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岩井俊二指导的华语电影《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是由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编剧并执导,陈可辛监制,周迅、秦昊领衔主演的电影,

看完《你好,之华》的刹那,是恍惚的,这种恍惚感延续到整场映后的见面会,直至散场。

这是一部我期待良久的电影。而在看之前,也绝对不会料想到——岩井俊二竟然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拍摄这部电影。

岩井俊二通常是纯粹地聚焦,很少将格局铺设地那么庞大、主支线又如此散落。他在《之华》里采用了《燕尾蝶》般的大型群像架构,以十分冒险的方式不断地更换人物重心,来完成对群像的描绘。而其中“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等元素构成的人物间的互文与观照,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代际与家族志的空间。

周迅饰演的之华,因为姐姐之南的突然自杀身亡,选择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却意外遇见年少时的倾慕对象尹川(秦昊),尹川在同学会中途跟随之华逃出,两人因此交换了联络方式。

这场邂逅产生的能量,蔓延了整个冬天,这个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各自展开各自的故事。过去与现实的交织,让记忆在不断涌现的书信、小说中回暖,之南生前的秘密随之被一点点揭开。

在这个故事里,人到中年的之华承担的是穿针引线的角色。她平凡、温良,并抱有着尚未殆尽的几分天真。她期待被发现,也引导着所有人去发现。周迅很好地代入其中,不动声色地演出了她丰富而细腻的内心活动。

而更多的笔墨与爆发点,则来自于张子枫饰演的少女之华/周飒然,以及邓恩熙饰演的少女之南/袁睦睦。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分两类,而在“纯爱向”的这类电影里,他很少对爱情进行直接的刻画。他常常的做法,是把这层暗恋的情感藏匿在日常中,来更多地表达“错过的美好”,尤以《情书》和《四月物语》为代表。在这两部电影中,朦胧的爱恋似乎永远不能被说破,深藏不露,才能在最终予人落幕时刻的美感和以岁月为诗的怀恋感。

《你好,之华》在延续的同时,却又打破了这一点。

专门说说全片对我来说最动容的一段吧,关于少女之华那几场失败的告白。

她喜欢上了中考前转校来的尹川,但尹川却委托之华,向她姐姐之南传递情书。在不断旋转的镜头中,之华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开口,犹疑、难过、委屈、故作开怀般的不在意,迅速地在她的脸上出现着。她背对尹川,迎来了人生第一场未曾开口便以失败告终的告白。张子枫在表演这段时没有用多少表情,便自然而然地把人物即时的复杂感受有力地传递出来,令人设身处地。而之后的几场戏里,她的表现更是令人咋舌。

之华没有把那些信递给姐姐,而这终于被尹川识破。当他去找她讨要说法时,巨大的愧疚仿佛麻痹了她的四肢,让她只能机械地重复着道歉。之华想要道出实情,却无法做到,终究偃旗息鼓。这是第二次未曾出口就失败了的告白,她意识到自己也许已经把“最后的可能性”都葬送了。

没有退路后,之华选择把那叠情书全部交给之南,然后当面去找尹川,交给他一封卑微却又带着“最后勇敢”的情书——“我喜欢你。我们能做朋友吗?”之华的第三次告白,包裹着一个少女害怕失去的恐惧。她把自己的心意全然裸露,但还是不敢有所奢求,只是想成为一个朋友,却仍旧是失败了。

遥相呼应的是,在临近结尾之时,电影才告诉我们,周飒然想要留在老家的原因,只是因为怕到了开学时看到同桌,掩饰不住自己的心动。

这个原因朴素、真实地有点好笑,却又莫名地和少女之华的心事联系到了一起。这段情感对当时的她们而言,都是天大的事——该如何选择面对,如果犹疑,是否就会错过;如果错过,是否就会后悔。

