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陶弘景的资料?

谁知道陶弘景的资料?

陶弘景(456~536)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①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②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据记载,陶弘景于永明(483~493)初,曾师事孙游岳。

受上清经法、符图;后又广搜道经,遂为上清经之重要传人。

永明十年(492)正式归隐茅山后,便着手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据统计,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

东晋末年以来,杨羲及许谧,许翙等人造作的上清经诀,在江东已广泛流传,但在传播过程中,多有散失伪谬。南朝宋齐时道士顾欢,曾对杨、许旧籍进行过搜集和整理,但仍有不少漏失和谬误。陶弘景以顾欢《真迹经》为蓝本,参考自己搜访所得之上清经诀及有关见闻,加以增删改写,注解诠次,遂成《真诰》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东晋以来《上清经》出世之源及传布过程,杨羲与二许之家世生平等,引用众多道经,提及大量道教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仙宫鬼神名称,具体修行方术等等,实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义和历史之集大成者。陶弘景所著之《登真隐诀》一书,是一部抄撮诸《上清经》中有关方术秘诀,专论上清派养生登仙之术的重要著作。该书继承和总结了东晋以来上清派思神内视及导引、按摩等内修养生之术,并保存了部分天师道的请神上章、符咒驱鬼的方术。《真灵位业图》乃系陶弘景构造道教神仙谱系之著作。该书将道教信奉之天神、地*、人鬼及诸仙真排定座次,构成了一个等级有序,统属分明的庞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陶弘景十分重视道教养生学的研究,主张道士的修炼应从养神、炼形入手。为总结道教在养神、炼形方面的修炼经验,撰写了《养性延命录》一书。强调养神当"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

炼形则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辅以导引、行气之术,方能延年益寿,长生久视。

医药学是与道教养生学密切相关的学科。陶弘景精通医药学,主张治病应因人之虚实、男女老幼、苦乐荣瘁而异。撰有《本草集注》《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著作,尤以《本草集注》最为著名。陶弘景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方法。书中并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性状、主治疾病、配制保存方法等等皆一一注明,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对隋唐以后本草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服饵炼丹是道教的重要修炼方术。陶弘景对此非常重视,积极从事炼丹活动。史载,他从梁天监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在梁天监(502~519)中曾献丹于武帝。在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服饵著作。其炼丹成就,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后世本草学,推动原始化学的进展具有积极作用,是继魏伯阳、葛洪之后又一著名炼丹家。

注:

①②《南史》第6册1897页,1899页,中华书局,1975年

参考资料:http://www.bookcool.com/online/lishi/daoism-gb/0/046.htm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他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岁,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是继葛洪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个有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家。

陶弘景年轻的时候,家境也并不宽裕,但是他很爱学习,“读书万余卷”,具有“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钻研精神。据《南史》本传中记载,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常“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练就一手好书法,草书、隶书写得很好,行书更是妙绝一时。他在青年时期,曾经被宰相萧道成(后来称帝,就是齐高帝)招聘,为诸王侍读,在宫中任职。

因为陶弘景小的时候,曾经看过葛洪著的《神仙传》,受影响很大,从此有了学仙养生的想法。所以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候(齐开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就辞去官职,隐居句容(在今江苏省)茅山,继续钻研学问,修道炼丹,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萧衍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移居积金东涧。

陶弘景知识渊博,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方面,都有一定贡献。如他曾经制造过能够演示天象的天文仪器“浑天象”。而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医学上。他总结了自《神农本草经》问世后几百年间药物知识的发展,编了《本草经集注》七卷,在本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书,成书年代大约在前后汉之间。我国古代把讲述药物知识的学部称为“本草学”。《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朝以前直到远古时期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而《神农本草经》也因为辗转传抄,药味时有增减,产生不了少错误。这在当时雕版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书籍全靠手抄的情况下,是很难避免的。他决心彻底整理补充这部著作.

陶弘景对《神农本草经》中原有的药物仔细地做了整理和校订,并且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把搜集到的新的用途以及不同的记载,进行了一一鉴别和补充。同时他又汇集汉、魏以来医家新发现的、没载入《神农本草经》的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写成《名医别录》一书,也作为《本草经集注》的一部分。《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七百三十种,比《神农本草经》增加了一倍。这是我国药物学的又一次大整理大提高。为了区别《神农本草经》中原有的药物和新增加的药物,陶弘景用朱红颜色书写原有的药,而用黑色书写新加的药。

作为一个热心炼制仙丹的道士,陶弘景在多年丹鼎生活中发展了无机化学知识。一方面说明了金、银两种金属能够和水银形成汞齐,这些汞齐具有可塑性(“成泥”);另一方面又对这类合金镀银的用途做了首次说明。

