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学派的伦理观思想

如题所述

把幸福等同为快乐是伊壁鸠鲁伦理学的主要特色。“快乐”在当时已成为一个经常讨论的主题。在此间题上存在着两种倾向:
1.昔兰尼派倾向于把快乐归结为自然欲望的满足,他们提倡的快乐主义流俗为享乐主义;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把快乐视为幸福的外在条件或标志,不承认快乐与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伊壁鸠鲁在这两种倾向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肯定快乐与德性之间相互蕴含:“若不谨慎、光荣和公正地生活,便不能快乐地生活,若不快乐地生活,便不能谨慎、光荣和公正地生活,因为德性与快乐生活自然相联,快乐生活与德性不可分离。快乐主义的伦理观是感觉主义的准则学的延伸。按照感觉、前定观念和感情三条准则来衡量,快乐无可辩驳地具有崇高的价值。感觉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这一常识的正确性,感情显示了趋乐避苦的自发性和自明性。另外,视快乐为幸福也是在人类生活中形成的前定观念。因此,快乐的伦理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真理。
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他强调人们应当谨慎地选择快乐。如果一种快乐和另一种快乐同样持久和强烈,则彼此不相上下。如果有些事情使放荡的人快乐,还能让他平安无事,对此不必加以谴责。但是,事情并非如此。不是所有的快乐斗志的选取,也不是所有的痛苦等应该避免。有些快乐后面跟随着痛苦,有许多痛苦后面快乐接踵而至。而且快乐的强度也有差别。精神快乐大于肉体快乐,精神痛苦比肉体痛苦更坏。因此,伊壁鸠鲁宣称,选择明智生活的快乐,是聪明智慧的职责。而研究哲学,了解自然是人们获取选择相关知识的途径。在这里,快乐是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德性,即聪慧、勇敢、节制和正直联系在一起的。
伊壁鸠鲁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他坚持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其理由是:最高的幸福是不可增减的,人们在动态快乐中得到的享受或强或弱。只有在静态快乐中才能处于平稳不变的幸福状态。伊壁鸠鲁认识到,享乐无止境,欲望对快乐的追求和满足是贪得无厌的。
伊壁鸠鲁所谓的静态快乐或无痛苦状态指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两个方面,或用肯定的方式表述,指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伊壁鸠鲁认为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身体遭受痛苦时心灵不能宁静;反之,心灵受到干扰时身体健康也会受损害。但是,他更加强调心灵的快乐,宁静的心态是静态快乐的主要特征。伊壁鸠鲁把它和审慎的生活相联系,认为这种生活才是最高的善。他本人对自己的伦理思想身体力行,一生过着宁静生活,赢得追随者的信任和尊重。
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伊壁鸠鲁都没有提倡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然而,在历史上,有些不实之词加在了伊壁鸠鲁头上,这固然出自后人的误解和穷奢极欲的罗马贵族的曲解,但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确实包含着某些易被曲解和利用的因素。首先,伊壁鸠鲁虽然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但并未否认动态快乐。相反,他认为动态快乐增加了快乐的种类,丰富了快乐的体验。人们在痛苦时主要通过对快乐的回忆和期待来摆脱痛苦,而动态快乐所提供的体验是回忆和期待的来源,因而是达到静态快乐的手段和途径。其次,他虽然强调心灵快乐高于身体快乐,但在不影响健康的条件下,并不排斥身体快乐;伊壁鸠鲁甚至说:“胃的快乐是一切善的起始和根源,智慧和文雅也与之相关。”“必须再次强调的是,一切官能享受只有在不妨碍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前提下才能被认作快乐。” 伊壁鸠鲁虽以快乐为道德的目的和标准,但并不像有些研究者所断定的那样,导致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相反,他认为,快乐主义的原则应用于社会,产生出要求社会合作、正义和友谊的道德准则。
语言是社会合作的基础,正义也是社会协定的产物。伊壁鸠鲁说:“正义不是绝对的,而是在这一个或那一个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中产生的常规协议,规定一个人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伤害;“非正义不是绝对的坏事,而是因为怀疑有人逃脱那些有权惩罚坏事的人士的注意而产生的恐惧。”正义或非正义只在能够相互协商的生物之间才能产生,只在实际交往的具体环境中才能产生。很明显,正义是一种社会德性。“总的来说,正义对一切人都是相同的,因为它对人们社会关系有用。正义的用处在于摆脱伤害和恐惧,可以说,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只有依靠正义才能达到完全的快乐。
伊壁鸠鲁特别注重友谊,因为友谊给人安全感,是长久快乐的可靠保障。虽然友谊的目的是快乐,但这绝不意味着友谊是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他说,赋予利益比接受利益更快乐;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朋友的痛苦。他告诫人们说,友谊比食物更重要:“你应当注意的是与谁吃喝.而不是吃喝什么。因为没有朋友相伴的进食是狮子和狼一般的生活。友谊的可贵之处在于体现了静态快乐和动态快乐的统一。并且,友谊的稳固性和长久性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可以说,伊壁鸠鲁的快乐并不是个人孤独的感受,而是被友谊集体化了的社会情操。在实践中,伊壁鸠鲁派是一个友爱的社会团体,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是快乐主义的最好注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