这是岩井俊二在《情书》中就使用的,通过设置“镜像”来反观人与人之间、不同时空的自己之间的关系。

观众在每个人的生活里,不仅在寻找影片开头设立下的“之南为何会走向自杀”这一被悬置的疑团,也在寻找每个人被“他人留下的痕迹”所默默影响的人生。

之华的痛楚、之南的自杀,都是错过。它们最终既化为一道道诉满失落的涟漪,又化作漫长冬日里的一点暖阳。放映结束之后,大家似乎都无沉沦之意,反在追问岩井俊二,何谓“最好的自己”。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所给予的愿景:

我们的人生由错过组成,常常不能如愿,每个人都总要被迫长大,面对自己童真的失落。

但学着继续向前走,总还是能够看到不同的光亮。

文/徐若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5

《你好,之华》是岩井俊二对《情书》的二次创作,当年《情书》在亚洲地区风靡一时,足以称得上是亚洲青春爱情电影的标杆,往日的辉煌终究只能成为传说,难以再次复刻,一部电影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独创性和开创性,后来再多的模仿和借鉴只是在以不同方式讲同一个故事。

01脱离时代的书信

《情书》是关于男生版的暗恋世界,《你好,之华》是女生的暗恋世界。两部电影都是以书信为线索展开主角的情感世界。

笔者深信岩井俊二在创作《情书》前的初稿就是《你好,之华》的故事,最终他将不成熟的初稿《你好,之华》升级成了《情书》,《你好,之华》也算得上是《情书》的姊妹篇,即便是同样的手法去酿造同样的酒,年代变了,味道也随之变了,尤其是青春类型电影它总会有时代背景的写照,《你好,之华》正好犯了这样致命的错误。

由始至终笔者都认为书信是表达感情的最好载体,正如人们常说的“见字如面”,因为每一笔的深浅与歪扭都包涵了写信者的情绪和心态,读信者从书信的字里行间可以捕捉到写信人情感的蛛丝马迹的。

无论是古代《诗经》里的情书,还是民国战乱时代的书信,都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独具浪漫色彩的爱情,《你好,之华》的故事背景很显然发生在2011年以后,一个拥有智能手机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时代,

却用最原始的书信工具交往,这是本片最缺乏说服力的设定,之华以手机害怕丈夫偷看的名义去写信,但是书信就不会让丈夫偷看到了,笔者私以为书信比手机的隐秘性更差一个等级,不过导演为了圆满自我的情书心结罢了。

02国产青春爱情片的特色

正如网友常说的“如果你的青春不堕胎、不出国、不死人,那么你的青春是被狗吃了吗?”。参照这个逻辑可以确定绝大数人的青春其实都被狗吃了,正是如此三个俗套设定让国产青春片与现实脱节,我们先罗列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国产青春片:

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囊括了堕胎、出国、死人三大要素,所以当时火的一塌糊涂,郭帆的《同桌的你》有堕胎、出国两要素,所以电影的票房基本有了保障,李玉的《万物生长》又是堕胎、死人的设定,张一白《匆匆那年》的方茴毫无意外的堕胎了;

《同桌的你》

苏有朋《左耳》的黎吧啦车祸而死,尤他注定式的出国,《何以笙箫默》中作为富家女的赵默笙毫无悬念的出国了,《栀子花开》直接祭出车祸三杀的大招。

《左耳》

国产青春电影的通病是矫情、跟风,其剧情最终导向一个核心结果“物是人非”,但这一切正是市场的需求作怪,正如尼采所言“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市场需求是制片方的一面镜子,镜子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像,制片方就会投射什么样的影,

《你好,之华》虽是岩井俊二的作品,但是朝向的是中国观众的群像,电影虽然有死人的梗,但是这并不是国产剧三宝的跟风,而是《情书》里“死亡回忆”的梗,因为这部电影的整体剧情已经背离了传统青春国剧的基本路线,它是《情书》的复刻,却夹杂了不少中式的特色剧情,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03与《情书》的异同

《情书》是借同名同姓的巧合去展开藤井树的暗恋世界,《你好,之华》是借姐妹互换的身份去展开之华的暗恋世界。

首先将两部电影相似角色一一对应下:

如果将《你好,之华》的之华和之南设定为双胞胎,这两部电影就是成了岩井俊二的姊妹篇电影了,《情书》的群像是偏向男性观众的,《你好,之华》的群像是偏向女性观众的,后者与前者的差距在于没有“秘密”,

《情书》里藤井树的暗恋世界是尘封在图书的角落,藤井树的秘密成为两位女主去探索的宝藏,故事的所有悬念是建立在对藤井树世界的层层抽丝剥茧,而《你好,之华》对于之华的暗恋是平铺直叙的,从一开始之华作为姐姐传信者,似乎故事的结局已经十分明确,接着很快捅破了暗恋的窗户纸,电影唯一能支撑观众看下去的动因成了之南死亡之谜。

张超的出场后,通片已经无任何悬念可看了,结局必然会导向国产片“物是人非”的落脚点,笔者脑海瞬间涌现出国产青春片的各种悲情慌凉式的结局,每一个校花或班花的青春都会被一个渣男毁了,往常的女主似乎都会无奈的妥协现实,并怒斥命运的不公,

而之南的自杀式青春是对现实最后的抗争,这正是本片胜出传统青春电影一星的本质原因,或许只有这种标准答案式结局,才能调动起观众毫无波澜的情绪,遗憾的是《你好,之华》终究没能逃脱市场的绑架。

两部电影延续着岩井俊二一贯的巧合,同名同姓的误会和姐妹身份互换的误会都是故事推动的线索,书信是搭建人物关系的媒介,关键人物的死亡是通片的谜题。笔者深信岩井俊二已经有了一套创作剧本的固定模式,

《你好,之华》先是镜像《情书》角色的关系,再镶套入中国式青春故事的内核,当三个关键性角色的对应属性建立完后,张超的故事直接镶嵌到之南的世界,本质其实还是国影的“物是人非”内核,不过是用情书的外壳包装了一下,出乎意料的是中国观众并未对这部复合式青春电影照单全收,票房的惨败是最好的证明。

总而言之,《你好,之华》最让我满意的是没有让周迅去装纯扮演十七岁前后的之华,在细节方面的处理是略逊《情书》的,相比过往青春剧角色还算有血肉之躯。叙事策略完全是对《情书》的复刻,由于是同一导演的同风格作品,所以对于观影体验影响不是很大。

其实如果你深入分析下国产青春片的叙事特色,很容易看出剧本的缺陷就是故事只有骨架,完全没有血肉,不知是演员的演技不在线还是角色匹配度太低,给人的感觉是将角色强硬的塞入故事里,人物的一切动作都是故事的被动强制一样。最后只想说,女一号才有青春,我们只有三年模拟。

第2个回答  2018-11-15

《你好,之华》在现如今国内的环境里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电影的导演是岩井俊二,我们之所以了解他是因为他拍的《情书》家喻户晓,当初看完《情书》后并没有多大的感觉,但是如今看了《你好,之华》,心里有一些小小的触动。当你看到一半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这部是《情书》的姊妹篇。《情书》讲的是替身的故事,而《你好,之华》在前半部分,周迅饰演的之华就以替身的身份替代了姐姐之南。

日本电影有两大特点,那就是BGM和镜头光影的运用,电影一开场就从银幕中透出一股强烈的日本气息,这种气息是日本独有的,学不来的,这次岩井俊二拍了一部中国电影,带着日本气息,很有趣。

日本的BGM真的很强,许多中国电影的BGM其实都是找日本人做的,《你好,之华》的BGM非常好听,在某些高潮戏非常催泪,再加上日本善用的镜头推进,那种慢慢的感觉,光与影照在人脸上的效果,美如画。

虽然《你好,之华》像《情书》,但之华比情书讲的东西要深的多。《情书》仅仅停留在学生时期的情窦初开。而之华不一样,不仅有了青春期,还延伸到了婚姻,甚至是婚姻离异之后孩子的问题,如果说《情书》讲的是青春时的懵懂与暗恋,那《之华》讲的便是我们成人之后的错过与遗憾。