在谈及消石的时候,陶弘景指出:“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这里的真消石显然是硝酸钾,燃烧的时候起紫青烟。而燃烧芒硝(硫酸钠)却没有这种颜色的烟。这个方法和近代分析化学用以鉴别钾盐和钠盐的火焰分析法是相同的。远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的化学家就掌握了这种鉴定化学药品的科学方法,并且记录流传焉,不能不认为是一项杰出的成就。

宝剑是道教徒除邪灾的重要法器,陶弘景对刀俞的治锻也有相当的研究,并且著有《古今刀剑录》一书。为研究我国古代刀俞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陶弘景还是古代灌钢冶炼方法的第一个人。“灌钢”冶炼法,是我国早期炼钢技术上的一个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陶弘景在记述中提出,当时已经用灌钢法生产的网制作“刀镰”。说明在公元六世纪初的南北朝时期,这种炼钢方法已经相当流行,钢已经比较普遍地用到家具和手工业工具上了。

陶弘景的许多著作没有流传下来,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他在自然科学的不少领域都是有贡献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资料:http://www.teachercn.com/zxyw/Html/ZWSB/14878NDQFeelT1115121029.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14
陶弘景(456~536)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①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②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据记载,陶弘景于永明(483~493)初,曾师事孙游岳。

受上清经法、符图;后又广搜道经,遂为上清经之重要传人。

永明十年(492)正式归隐茅山后,便着手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据统计,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

东晋末年以来,杨羲及许谧,许翙等人造作的上清经诀,在江东已广泛流传,但在传播过程中,多有散失伪谬。南朝宋齐时道士顾欢,曾对杨、许旧籍进行过搜集和整理,但仍有不少漏失和谬误。陶弘景以顾欢《真迹经》为蓝本,参考自己搜访所得之上清经诀及有关见闻,加以增删改写,注解诠次,遂成《真诰》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东晋以来《上清经》出世之源及传布过程,杨羲与二许之家世生平等,引用众多道经,提及大量道教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仙宫鬼神名称,具体修行方术等等,实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义和历史之集大成者。陶弘景所著之《登真隐诀》一书,是一部抄撮诸《上清经》中有关方术秘诀,专论上清派养生登仙之术的重要著作。该书继承和总结了东晋以来上清派思神内视及导引、按摩等内修养生之术,并保存了部分天师道的请神上章、符咒驱鬼的方术。《真灵位业图》乃系陶弘景构造道教神仙谱系之著作。该书将道教信奉之天神、地*、人鬼及诸仙真排定座次,构成了一个等级有序,统属分明的庞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陶弘景十分重视道教养生学的研究,主张道士的修炼应从养神、炼形入手。为总结道教在养神、炼形方面的修炼经验,撰写了《养性延命录》一书。强调养神当"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

炼形则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辅以导引、行气之术,方能延年益寿,长生久视。

医药学是与道教养生学密切相关的学科。陶弘景精通医药学,主张治病应因人之虚实、男女老幼、苦乐荣瘁而异。撰有《本草集注》《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著作,尤以《本草集注》最为著名。陶弘景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方法。书中并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性状、主治疾病、配制保存方法等等皆一一注明,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对隋唐以后本草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服饵炼丹是道教的重要修炼方术。陶弘景对此非常重视,积极从事炼丹活动。史载,他从梁天监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在梁天监(502~519)中曾献丹于武帝。在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服饵著作。其炼丹成就,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后世本草学,推动原始化学的进展具有积极作用,是继魏伯阳、葛洪之后又一著名炼丹家。

