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讲一讲,你如何评价《盗墓笔记》这部作品的吧?

如题所述

《盗墓笔记》才不是美化盗墓呢!
  《盗墓笔记》《鬼吹灯》里的盗墓贼被美化成青春偶像,励志英雄。让很多学考古的,研究文物的人受不了了,认为这是美化犯罪,称赞盗贼行为。 实则不然,小说里可没有“文物要上交给国家的”设定,小说里可没有拯救世界拯救地球的觉悟。 小说里就是一群贼,一群有着中国古代江湖气的贼。江湖气可不是什么褒义词,不过也不是什么贬义词,江湖气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善有恶的气概,这本来就是立体的。 至于电视剧、电影里为啥会出现这样的奇怪设定?因为不这样,广电总局不让播,压根过不了审。 所以影片呈现出来的就是保卫国家,保护人类,文物都要上交的所谓的“英雄气概”。 有人批评说《盗墓笔记》书就是为了营造恐怖,然后制造偶像。 说这话的根本就没看过书,也许就翻了几页。 《盗墓笔记》告诉你盗墓是要悄悄的,枪支弹药还有些大东西也不敢直接运,警察叔叔也是要躲的,不会逢人就说:“哎,我是盗墓的。”被发现了也是要进局子的。 书里还告诉你盗墓很危险,除了会坐牢,还要打粽子,破机关,九死一生,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活下来也不是说就可以挣钱了,卖冥器跟贩毒一样胆战心惊。 盗墓,挣的都是不要命的钱。 至于说制造偶像,让更多的小孩子去憧憬,纯属有病。 一来,书里从来没有提过盗墓有什么好;二来,抱着“看本书看部剧为了树立一个偶像”的想法的人,还是不要看书看剧了。 不然少时看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就跑出去冒险,大了看莎翁的《哈姆雷特》想要替父报仇还没那个条件呢,老了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出海打鱼然后与海搏斗去。 忒累,趁早别看了,洗洗睡吧! 如果不是,那又何必在乎什么偶像不偶像的,不过是为了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和事。 但,请记住,书≠历史。这些人、事或许与历史中的人、事相似,告诉自己:雷同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2
就个人而言,很客观的说,还行吧。
就故事性、世界架构来说,挺不错的。
但是,可能是我个人水平有限,觉得这本书很乱,而且有很多错点,而且很多坑。
同时,有很多虎头蛇尾。
比如,基本上可以发现,每一个盗墓故事,一开始说得很惊险,也遇到一点惊险,然后,就没然后了,到后面我发现主角光环就出来了,基本上都很容易从古墓出来。
那个七星鲁王是经典,确实方方面面都不错,我没话可说,但是后面就不太好了。
一些无语的地方:
1、比如,在云顶天宫这个故事,主角最后很牛掰的轻而易举出来了,可能是阴兵借道,我就不说了,说下一个。
2、秦岭神树,我郁闷的要死,怎么都看不懂,不过作者自己也说了无厘头来的,那我就不说了。
3、在蛇沼鬼城那里,我觉得也是,进去很难,然后出来的路不一样,但是一样很轻易出来,我感觉,无语了,我还以为有其他情节。
4、在第一次水底找张家古楼,他们无端端被丢进一个洞穴,然后小哥和胖子都倒了,然后主角很牛掰的一拖二,轻松冲出来,那些密洛陀我想不明白竟然轻易的就放过主角了。
5、然后就是第二次吴邪和胖子进张家古楼,不是说密洛陀进不了张家古楼吗,不是有机制控制吗,怎么那个大密洛陀就可以把流沙那里那个门给踹开了,想不明白了,除非是那个毁容了的张起灵其实也不懂。
6、还有其它,我就记不起来了。
一些坑或者疑惑:
1、七星鲁王那里,那个鲁帛书究竟是谁调包了,三叔还是张起灵,然后原本内容究竟是什么。
2、三叔究竟死了没有,如果按照作者说的,三叔和解连环是共用一个身份,那一个死了,另外一个怎么不出来了。
3、感觉作者不知道是被禁还是怎样,老是到最后会把一些粽子啊,不符逻辑的东西,最后硬要掰回来用我们现在的物理体系去解释说其实不是鬼啊什么的;哥,你在写鬼故事啊,好好的,你掰回来干嘛呢,亲。
4、和吴邪一模一样的,在地上爬那个玩意到最后都没有交代究竟是谁。
5、假扮吴邪拿走了最后一封信的那个玩意,作者说吴邪很久以后才知道,然后呢,貌似没有说知道啥了。
6、那些禁婆,崔玲那些,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7、永葆青春的陈文锦之类,为什么一直青春,貌似也不了了之了。
8、那个考古队11个人,貌似最后都不说说了。
9、吴邪发梦梦到在海底古墓那里,成为了(那个谁)忘记了,然后呢,貌似就没然后了,预知能力啊,然后就没了?而且不是一次,貌似经常会预知或者有其他感觉。
10、反正到最后包括吴邪的自传,我都看不出来,究竟这个故事是怎么一个大的世界观,感觉很乱。
11、那个天外陨石的洞,没人理了?一开始那么多人冲进去,要这要那的,那是终极耶,没人理。
12、三叔在蛇沼鬼城死没死没人理了?貌似又不是回不去。
13、10年后,这是外番,不知道作者会不会写,还会不会去看看小哥。
14、在第一次探险张家古楼,谁丢他们进的山洞呢,不了了之了。
15、还有其它,不过一时忘记了,记得再说吧。
总结:
这本书可以看看,但是我是感觉挺乱的,到最后都还是不明白一个完整的迷。
第2个回答  2018-10-22
关于这本小说:其实,我想说的是,当我写第二本的时候,我已经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已经不是一本小说了。
我总觉得有一个世界,已经在其他地方形成。因为我敲动键盘,那个世界慢慢地长大、发展,里面的人物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
在我十三岁的那年,我看了大仲马的传记,里面写到了“人物都活了”。当时大仲马写《三个火枪手》的第三部的时候,里面的一个人物死亡,他边哭边写,把稿纸都哭湿了。
我当时觉得特别的奇怪,怎样一种状态,才能让作者可以以这种方式去写自己的人物的死亡呢?
