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 日文观后感

求一篇观后感 (可以朗读三分钟左右)日语的 用翻译器翻译的勿发谢谢 采纳者给高分
是电视剧李香兰的观后感 需要日文观后感啊!!!

电视电影《李香兰》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以上,出场人物众多,除了个别小角色属于虚构之外,其余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比如“满映”理事长甘粕正彦,远东第一女谍川岛芳子,末代皇帝溥仪和上海影星陈云裳。要在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说完如此丰富的故事,还要让这个故事在忠实历史原貌的同时做到可看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影片根据山口淑子(即李香兰)本人的自传体小说改编,出自亲历的第一手资料给编剧们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创作基础和发挥空间。
故事是从李香兰的童年开始的,我们看见在中国满洲生活的李香兰一家跟当地的中国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小李香兰(应该叫小淑才对)跟邻居家的中国孩子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整天跟着他们学说中国话。而李香兰的父母虽然是日本人,却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热爱中国的一切,一心想为中日的友好和睦做贡献。但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国土上暗流汹涌,终于导致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他们从中国人民的邻居朋友一下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连小淑也因为这个失去了童年的伙伴。编剧在这里丝毫没有为日本人辩护的意思,他们只是非常客观地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战争对于交战双方的国民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日本人的痛苦跟我们中国人所经受的八年离乱比起来也许不值一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忽视这样一种不幸的存在。如果说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一种不公平,那么我们否认日本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和忧患未尝不是另外一种不公,虽然这种不公并不明显,但客观地对待历史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习的一课,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情绪化地否定什么,而是真诚地面对历史,平和地看待过去。也许在这一点上,该片的编剧做得比日本右翼分子和中国反日愤青都好得多。
李香兰在10岁那年亲眼目睹了自己的邻居如何冷漠地看着关东军把自己童年时代朋友的父亲置于死地,那残忍血腥的一幕成为了李香兰一生难以抹去的阴影和伤痛,战争的残酷使她的感情不由自主地站在了中国人一边。随着战事的不断发展,李香兰一家也搬到了新的住所,在这里,李香兰成为了父亲的朋友、中国官员李际春先生的干女儿,“李香兰”这个名字就是义父作为农历新年的礼物赠送给她的,但是13岁的她此刻不会想到,这个名字在给她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屈辱和灾难。
李香兰在少女时代得了肺病,为了提高肺活量,她让俄国女友柳芭介绍她认识了一个白俄贵族出身的歌剧演员,在她那里学习声乐。当时恐怕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整天被老师训诫斥责的她能够成为一位同时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爱戴的歌手和演员,一颗传奇耀眼的当红明星。但有时候,人一生命运的转变就在这偶然的几步里发生了,而且连当事人自己都无法察觉,也许生命的精彩也在于这样的未知和挑战吧。
李香兰靠自己的勤奋赢得了老师的称赏,并且赢得了在老师的独唱音乐会上做演出嘉宾的难得机会。抱着忐忑的心情登台演唱的她以日本传统民歌《荒城之月》技惊四座,并且引起了满洲广播电台的负责人的注意。觉得李香兰有艺术方面潜质的他找到了李香兰出身书香门第的父母亲,费尽力气说服他们让李香兰参加广播节目的录制,并且说她将以中国人的身份为中日亲善做出贡献。一向善良忠厚的夫妇二人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本来是临时的身份成了女儿一生屈辱和伤痛的源泉。
李香兰在电台录制的节目大受欢迎,但是勤奋好学的她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和文化水平,于是她来到中国北平,成为了著名政治家潘毓桂先生的养女,化名潘淑华走进了中国人就读的教会女校。此时她的身份除了最好的中国朋友温贵华以外,没有任何人怀疑过。因为她的汉语实在太流利了,对中国文化又如此了解,所以几乎没有人认为她是个外国人。