陶弘景(456~536)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据记载,陶弘景于永明(483~493)初,曾师事孙游岳。
受上清经法、符图;后又广搜道经,遂为上清经之重要传人。
永明十年(492)正式归隐茅山后,便着手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据统计,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
东晋末年以来,杨羲及许谧,许翙等人造作的上清经诀,在江东已广泛流传,但在传播过程中,多有散失伪谬。南朝宋齐时道士顾欢,曾对杨、许旧籍进行过搜集和整理,但仍有不少漏失和谬误。陶弘景以顾欢《真迹经》为蓝本,参考自己搜访所得之上清经诀及有关见闻,加以增删改写,注解诠次,遂成《真诰》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东晋以来《上清经》出世之源及传布过程,杨羲与二许之家世生平等,引用众多道经,提及大量道教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仙宫鬼神名称,具体修行方术等等,实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义和历史之集大成者。陶弘景所著之《登真隐诀》一书,是一部抄撮诸《上清经》中有关方术秘诀,专论上清派养生登仙之术的重要著作。该书继承和总结了东晋以来上清派思神内视及导引、按摩等内修养生之术,并保存了部分天师道的请神上章、符咒驱鬼的方术。《真灵位业图》乃系陶弘景构造道教神仙谱系之著作。该书将道教信奉之天神、地*、人鬼及诸仙真排定座次,构成了一个等级有序,统属分明的庞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陶弘景十分重视道教养生学的研究,主张道士的修炼应从养神、炼形入手。为总结道教在养神、炼形方面的修炼经验,撰写了《养性延命录》一书。强调养神当"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
炼形则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辅以导引、行气之术,方能延年益寿,长生久视。
医药学是与道教养生学密切相关的学科。陶弘景精通医药学,主张治病应因人之虚实、男女老幼、苦乐荣瘁而异。撰有《本草集注》《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著作,尤以《本草集注》最为著名。陶弘景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方法。书中并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性状、主治疾病、配制保存方法等等皆一一注明,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对隋唐以后本草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服饵炼丹是道教的重要修炼方术。陶弘景对此非常重视,积极从事炼丹活动。史载,他从梁天监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在梁天监(502~519)中曾献丹于武帝。在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服饵著作。其炼丹成就,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后世本草学,推动原始化学的进展具有积极作用,是继魏伯阳、葛洪之后又一著名炼丹家。
第2个回答  2006-12-18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幼聪明异常,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百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江苏镇江人。尧帝陶唐的后代,七世祖陶浚,三国时吴国的镇南将军,后降晋为尚书。祖父陶隆,好武功,解药性。父陶贞宝,字国重,文武全才,母东海郝夫人,精通佛法。
弘景自幼聪明,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不足二十,作诸王侍读。虽在公门,不善交际,专心读书。三十六岁辞官隐居。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人称“山中宰相”。
弘景为人,《梁书*处士传》称:“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又作浑天象,高三尺,刻有二十八宿度数,七曜行道,不但用于天文历法,对修道也有帮助。曾梦佛受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于是到阿育王塔自己发誓,受五大戒。大同二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一说八十一岁),颜色不变,屈申自如,香气满山,数日不散。先生学问渊博,著述丰富,今列于后:《学苑》一百卷,《孝经》`《论语》序注十二卷,《三礼序》一卷,注〈〈尚书〉〉`〈〈毛诗传〉〉一卷,〈〈老子内外集〉〉四卷,〈〈玉匮记〉〉三卷,〈〈三国志赞述〉〉一卷,〈〈抱朴子注〉〉二十卷,〈〈世语阙字〉〉二卷,〈〈古今州郡记〉〉三卷,并造〈〈西域图〉〉一张,〈〈帝王年历〉〉五卷,〈〈续临川康王世说〉〉二卷,〈〈太公孙吴书略注〉〉二卷,〈〈员仪集要〉〉三卷,〈〈七曜新旧术数〉〉二卷,〈〈风雨水旱饥疫占要〉〉一卷,〈〈算术艺术杂事〉〉一卷,〈〈卜筮略要〉〉一卷,〈〈灵奇秘奥〉〉一卷,〈〈举百事吉凶历〉〉一卷,〈〈登真隐诀〉〉二十四卷,〈〈真诰〉〉十卷,〈〈合丹药诸法式节度〉〉一卷,〈〈本草经注〉〉七卷,〈〈肘后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用方〉〉五卷,〈〈集金丹药白方〉〉一卷,〈〈服云母诸石方〉〉一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尸诸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
另据唐李延寿〈〈南史〉〉:“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之”,藏于敦煌石室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当是其中的一部。是现今为止,唯一记载〈〈汤液经法〉〉内容的医学文献,提出了五脏辩证的提纲,在《伤寒论》与《汤液经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算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巨著。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他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岁,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是继葛洪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个有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家。

陶弘景年轻的时候,家境也并不宽裕,但是他很爱学习,“读书万余卷”,具有“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钻研精神。据《南史》本传中记载,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常“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练就一手好书法,草书、隶书写得很好,行书更是妙绝一时。他在青年时期,曾经被宰相萧道成(后来称帝,就是齐高帝)招聘,为诸王侍读,在宫中任职。

因为陶弘景小的时候,曾经看过葛洪著的《神仙传》,受影响很大,从此有了学仙养生的想法。所以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候(齐开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就辞去官职,隐居句容(在今江苏省)茅山,继续钻研学问,修道炼丹,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萧衍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移居积金东涧。

陶弘景知识渊博,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方面,都有一定贡献。如他曾经制造过能够演示天象的天文仪器“浑天象”。而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医学上。他总结了自《神农本草经》问世后几百年间药物知识的发展,编了《本草经集注》七卷,在本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书,成书年代大约在前后汉之间。我国古代把讲述药物知识的学部称为“本草学”。《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朝以前直到远古时期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而《神农本草经》也因为辗转传抄,药味时有增减,产生不了少错误。这在当时雕版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书籍全靠手抄的情况下,是很难避免的。他决心彻底整理补充这部著作.

