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语流行音乐缺少乐团文化?

如题所述

应该是中国对于舶来品一向都缺少其根源的文化性。这个体现在每一个方面,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经济现象。都是模仿其形势,不就其内涵,或者就是矫枉过正放大其中某一个点。在不均衡的发展态度下和缺乏社会认可程度的情况下自然会造成文化上的缺失。



1.语言问题,国人听国外音乐的启蒙时期是十几岁到二十岁之间,在这个时期很少有人听乐队的音乐会能听懂歌词,喜欢一个乐队或者艺人是因为整体的音乐好听,所以单独关注其中的

2. 汉族对词更关注,其次才是音乐,这也是为什么千年来我们留下的都是唐诗宋词元曲中的“词”,而其中的配乐谱曲最后都失传了。像“春江花月夜”那样的绝世名作后人谱了不同版本的曲子,就是因为原作早已失传的缘故

3. 欧美音乐的发展史是爵士乐=》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和摇滚乐都是以整个乐队为基础的,而中国人听音乐上来就是流行音乐,那时都是些港台的流行歌手,哪怕后来有了摇滚乐,但之前对歌手的特别关注影响深远

4. 国内摇滚艺人真正能作词作曲的大部分还都是主唱或者吉他手,所以提到的崔健,何勇,许巍,张楚都是个人创作音乐并且打出名号,演出都是自己雇佣一些乐手,甚至国内某大牌乐队,也是以主唱吉他手为核心(两人都有自己的创作),而鼓手贝斯手都是打工的而已


乐类型等都兴趣不大,这就导致了国内音乐市场好的vocal很多,但好的创作不多,那么乐团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8

与其说乐团不如说是乐队,所谓流行音乐的概念,最初就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起源,然后发展到全球。它是在美国底层社会的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其风格多种多样 形态也丰富万千。

而无论是什么音乐类型,都无非需要发出声音,其中人声和器乐的搭配就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除了在录音棚,乐手将伴奏录制好制作成可用于现场播放的伴奏供歌手唱歌之外,现场乐队也是一种极其受到听众欢迎的演出形式。

众所周知,一个乐队的人员配置从乐手到歌手的数量,一般来说是由歌手、鼓手、主音吉他手、扫弦吉他手、贝斯手、键盘手组成。比如五月天、信乐团、老鹰乐队、beyond等等。如果要是为了大型演出而组成的乐团那么加入的人数会更多,比如林肯公园等等。

虽然人数众多的乐手和伴唱人员可以在台上给歌手和台下的观众无限的视听盛宴,但是与此同时组建一个大乐队甚至是乐团,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也是极其巨大的。

简单从经费上来说,乐器的搬运 调试 损耗,人员的收入分配比,排练所需的场地费用等等,这都是扼杀一支乐队从未出名时萌芽阶段最现实的原因,当然还有更多其他的原因,人心不齐,各自有各自的盘算等等。

大多数乐队在成名之前就会因为种种的原因支撑不下去,而寻找一个明星式的独立偶像,要比承担整个团体所需要支付的一切成本,对于投资方来说要更加低风险高回报。在未成名之前乐团寻找具有一定报酬且稳定的演出场地是很困难的,大部分演出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就已经非常不易了。这也正是很多已经成名的乐团最终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利益分配不均,毕竟投资方只需要一个标签或者偶像。

所以国内只有少部分依旧坚持音乐梦想的乐团在努力坚持着,比如五月天、苏打绿等等。

所以爱听音乐,就去支持和帮助真正爱音乐 做音乐的乐团吧。

第2个回答  2018-02-04
乐团一般都是用于现场演奏。只有在少数的歌手在开演唱会时能见到。平时确实很少。我们中国更偏向于后期做出来的音乐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