我尝试展开各种想象,都没有结果,一直到我自己开始写这本小说,并且,开始有意识的地赋予小说人物不同的性格赋予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
慢慢地,我就发现,故事的情节开始出现一些我自己都无法预测的变化。很快,这个人应该说什么话,应该做什么动作,我都无法控制了。
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只要先建立一个场景,比如说大雨,把这些人物放到这个情景中去,他们会走到各自的位子上,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我无法把其中任意两个人的位置对调,因为那样会出现无法调和的违和感。
就算我强行对调了其中两个人物的行为,我也会在日后的到了一个茶话会的现场,谁先说话,谁后说话,谁来活跃气氛,谁在神游天外,一切都已经有了定论。
我什么都不用思考,只需要看着他们,就能知道故事情节的走向。他们真的活了。
在后来极长的写作过程中,我从一个作者,变成了一个旁观者。我在上帝的角度,观察每一个人的举动,慢慢地,我甚至能看到他们很多轻微情绪和行为的来历,是他们童年的某一次经历。
比如我真的可以通过胖子抖烟灰的时的动作,看到他以往的一切,他的痛苦,他的沧桑,他的一切。一花一世界,一树一如来。
我可以把一个场景不停地倒转、反复、在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甚至能看到现场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几个人的情绪同时在我心中走过。我想很少能有人领略这种快*感。
在写“大闹天宫”那一段的时候,我仿佛就在新月饭店的包厢里,我仿佛可以从楼上走到楼下,看着四周的人一片混乱。
在飞溅的碎片中,打斗的人群中,我随时让一切停顿,随时倒转一个时间,随时贴着人物的内心,体会他们心中的所有情绪变化。
我可以把眼前的一切以一秒一帧的慢速度,慢慢地往前推进,然后蹲在地上,看里面人物表情缓慢变化。这本书中的整个世界,对于我来说,是真实存在的。
他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是无法改变的。我已经建成的部分,坚固的犹如现实。虽然说我是这本小说的创作者,但是当一切都走上了轨道,我对于这个小说的世界,开始有了极度的敬意。
——摘于《盗墓笔记》的后记。
第3个回答  2018-10-23
再一世人间,下一个十年
  啊啊终于看完了,结尾的总结感觉没懂太清楚。
  潘子最后的那一段,看得我眼泪都要掉了下来,“小三爷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别回头”,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悲壮还是惨烈。他自越战归来后的余生,都投注给了对三叔的忠诚里,或者说对于他来说,那已是一种信念。
  小哥替吴邪去守十年青铜门。胖子为云彩淡然世事。
  以前十分不理解别人对《盗墓笔记》的热爱,以为只是普通盗墓小说,现在似乎懂了。起先是被故事吸引,不得不说作者很会设置悬念,知道怎样会让读者继续探索。之后是故事之间的联系,整个系列的主线十分清晰。另外,人物的塑造非常棒,似乎他们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和我们呼吸着一样的空气,看到相同的天空。
  可以说,这个系列集结了悬疑、志怪、历史、现代、言情很多元素甚至武侠的风骨在里面。
  看完感觉怅然若失。每本书里都有一个世界,那个世界里风云变幻、悲欢离合,我偶然窥见了另一个世界,见证了他们的精彩。
第4个回答  2018-10-22
对于拍剧,我很不满
  这套书,是我从高中就开始追的,悬疑,引人入胜,可是三胖子结尾太潦草,只是为完成十年之约而匆匆结局,这样看的我很不爽,而且书中埋下的伏笔到了后期居然没有解答,看完整本书,最戳中内心的就是,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当初得知要拍电视剧,满怀期待地去看,结果,什么鬼啊,除了颜值在线,特效啊什么的都是渣渣,真的太low,但是看颜值还是让我看完了,完了之后印象也不深刻,还是不符合我内心的无邪和闷油瓶。
  现在居然又来电影版,我是看呢还是不看呢,电影上映居然还有撕番的情况,铁三角居然还存在这样,虽说是现实中,但是我心中的瓶邪,哎,一言难尽,影版的颜值能看,可是造型太low了吧,闷油瓶只是有点古,又不是叫花子,无法吐槽了。
  希望三胖子不要只是为了圈钱,拍好点吧,十年盗墓,第一次追这么长的一部小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