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好久赶场

如题所述

农村会每隔4-5天在集镇中心进行农产品、农用物资、衣物等进行集中交易,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习惯。农村人可以不知道日期,但哪天赶集会记得很清楚。人们谈事情的时候除了说昨天、明天之外,很多人还会把前两天说成是头场,把明后天说成是下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赶集(场)是旧社会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发达的一种产物,按理说,到了现在这样交通便利的年代应该就不赶场了的,但人们照赶不误。我们的县城曾经还尝试过赶百日场,就是取消固定5天一场的规律,每天都可以到集市上买到东西,但由于人们已经形成惯例了,结果没推行几天就妥协了,县城周边又照例赶起了场。其实,你还别笑话我们的老乡们顽固不化。农村人们这么热衷赶场,的确是有原因的。
首先,尽管现在交通方便了,但是也不是家家都有小车、有摩托,很多留守农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幼及妇女居多,农村有没有公共交通,只有在赶集那天才会有私家车集中参与公共营运;另外,即使交通方便了,由于与集镇距离远近不一,远的老乡也没时间天天网街上跑,人流量不够,卖东西的小贩也不可能整体在一个地方蹲,因此人们还是喜欢赶场。
其次,赶场时容易买到便宜的东西。农村消费水平不是很高,虽然冷场天(不赶集的日子)也能在超市、专卖店等地方买到需要的东西,但这地方的东西由于增加了门面成本,一般价格较贵,赶集的时候小贩聚集,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不法商贩抓住了人们贪图小便宜的弱点,在集市上兜售“鸡肋”商品,这就得看个人的定力了。
最后,赶集还是农村人交流感情的一种渠道。乡里乡亲由于相隔较远,平时没时间走动,借助赶集在街上交流一下感情,互问一下近况,交换一下信息,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三五相邀,找个路边小店,喝两杯小酒,还是非常惬意。
最热闹的赶集,要数赶年场了。顾名思义就是快除夕的最后一场。人们一方面要为过年采购大量的必备物资,为过年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大多出门打工的人们都回家过年了,都想借最后这一场交流交流感情,炫耀炫耀一年打工的收获,因此每逢赶年场的时候街上都会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如果不是有人维持秩序,估计500米的街道一天都很难走个来回,那场面太过壮观了。
可惜这时节,打工的人们已经走远,赶集也只剩冷清的街道了,不过小贩的吆喝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1

你这个是一个什么意思?看不懂你这个。文化是一个小地名吗?你是哪里人还在起场。我也不知你哪里是好久。


第2个回答  2019-10-21
文化是文化管理的行政主管单位
第3个回答  2019-10-21
这是什么意思,说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