有哪些消极的思想状态

如题所述

当代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思维灵活,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他们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激昂,对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有较高认同感,崇尚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受西方文化思想的渗透和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1.理信信念淡薄,价值观出现偏差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其奋发向上的动力、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现阶段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西方敌对势力、国际国内恐怖组织的影响,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腐朽、庸俗、低级以及破坏、煽动、蛊惑等不良思想和行为,使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发展前景感到迷茫,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产生不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产生动摇,在正确处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时无所适从,甚至选择后者。
  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过分强调经济利益,为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对理想信念热情不高、关注不够,甚至认为理想信念是虚的,不能直接带来物质利益,无追求的必要;认为金钱、房子、车子等个人物质享受的追求才是对生活真正有“刺激作用”的。大学生中曾一度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所谓的理想带有明显的“功利”和“实用”色彩。他们更为关注的是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实惠、美好的生活。这些观念和想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从乐于奉献的理想生活转向注重实用实惠的现实生活,从追求理想和知识转向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从团结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转向片面讲互惠互利的人际关系等等,甚至一些大学生把金钱、仕途看得太重,常用金钱来衡量一切,用金钱来解决一切,认为“金钱至上”“金钱万能”。
  2.政治思想不成熟,政治取向功利化
  当今大学生多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高度肯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他们受年龄、学识、能力、水平以及经验的制约和影响,不能正确灵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致使他们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世界观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以及一些社会现象如下岗、失业、破产、腐败、贫富差距、物价上涨等问题的认识不清、困惑不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缺乏信心。、
  同时在政治取向上趋向功利化,他们在政治上积极要求入党,但部分学生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刻,入党动机不端,狭隘的把入党作为求职和营造锦绣前程的资本;在人际关系上,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持“双赢”的态度,39.83%的学生认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另有25.58%的学生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在职业取向上,许多同学表示愿意服从国家需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但是将个人理想和价值与其融合;部分学生选择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地区和农村,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有较高的职业地位。
  3.集体主义观念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依靠个人奋斗才能取得功成。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这些都是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缺失的真实表现。
  4.责任感缺乏
  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在现代大学里,不少大学生不去珍惜现有的美好时光,只图安逸、不求上进,只求享受、不思进取,将自己肩负的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置于脑后。一些学生通宵上网,看电影、打游戏、聊天等等,不顾个人健康,荒废学业,对个人前途不负责任。一些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个人为中心,只考虑个人享受,不体恤家人,这又是典型的家庭责任感缺失。还有一些学生,对他人不负责任:把感情当游戏,轻易伤害他人;答应同学的事轻易毁约,对同学不负责任;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诫当耳旁风,对老师不负责任;遇到困难,轻言放弃,遇到挫折,选择轻生,对社会、家庭、学校不符责任等等。这种不负责任的现象说明了这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乏,他们没有意识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更没有意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   5.道德观念知行脱节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多数学生认同“德为万事先”的古训,认同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同基本道德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崇尚良好的社会公德,但是非感模糊,不爱护公物、乱丢垃圾、浪费资源食物、恶语中伤他人现象层出不穷;诚信意识强,但是也存在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不良现象;婚恋性爱宽容和开放,然而出现非道德化倾向;竞争意识强,团结协作意识弱。
  6.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从中学到大学,实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的跨越:学生需要面对更加灵活的课程设置,需要接受同学们之间因地区文化差异带来的陌生感,需要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锻炼,需要面对理财、恋爱、个人职业规划、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变化容易让大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另外,面对激烈竞争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大学生容易出现抑郁症、孤独症、自闭症、厌食症等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大学生心理包袱沉重,出走、自杀、自残等恶性事件不断涌现;特别是有些贫困大学生,面对竞争和经济贫困等压力,往往成为心理病变的高发群体。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大量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它不仅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教育带来困难,而且严重的敌对、忧郁等心理问题往往伴发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
  7.网络迷失现象严重
  网络技术的运用是信息传播的一次飞跃,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所显示出来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征,为大学生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因其具有形形色色信息包括有害信息,对大学生产生负面效应。一些学生在网络上时常接触一些消极言论、不健康思想,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一些学生是“手机控”、“电脑控”,一刻也离不开网络,于是学习、个人身体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迷恋网络,缺少集体活动,致使个人主义思潮泛滥,集体主义观念缺失;另外,网络因为其隐蔽性,导致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少数大学生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等,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8
当代大学生上课在睡觉,下课玩手机,读书不认真,宿舍打游戏。大学生一开始普遍是比较热爱学习的,但是无奈受到环境影响,思想变得逐渐消极。学习不认真,生活懒散。当代大学生宿舍脏乱差现象层出不穷,挂科、作弊、补考、学校放水现象恶劣。学校不作为,管理松懈,导致大学生缺乏管理引起整体素质滑坡。由于大学生群体的质量大幅降低,很多企业为了压缩成本不得不招聘质量差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思想普遍比较消极,各方面水平不足,却热衷于谈恋爱,早早的进入成熟期。
拉人下水现象严重。现在大学生不仅自己不学习还要影响别人。看到认真学习的同学就上去骚扰他,然后逐步影响他,最常见的就是:先交朋友,然后以朋友名义要求他“考试成绩比其低,不能偷偷提高自己”。即最近很火的笑话“同一个屋檐(宿舍)下,说好一起挂科,你却背着我们偷偷的看书”。这种朋友不能交。十足的损友。朋友是来互相提高自己而不是让他的水平降低,这是在害他。但是当代大学生不善于拒绝,面对朋友的无理要求也接受了,这是典型的面子心理和从众心理。对他极为不利。
恋爱之风严重,大学里非要谈一个对象(男/女朋友),导致心思全部都花在谈恋爱身上了,根本就不会学习,而且导致攀比严重,由于门槛低,双方性格原因以及各类现实原因又不得不分手,尤其是男同学,生活费又几乎都花在了对象身上。最后简直一无所获。学习没有学到知识,对象又没有谈成功,又伤了一次心,还损失了大量的生活费。事实上,这个东西是看缘分,不能强求,强扭的瓜不甜还可能很苦。
第2个回答  2019-11-11
第一点,“理想信念”写成了“理信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