《你好,之华》是一部文艺爱情片,文艺片就是慢,而我十分享受这种慢慢的氛围。有时候温火慢炖比撕心裂肺的爱情更加动人。面对失去的爱人不用咆哮,只是默默的读着你为她写过的情书,纪念你的最好方式,就是将那篇读稿深埋心底。

推荐大伙去看,这样风味独特的文艺片值得一品。

第3个回答  2018-11-05

作为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中国电影,《你好,之华》在延续其过往日式风格的同时,也很好的接住了中国本土的地气,于此中岩井俊二用他惯以的细腻情感,仍旧以其最为所善的暗恋为引,在对过往的遗憾与失去中用一份质朴纯粹的温情治愈人心。

1995年彼时执导《情书》的岩井俊二年仅32岁,而如今的他已经55岁了,对于始终坚持拍摄作者电影的岩井俊二来说,青春的素材在这部电影中虽然仍旧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但却不会也不可能再是他的全部。在《你好,之华》里,其透过将三代人的情感衔接为一,预以透过时代的变迁去形成观众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透过爱的遗憾去展露比前者更为深层次的人生思考。

《你好,之华》明以之华为名,但其却以姐姐袁之南的悲情人生作为了电影引人入胜的引子,一场葬礼的展开,一封书信的线索,一次妹妹对姐姐过往人生经历的追溯,构建起了电影的剧情脉络。岩井俊二在这部电影中对青春的呈现其实同《情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则是《情书》所更为着重的是青春的美好,而《你好,之华》所埋藏的内核则是成长。

在这段青春往事中,姐姐之南是光芒万丈的女神,之华只是各项平平的小女孩,而电影的另一个主人公尹川则是透过之华给之南传递情书的爱慕者,但暗地里之华却也爱慕着尹川,电影透过三人间的关系描绘将一种属于青春最为纯美的情愫跃然光影,但之南最后却并没有选择文艺的尹川,而是渴望自由的嫁给了一位浪子,这是电影悲剧的诱因,也是电影去着墨成长的介质。

电影中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有着自己的遗憾,之南的错爱,之华的暗恋,尹川的执念等等,岩井俊二透过过往与现在的交织,却并不是想要用带有遗憾的悲剧去煽情夺泪,所以在电影中作为导演的他根本没有去聚焦尹川与之南的悲恋历程,而是透过之华这样一个在最初平平,却最为圆满的人物视角,她的成长去展开这样一个故事,弥合伤痛。

面对人生相信没有人不曾拥有遗憾,岩井俊二所带来的这场中国青春物语是残酷的,更是温情的,很多遗憾虽无法逆转,但其却成为了我们成长的奠基,与过往和解,向未来问好,成为最好的自己,无论何时永远都不晚。文/梦里诗书

第4个回答  2018-11-01

《你好,之华》是由岩井俊二执导的一部爱情文艺片。该片还未播出就已经风生水起,豆瓣网友更是集体给出较高的评价。究其原因,该片演员阵容强大,摄制班底卓越,引发了所有观众的强烈关注。

岩井俊二执导的影片《情书》并不陌生,用时间错乱的情况下展现了宝贵的爱情,以及对过去的追忆。同样是爱情文艺片的题材下再次执导,这部影片相对而言把现实的残酷以及面对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刻画的丰富而令人深思。提到周迅,最先令人想到的电影当然还是《苏州河》,除却独具一格的视听语言带给人关于爱情的思考,更大的看点在于她对人物形象的活灵活现。在面对亲情与爱情的伦理道德下,内心的挣扎不断进行拉扯。另一位演员张子枫也同样是一位正在冉冉升起的小花旦,在表演上有着极强的天分。

除了主题值得令人深思,预告片里也可以看出本片丰富的视听语言。像在痛苦时的特写镜头以及展现环境时的大远景。在剧情发展中的叙事结构是时间交错,以不同角度来描述姐妹之间情感上的变化。整体都是以唯美的画面来进行呈现,给观众在审美体验与审美心理上留下了新的审美感受。

这部影片的监制是陈可辛,名导、影后、实力小花,必将塑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人物形象,并表达出深刻的主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