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为何也不快乐?

如题所述

2001年,美国一家网站向网民征集聊天话题,在征集到的500多个话题中,选择了一个话题:“有钱人是否活的更舒心(快乐)”。在美国有钱人指中产阶级以上的富人,这一话题如果在一个月内,有人做出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并获得50%以上的支持率,胜者将赢得到中国旅游的一张支票。一个叫斯提芬·罗塞蒂的人以否定的回答获得胜利,支持率达到53%,有人说斯提芬·罗塞蒂50年前是法国富豪达俊的奴仆,1968年又成为伊朗国王巴列维的女仆,1980年巴列维国王去世,她又服务于巴列维国王的小女儿莱拉公主。2001年6月10日,31岁的莱拉公主自杀。斯蒂芬·罗塞蒂现定居美国费城,她在聊天室留下了这样一些话:

一些我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们(有钱人)那里就会觉得其大无比,早餐的鸡蛋无法下咽,因为煮的不够嫩;丝绸衬衫无法穿出去,因为上面有一道几乎看不到的褶皱;袜子没烘暖就拿来了;早报消毒后竟然没有熨平;他们感觉人人都和他们做对。

在服务最周全的豪华大酒店,他们也会弄出一肚子气来,因为白酒没有温到恰恰合乎他们口感的温度,抬抬手指,侍者没有在30秒内站到他们身边。走时,门童总是磨磨蹭蹭,打开一个车门,竟让他们足足等了一分半钟。

回到家时泡个热水澡,安静地呆上一会,可是到处都在扫他们的兴。就在宽衣解带的时候,那贴身男仆突然跟了上来,赶在衣服掉在地板上之前,拾在手中。刚想迈入浴室,希望能在蒸腾的热水里独处一番,却赫然发现女佣正屈身用脸颊测试水的温度,把女佣撵走,一只脚刚踏进水时管家就手捧香槟进来了,问晚上的计划,以便准备合适的衣服,他摆摆手,示意管家出去,手还没有放下,墙壁上的电话响了,情人说她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人们都说,有钱人过的更舒适,可是,五十年来,我还没有发现一个快活的富人和贵族。

该网站在讨论结束时透露,罗塞蒂拒绝了那张支票,因为她希望过几天宁静的日子。

如果要想在生命中永远保存一种东西,那就得对它泰然处之。比如金钱,你只能用一颗纯洁的心灵来拥有它,用清澈的眼睛对待它。否则,你会被它慢慢扼杀掉。

在此提供三个小故事,作为对“钱财”的另类思考。

有位先生在珠宝店窗外看了许久,最后他走进店内向老板致谢。

诧异的老板不明其里。

这位先生解释:“一些有钱人把珠宝买回家里是用眼看的,我不用买、也不用怕小偷来,每天一样能够看到,你说,为什么我不感谢呢?”

另有一位富翁,常为钱财多而烦恼。

这时,他注意到邻居做木工的小李,无论时机好坏,他总是快乐地吹着口哨回家,而且家中还时常传出他的歌声。

富翁既好奇又嫉妒,凭什么没钱的小李竟然比他快乐呢?

这时,富翁决定做一个测试,故意派人送一笔钱给小李,结果从那一天开始,再也听不到口哨声了。当富翁偷偷靠近小李家窗外看时,只见小李紧抱着那笔钱不知如何是好,也失去笑容了。

钱财可以助人,可以害人,全凭我们自己如何取得心灵的平衡。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法国,有位名叫巴利斯的孤儿,从小靠乞讨维生,他在街角行乞时,常说:“先生女士,您要快乐吗?您助人为乐,请帮助我吧!”结果巴利斯因此累积了财富。

我们不必用巴利斯乞讨的方式来过日子,但是如何循着正常轨道来销售、来服务,让付款人感到满意、感到快乐,却是古今中外的谋生通则,也是一个人东山再起的立足点。

有位年轻人从小因为家里贫穷,父母亲没有背景,所以他不快乐。于是,他认定“唯有成功才能带来快乐”。

由于他受社会媒体的影响,误以为赚很多钱,追逐高官名位,享尽荣华富贵,才是成功,才能快乐。

结果,他真的倾尽全力,在求学、在工作时都全力以赴,也真的在刚满三十岁时,做到公司的经理,不但衣食不愁,还备受同仁的推崇、老板的器重。

“我这样就快乐了吗?”

有一天,他站在个人办公室外的玻璃帷幕前,手上端的是香醇的咖啡,眼前是灯火通明的都市美景,刹那之间,他感受到的不是心满意足的喜悦,反而是高处不胜寒的空虚。

接着,他放下了咖啡杯,望着电话筒,他有着一股冲动,想要打电话,可是要打给谁呢?他甚至期盼电话铃声响起,让他在周末的夜晚不要这样寂寞。

后来,他颓然地坐在电脑屏幕前,望着闪动的画面,问着自己:“这样是成功吗?这样就快乐了吗?”