陶弘景对《神农本草经》中原有的药物仔细地做了整理和校订,并且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把搜集到的新的用途以及不同的记载,进行了一一鉴别和补充。同时他又汇集汉、魏以来医家新发现的、没载入《神农本草经》的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写成《名医别录》一书,也作为《本草经集注》的一部分。《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七百三十种,比《神农本草经》增加了一倍。这是我国药物学的又一次大整理大提高。为了区别《神农本草经》中原有的药物和新增加的药物,陶弘景用朱红颜色书写原有的药,而用黑色书写新加的药。

作为一个热心炼制仙丹的道士,陶弘景在多年丹鼎生活中发展了无机化学知识。一方面说明了金、银两种金属能够和水银形成汞齐,这些汞齐具有可塑性(“成泥”);另一方面又对这类合金镀银的用途做了首次说明。

在谈及消石的时候,陶弘景指出:“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这里的真消石显然是硝酸钾,燃烧的时候起紫青烟。而燃烧芒硝(硫酸钠)却没有这种颜色的烟。这个方法和近代分析化学用以鉴别钾盐和钠盐的火焰分析法是相同的。远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的化学家就掌握了这种鉴定化学药品的科学方法,并且记录流传焉,不能不认为是一项杰出的成就。

宝剑是道教徒除邪灾的重要法器,陶弘景对刀俞的治锻也有相当的研究,并且著有《古今刀剑录》一书。为研究我国古代刀俞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陶弘景还是古代灌钢冶炼方法的第一个人。“灌钢”冶炼法,是我国早期炼钢技术上的一个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陶弘景在记述中提出,当时已经用灌钢法生产的网制作“刀镰”。说明在公元六世纪初的南北朝时期,这种炼钢方法已经相当流行,钢已经比较普遍地用到家具和手工业工具上了。

陶弘景的许多著作没有流传下来,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他在自然科学的不少领域都是有贡献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3个回答  2006-12-12
陶弘景(456~536)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据记载,陶弘景于永明(483~493)初,曾师事孙游岳。
受上清经法、符图;后又广搜道经,遂为上清经之重要传人。
永明十年(492)正式归隐茅山后,便着手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据统计,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
东晋末年以来,杨羲及许谧,许翙等人造作的上清经诀,在江东已广泛流传,但在传播过程中,多有散失伪谬。南朝宋齐时道士顾欢,曾对杨、许旧籍进行过搜集和整理,但仍有不少漏失和谬误。陶弘景以顾欢《真迹经》为蓝本,参考自己搜访所得之上清经诀及有关见闻,加以增删改写,注解诠次,遂成《真诰》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东晋以来《上清经》出世之源及传布过程,杨羲与二许之家世生平等,引用众多道经,提及大量道教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仙宫鬼神名称,具体修行方术等等,实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义和历史之集大成者。陶弘景所著之《登真隐诀》一书,是一部抄撮诸《上清经》中有关方术秘诀,专论上清派养生登仙之术的重要著作。该书继承和总结了东晋以来上清派思神内视及导引、按摩等内修养生之术,并保存了部分天师道的请神上章、符咒驱鬼的方术。《真灵位业图》乃系陶弘景构造道教神仙谱系之著作。该书将道教信奉之天神、地*、人鬼及诸仙真排定座次,构成了一个等级有序,统属分明的庞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陶弘景十分重视道教养生学的研究,主张道士的修炼应从养神、炼形入手。为总结道教在养神、炼形方面的修炼经验,撰写了《养性延命录》一书。强调养神当"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
炼形则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辅以导引、行气之术,方能延年益寿,长生久视。
医药学是与道教养生学密切相关的学科。陶弘景精通医药学,主张治病应因人之虚实、男女老幼、苦乐荣瘁而异。撰有《本草集注》《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著作,尤以《本草集注》最为著名。陶弘景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方法。书中并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性状、主治疾病、配制保存方法等等皆一一注明,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对隋唐以后本草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服饵炼丹是道教的重要修炼方术。陶弘景对此非常重视,积极从事炼丹活动。史载,他从梁天监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在梁天监(502~519)中曾献丹于武帝。在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服饵著作。其炼丹成就,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后世本草学,推动原始化学的进展具有积极作用,是继魏伯阳、葛洪之后又一著名炼丹家。
第4个回答  2019-10-03
陶弘景(456~536)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