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创立了哪两个制度?

如题所述

武则天创立了文举和武举这两个制度。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一、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雒阳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二、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三、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即由州县保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6
殿试和武举。

殿试,为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晋武帝亲自诏问阮种,亲自审阅试卷提名第一是殿试的雏形,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
相关争议:殿试的开创者,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唐高宗。原因是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亲自开科取士,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御试。但此次规模不大御试,且并未记载御试地点是在殿前试人,故唐高宗并非殿试的开创者。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
历史上的武举开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702年,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此外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武举主要选拔将才,与文举比较,其重要性不及文举,武举出身的地位也不及文举的进士。
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之设。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为福建人薛奕,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历史上著名由武举出身的武将尚有唐代的郭子仪(唐玄宗开元初年武举异等),北宋徐徽言(文进士出身,后弃文习武,徽宗授武状元)等等。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700)“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①一般认为,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或“武科”的正式出台。自此以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封建国家网罗武备人村的重要制度。
唐代武举偏重于技勇,重点是马上枪法,而整个制度还不够完备,只能说是武举的创制时期。宋代开始,武举被纳入整个科举体系之中,确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武举制度臻于规整。元代武举废止不行。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
第2个回答  2019-02-26
武举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
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至清朝时改称武科。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
武举人选拔图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
武则天科举制首先是从文举开始的,选拔的都是经国治世的文才,因此文举是科举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女皇帝,67岁即位是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在古代男权当政的年代武则天称帝,被后人批判其谋权篡位,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放过,大兴酷吏使得民生哀悼。最为著名的的就是后代名人司马光所写的《政治通鉴》为代表,但是这些批判都是站在当时大男子主义的封建政权角度去看待武则天称帝,评论大多是片面的。

在古代男人权利高于女性,而且在历朝历代都是由男性称帝,武则天做为第一个女人称帝所以在后来的对她的评价基本都是批判,直到到了现在武则天当时的政绩才被人挖出来。虽然在武则天称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开始任用酷吏但是后代对其这项评价过于片面和夸大,武则天是历史上最善于用有才之士的皇帝,严惩贪吏,对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委以重任。

武帝为了选拔有才之士,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在当时允许百姓或者官员举荐贤才,而且发展乡贡,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非常重视臣民的建议,对于敢于提意见的人非常敬重。现代在新工作中遭遇的试用期就起源于武则天时期,当时对于百姓、大臣举荐的人才,武则天都会给他们为期一年的审核期,一年后如果通过审核则成为正式官员。

武则天大兴科举,首次开办殿试用于人才的选拔,在当时科举制度中存在严重的买官卖官行为,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武则天发明了“密封卷”制度,也称为“糊名考校”法。就是现在高考中出现的密封线,这样有效防止了买卖官等行为,也避免了一纸定一生的事情出现。

武则天对于文化的改革一直影响着后代的历朝历代,甚至对于日本和韩国也有很深的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创造了则天文字,而当时日本、韩国都在效仿唐朝文化,当时朝鲜还未分裂韩国属于朝鲜的一部分做为唐的藩国,这些文字当时传到日本、韩国。到现在有的甚至还用做日本人名字中。
第3个回答  2019-02-26
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第4个回答  2022-06-19
创立"电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