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爷爷奶奶讲解放前的故事 征文

500-800字

小时候常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印象最深的还是解放前的一些事。“解放前可不象现在这样,出个门也得当心啊。小日本在的时候,不仅进出城门得给他们鞠躬,而且还经常无缘无故打人耳光。女人出门的时候脸上都要涂点灶底灰,否则就有可能被小日本抓去糟蹋。就这样,出门还得小心翼翼,没事尽量待在家里。可就是在家也不安心,就怕小日本来抢东西。好在我们家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门脸也比较破。那些看上去象有钱人家的就被抢了不止一次,有时还把人给打死了。”奶奶说,抗战8年最高兴的事除了小日本投降,就是一次游击队进城刺杀了一名日本军官,虽然小鬼子封锁了整个巷子一天,还在城内大搜查,抓了不少人,可最后也没找到杀人者。虽然小鬼子的搜查让不少人家担惊受怕了一天,但等鬼子一走,大家关上门都在笑,胆子大点的还喝酒庆祝。听说鬼子后来有一次在南门挖到一块古代的石碑,好象是预言小日本要败的,后来这石碑小日本都没敢动,重新放了回去,后来就不知道这石碑到哪里去了。

“小鬼子投降的时候,听说北寺塔里堆的都是炸药,准备炸掉苏州城的,好在他们来不及动手。可国民党回来了,老百姓的日子照样不好过。”本来日本投降,市面上的物资也多了,物价都降了。可“蒋该死”又规定把小日本和汪伪政府发行的中储券和法币按200:1的价格兑换,我们家本来是开小商店的,东西卖了收的全是中储券,可这收兑规定一出,收的钱基本就成了废纸,花都花不出去。苦撑了两三年,本来还想撑下去。结果后来又出了金圆券,贬值的速度比中储券和法币还要快,街上的东西价格一日数变,后来就连买草纸也要拎上一大袋金圆券。商店实在开不下去了,最后只好关门。

“快解放的时候街上很乱,国民党兵到处乱窜,一些店给抢了,连老百姓的衣服也要抢。”(估计是为了方便换便装逃跑。)“1949年4月26日下午,街上的国民党兵突然没有了,听说街上到处都是丢弃的军装。26日晚上,城外响了几阵枪,大家者呆在家里不断出门。27日早上,一起床就听说解放军进城了(后来听说是从阊门和金门进的城),大家赶紧上街去欢迎。就见一队兵,长得很精神。一开始我们还有点担心这些穿着黄军装,打着绑腿穿草鞋的兵会不会和国民党兵一样,可他们待人很和气,而且买东西都照价付钱,和强买强卖的国民党兵不一样。”

奶奶当时对什么是解放还不清楚,但直觉告诉她,从此以后生活会不一样了,这里的天真的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2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 瘦得皮包骨头。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红四方面军
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1年11月,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组成,徐向前任总指挥,张国焘任政治委员。1932年6月,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2月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至1934年,先后粉碎国民党两次大规模的围攻。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方面军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

小资料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原。松潘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在西倾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纵横300余公里。它是块大草甸、沼泽地。上面看上去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泥塘,行人稍不小心,陷下去就再也爬不上来。而且草地的气候变化莫测,忽风忽雨,忽霜忽雪,或者是一场大冰雹,环境极为恶劣。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皮麸少。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第2个回答  2009-05-03
转瞬间,我们年轻,稳健的共和国已经六十华诞,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怎能不让人激动?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她饱经苍桑而容颜未改,三十年的伟大变革,她开辟了新的时代。我亲爱的祖国,你创造了多少辉煌,你又怎能不让我热爱。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号,黄海明珠,青岛解放了!每当奶奶听我向她念起祖国的发展她总会感慨,说起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当年爷爷是一名商人,在渡江战役开始的前夕,在国统区生活的爷爷已经受不了那种高压,白色,令人窒息的生活,为了早日结束这段阴暗的统治,爷爷毅然决定,争取帮助共产党早日解放青岛。可是,那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当时,我的姑姑刚出生不久,可谓是上有老人,下有子女,参军是不可能的,但不去争取解放,又怎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呢?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奶奶悄悄告诉爷爷,有几位共产党员弄来了整整18车的钞票,爷爷立即明白了钱的用途,首先为渡江战役提供物资,其次把这里的通货搞膨胀,爷爷知道机会来了…….小心谨慎的共产党员并没有轻易的把钱给爷爷,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考察,才放心的把一大笔钱给了爷爷,爷爷不辱使命,为共产党弄来了5000双军鞋,又发展了军械所的一名官员,已更新枪支为由,偷出了十几挺重机枪,正当爷爷如今,十几年的内战,早已成为历史书中的阴暗一笔,混乱的局势也早已改观,五星红旗在飘扬,我的心情也无比的沉重, 牢记历史,珍惜眼前生活,这才能不会有博于我在团旗下的誓言: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把团的名誉放在首位,个人名誉得失放在次位,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关心集体和国家大事,帮助他人,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
第3个回答  2009-05-09
小时候,听到的最多的故事,就是爷爷奶奶给我讲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事儿,虽然这些故事我听的耳朵都磨出了茧子,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使我最受启发的,还是这些我都“听烦了的故事”。