可是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到底还是因为中日交战蒙上了阴影。贵华的恋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贵华作为他的情侣也积极投身到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当中,对女伴身份一无所知的她居然拉着李香兰参加了抗日集会,这次尴尬的聚会深深伤害了已经十分矛盾和痛苦的山口淑子。当同学们请李香兰发言的时候,她没有具体说明自己要参加什么组织,只是非常委婉含蓄的说了一句,我要站在北平的城墙上。爱国热情高涨的同学赞赏地鼓起掌来,他们把这句话当作了李香兰的抗日宣言,因为站在城墙上就意味着和北平共存亡。但是敏感的贵华在她痛苦矛盾的神色中猜到了她的真正想法,那就是让中日两国军队的子弹把自己打死,这样就能从不中不日的尴尬身份带来的苦难里解脱了。产生怀疑的不只是她一个,但是李香兰平日的行动完全和大家打成一片,过一段时间,再严重的质疑也就烟消云散了。但是同学们已经开始感觉,跟他们一起学习生活的这个女生也许并不是纯粹的中国人,或许她的家庭里有人为日本工作,要么她就有部分的日本血统。这一段看起来有惊无险的故事为李香兰后来的人生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这怕是她当时都没有意识到的。
李香兰被关东军的山家先生看重,觉得她会是建立不久的“满映”中一名出色的成员,于是他连哄带骗地再次说服了李香兰的父母,说是她在那里仅仅是为不会唱歌的中国女演员配音,因为她的歌声动听,汉语也很好。看到自己的女儿的才能得到承认,尽管有顾虑,她开明的父母还是让她到那里去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满映的全体成员已经把李香兰当成了未来的希望之星,而天真的李香兰在开往长春的火车上还在记挂着自己在北平的朋友和未完的学业,一边跟旁边的中国老百姓学习民歌。纯洁美丽的她并不知道,迎接她的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耀目的光环背后隐藏着无法言喻的危险。但是我们应当庆幸的是,虽然人世如此难测和险恶,这颗万世巨星总算没有在寂静的深闺里被埋没掉。
车窗外熟悉的风景一点点靠近,李香兰终于踏上了久别的故乡的土地。她所不知道的是,从她踏上长春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山口淑子这个名字就告别了她的生活。从这时候开始,她的公开身份是一个叫做李香兰的中国少女,满映重点打造的明日之星。
这里宕开一笔,说说李香兰的饰演者上户彩,我想对于熟悉日本电视剧的人来说,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偶像派路线的她大约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有出色的演技才接了这个角色,虽然电视剧的收视率据说并不高,但是她的勇气和敬业精神仍然值得我们敬佩。从来没有说过中文的她在剧中有大量的中文对白,诚然其水平不能跟当年的李香兰相提并论(她可是一口标准的京腔,还懂得北京话和上海话的区别),但是能做到全部用自己的声音演出已经非常不简单了。在电视剧中几乎所有的李香兰经典曲目都被上户彩重新演绎了一遍,当然,她的声乐功底也不如人物原形那样出色。但是至少她的歌喉是优美动听的,能做到这一点,对于一个多才多艺的演员而言已经足够了。
上户的演技遭到了李香兰崇拜者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个李香兰太过活泼清纯,跟当年那个迷倒无数男人的电影女神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作为选角慎重的日剧,是绝对不可能让主角的演技问题把整个作品毁掉的,那么编剧找上户出演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如果论相貌,上户绝对没有当年的李香兰漂亮,86岁依然美丽非凡的她,当年的面孔兼具西方的魅惑和东方的婉约,是那种最引人遐思的美人。但是上户却酷似当年红透中日两国的电影明星山口百惠,换句话说,她长了一张典型的日本邻家女孩子的面孔,气质上跟李香兰的差距也不小。她能得到这个角色,不仅仅是电视台对她的偏爱,也不仅仅因为她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国民偶像”。到底因为什么呢?首先,她年轻,今年刚刚二十一岁,而李香兰出道很早,在她结束在中国的演艺生涯时年仅二十四岁,正是青春貌美的年华,若是找个演技派的明星来演,味道无疑是有的,但是观众的认同程度也未必就能高到哪里去,因为聚光灯是无法隐藏年龄的。论气质,女二号川岛芳子的扮演者菊川怜显然更接近当年的李香兰,但是最终出演第一女主角的却是上户,为什么?因为编剧和导演要通过她清纯的气质来暗示,虽然有无数流言飞语和欲加之罪盘旋在李香兰头顶,历尽沧桑的她却始终保有一颗善良纯净的心灵。的确,当我们看见屏幕上老年的李香兰为731部队的暴行对当年的伙伴柳芭道歉的时候,谁还会怀疑上户扮演的不是青年时代的李香兰呢?相对于冷艳脱俗的外貌,也许她富有宽容和善良之情的内心才是更重要的魅力所在吧。
川岛芳子作为女二号,其实在李香兰到满映演出角色的情节之前就已经出场了。我必须承认这个叫菊川怜的女子相当漂亮,当得起川岛芳子“男装丽人”的美名,她高贵的气质也符合人物王公贵胄的身份和地位。看她说话的语气和行动的做派,我估计她是从宝冢女子剧团退役之后改行主演电视剧的,这样的例子在日本非常多见,比如电视剧《白色巨塔》的女主角黑木瞳就曾经是宝冢的成员之一。在日本,一个女子如果能够在宝冢剧团的演出中崭露头角,她就等于进入了日本的上流社会,并且即使退出剧团也会在文艺界继续大红大紫。宝冢的特色是所有男性角色都由女性反串,而这些所谓的“男人”却比现实中的男士更加迷人,女生被她们(他们)迷倒是常有的事情,贵妇人们更是盯这些男角演员盯得眼睛快要掉出来了,一面花痴,一面感慨现实中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男人。这是一种同性恋倾向吗?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李香兰遇到的川岛芳子就是一个同性恋者,她不但跟秘书刘小姐关系暧昧,而且还爱上了豆蔻年华的李香兰,为了她不惜把一个关东军首脑置于死地。川岛芳子潜意识里一定以为自己是个男人,所以才让李香兰称呼她“哥哥”,而这样的表演对于演惯男人的菊川而言,应该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3
该死的是我的电脑日语软件坏了,安装不了
第2个回答  2010-07-19
我的日文软件la行没有,5555555~对不起了~~~%>_<%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