这位年轻人太过看重成功的结果,将毕生精力全投入到追求成功、金钱的欲望上,当成功真正属于他时,他的心中一下子空虚了,以后怎么办呢?如此之多的问题又开始困扰他,正像他当时追求成功与金钱一样,新的困惑又开始了。快乐永远不属于他,因为他从来不将生活当作一回事,他注重的只是一种结局,而忽视了其中的乐趣。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多彩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9
来越低。而人对快乐的反应,我觉得也是这样。
比如,一个人梦想或者很想拥有一个东西,可是获得之后却未必有当初的那份强烈的快乐感,而且会越来越没反应。所以有时就会陷于一个怪圈,那就是大部分的人经常会陷入痛苦中,快乐只是短暂。因为快乐就如刚才所说,快乐不会持久只会越来越减低。直至没有,接下来就只能是不快乐了。而快乐又有一个特点,就有点像药物抗体一样,一般情况下是对于同样的快乐来说,后面的快乐满足的条件要高于前面的,不然就没法快乐了。
举个例子就是,比如一个富商,在小时候,能够有自行车骑那就相当的快乐了,而到了现在,他有钱了,买了车,甚至是劳斯莱斯幻影,对他来说,这个快乐也未必比以前对自行车的快乐多,甚至想到了买游艇,这车快乐恐怕就没有多少。可是他买第一辆捷达的时候很快乐,买第一辆宝马的时候很快乐,那到现在,他如果去骑自行车,去开捷达,甚至是宝马大概不会有什么很快乐的感觉了。而就像有些富豪一样,他就喜欢赚钱的感觉,喜欢看着户头的钱增长的时候就是快乐的。这个也正符合后面的快乐要满足基本要在条件上大于前面的。当然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坏的问题,那就是快乐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要达到快乐越来越难了。以上总结了2个快乐的特点是,快乐的感觉会越来越弱,直到没有。快乐会越来越难。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总是有一得必有一失。
爱情能够给你欢乐,但它同时也给你痛苦;财富可以给你享受,但它也会带来苦恼;成功使你快乐,但是当失败之后痛苦将变得强烈而无法忍受。
如果你期待某件东西,而你得到了,那是一种快乐。然而相对地,当你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受到等量的悲伤。得到时是八分快乐,失去也会有八分的痛苦,那个总数几乎是一样的。
有人得到了财富,却可能失去了健康、家庭或感情;而有人在事业和成就少了三分,则在生活品质、身体健康或时间自由方面多得到三分。
有些东西看似不公,如果你细想下去,其实是公平的。
有人认为有钱人比较快乐,这是错的。一个穷人用几百块就能得到的快乐,等他有钱后,可能要花几万块,甚至几十万才能得到同等的快乐。
当你口味越重,那些东西的口感就越差;当你钱越多,那些钱的价值就越小;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给你一颗馒头那是美味,但当你吃了五颗馒头,你就会食不知味。
钱太多的人怕被偷被抢;房子太大的怕打扫;吃太多的怕胖,吃太好又怕死。
即使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我们也只能日食三餐,夜寐一床。
人来到世界本来就是来体验的,每个人的财富地位或许有高低之分,但对快乐和幸福的体会并没高低之别。只是有钱人的快乐比较复杂,穷人快乐比较单纯,就只是这点差别。
同时拥有几个男人或女人,并不会比单纯一个人的还幸福。
你曾经有多少快乐,当你失去就会有多少悲伤。到了死亡每件事都会变成一样。死亡会让一切都变得公平,在死亡当中,没有富人或穷人之分,不会说有钱人死的比较舒服,穷人死的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乐;得到七的,拥有七分幸福,却只能得到三分快乐;有人先得到,有人后得到,有人什么都没得到。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后得到的后失去,没得到的就不会失去。那个总数是一样。
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计较,不必刻意去算计,只要去体验就好。
第2个回答  2019-01-26
因为有钱人很在意得失,付出的没有得到该有的会苦恼,一时之间损失了多少也苦恼,干什么都觉得不够更是苦恼等等,这样的有钱人能快乐
第3个回答  2020-05-03
Associated
Press
费利克斯丹尼斯(Felix
Dennis)在2004年他的一场诗歌朗诵会上。
在处女作《这一生要做有钱人》(How
to
Get
Rich)中,丹尼斯曾假定,资产在200万到400万美元的人仅仅是“生活还算舒适的穷人”。在他看来,资产超过1.50亿美元才能算是真正的有钱人。
他还讲了一些令人难忘(又很中肯)的妙语,比如:你越有钱,请的理财顾问越多,弄清自己值多少钱的可能越小。
对于花钱,他写到:会飞的,能浮着的,能上床的,只要租就够了。
当然,钱可以带来快乐。但丹尼斯写到,财富也会孳生永不满足。
他说,大笔财富无疑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和谐与愤怒,如果不是来自获得和保护财富造成的压力和紧张,那么就是来自肯定会伴随财富而来的内疚感。
当然,贫穷更糟。不过,他说,有钱人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群体。别人想分享他们财富的要求变得非常烦人、无休无止,以致于有钱人常常决定必须把自己隔离起来。孤立最终会孳生一种轻微的妄想症。
他说,有钱人真正能信任的是他们发家之前就认识的人。
他写到,就像一夜成名一样,对新贵来说,世界常常会变成一个更加黑暗、狭隘、苛刻的地方,这种似乎矛盾的情况很少能够引起别人的同情,但确实是存在的。
当然,正是永不满足推动了很多有钱人不断创建企业和工作,改造自我和经济,或许丹尼斯也算这样的有钱人。美国投资管理公司U.S.
Trust本周对百万富翁的调查发现,有半数的受访者说,为了成功他们牺牲了个人生活、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健康。
就此而言,或许百万富翁的痛苦成就了社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