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如题所述

  思想道德教育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一个人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向社会人过渡的主要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在教学中用爱心魅力润育学生
  实践证明,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市场经济的浪潮对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号召力、推动力,可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抵御这种负面影响。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把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德育目标和德育发展方向的内容。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德树人,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地、快乐、阳光地成长。
  二、在生活中用行为魅力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敬业精神、工作作风、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德树人、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乐于助人的品格观念。
  三、在家校沟通中教育学生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
  长召开家长会、要求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年终召集学生家长代表召开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会议,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交流,使家长不陌生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的表现,教师定期检查学习成果。这样使学校与家长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让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当中还是在社会上都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学到的东西不会"左耳进、右耳出"。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熏陶学生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教师的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学校要从班级黑板报、校园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建筑物墙壁、一景一物、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积极的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温馨的提示、热情的激励、丰富的知识、典型的个案、优美的校园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行为养成服务,组成教育的合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学生自身的长期努力和教师不断的督促引导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健康快乐阳光自信的成长。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50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9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