“解放前的国家特别落后,到处都穷,还总是受敌人欺负。在战争时期,人们一听到敌机来了的时候,就都往防空洞里跑,吓得在防空洞里躲半天都不敢出来,待到没有了飞机声,才敢出来。整天提心吊胆,就怕敌人来“找事儿”,弄得大家整天神经紧张。小鬼子还经常到处抢东西,那些看上去像有钱人家的就被抢了不止一次,有的还把人打死了,就这样,大家出门都得小心翼翼。那日子简直没法过。”奶奶总是一边叹气,一边说。而爷爷呢,则经常给我讲解放军。

“敌人总来欺负我们,我们总不能挨着吧,所以,解放军们出面了。这些解放军可都是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在战场上坚强、勇敢地与敌人殊死搏斗。在炎热的夏天,解放军们要执行任务,趴在草垛里,草垛里有好多虫子,解放军们就要忍受着蚊虫叮咬,一动不动的趴在里面,生怕暴露;还有的解放军,在战场上,跟敌人打急眼了,打得肠子都打出来了,也顾不上,继续打……那真是国家的好儿女,国家的骄傲啊!”每提到这,爷爷的脸上就会流露出笑容,但同时,也有一丝难过。”我总会想:爷爷应该是在为那些既然方军叔叔感到惋惜吧。

讲的最多的,还是敌人投降,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的事儿。“小鬼子投降后,大伙儿心里都想,这苦日子可熬到头了,那高兴劲儿别提了!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国上下没有一个人不开心、不高兴,个个都比过年还开心,那种心情简直无法形容……”他们总是这样说,而且,每说到这里,必定会笑,甚至都能开心好一阵子。

如今生活与以前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我认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些解放军,是他们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平常的点点滴滴都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他们是伟大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那么好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好了,各方面条件也高了,我们更应该珍惜,不应忘记过去,还要努力学习,创造美好未来!
第4个回答  2009-05-02
我的奶奶(即我爷爷的妈妈)今天和我在一起交谈,讲她们的故事。老人今年90岁了,身子灵活,体质健康,心理什么事都清清楚楚,耳不聋,眼不花。回忆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奶奶感慨万千,接着,奶奶讲述了以自己的生活为主题的真实的故事,这就映射了当时中国社会底层人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高炉,小炉,大灶,小灶日夜不停,冒着黑烟,成为当时大炼钢铁时期的中国最真实的写照。

可底层人的生活怎样,我们并不十分了解。今天我带大家走进底层人的生活。

大炼钢铁时,村里派来一些人拿着钳子把家里的门子拆了,把上面所有的铁制工具全部写下来,连锁子也不放过。当时戏剧性的话:“真是到了夜不闭户的境界了。”所有的锅全部被拿走,假使埋在院子里,那些人就拿着锄头挖地三尺。那时候,家家户户惊恐万分,奶奶在夜深的时候把一个小铁锅藏进对门的一个小洞里,才使这口锅免于被融化的命运。没饭吃,公社开立了大食堂,几个中年妇女有发小贴饼的,有舀汤的。奶奶说,她那时候是管舀汤的。一到中午,人们都提着饭桶和碗来舀汤,当时都是定量的,按每人一勺汤来计算的。那做饭的锅有2米直径那么大。奶奶那时要把勺子放平着舀,给谁少一点都不行,大家伙都看着,要是那个是满满一勺子,他的斜着舀了,往外漏了点,就会觉得不公平,弄不好就要打架啊!姥姥十分公平,所以大家都去她哪儿舀,而旁边的大锅却无人问津。奶奶舀了那锅舀另一锅,累得受不了。当人们领完饭后,姥姥回到家,左找右找找不到一点吃的,原来爷爷都吃了。奶奶说,她和爷爷的一顿饭一共才两个半小贴饼子,你也许想象不到,那贴饼子的直径还不到五厘米。但是爷爷以为奶奶在食堂可以吃饭,就把所有食物据为己有,吃了个精光。奶奶只好饿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