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做品牌

如题所述

我们还剩下什么?在我看来,仅凭一个“抵制”是不够的。  每年春节,中国几十万劳动大军在经济发达地区排队买火车票回家过年的情景,是说明中国的经济发达还是说明中国有着大量的生力军?是说明我们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还是说明我们有着专为洋人代工的廉价奴仆?这,不能仅仅让我们深思,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就行动的使命。  今天的市场,我们已经具备了快速建立自己品牌的基础。这个基础表现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各国知名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建立或寻找生产、加工厂商,使得中国迅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产品制造国。  当我们看着一件件由中国人用廉价的劳动和低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贴上国外品牌的商标后在市场上瞬间变成高利润的商品赚自己辛苦挣来的工资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一种凄凉的悲哀。我们拥有成熟的经验技术和庞大的生产体系,可是却没有自主的品牌。用自己廉价的血汗为洋人创造高利润的同时这也验证了一个道理:“一个没有创新力的民族,注定要被剥削压榨的”,“一个不研究自己文化的民族,往往是落后的,是容易被别人瞧不起的”!  所以,在某种名义上的制造大国,其实就是沦为国际劳务市场,世界廉价劳动力的市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创新意识,没有自己打造的品牌,国家是不可能挤身于世界第一集团军阵列的。  以上的种种伤痛告诉我们,中国企业要想振兴,若想促进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变成世界品牌、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就必须发展和拥有自己的品牌,从制造代工变成创造品牌。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国内市场并未饱和的情况下,创建品牌将有助于扩大内需,一样地可以提高GDP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的市场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然而我们提高GDP和经济增长点的关注点却放在国外市场,忽视了国内市场潜在的庞大需求量。结果在国外到处倾销廉价、低档的产品,违反了游戏规则,弄得双方都不开心,对方制裁、限制我们,实行反倾销。碰到一鼻子灰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是不是我们的方向有问题。  可怜的是,现在既然有很多人都说国内各行市场都趋于饱和,什么都不好做,工作也不好找。在我看来,市场饱和只是一种包含太多无奈的表层现象,实质上国内市场每个行业都蕴涵着巨大的潜在需求量,我们的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远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追求,更不要说是消费的欲望了。消费者心里压制和积攒了很大的消费渴望,但是由于我们的市场缺乏差异化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这部分消费欲望,所以也就抑制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以笔者2007年在浙江杭州、温州工作的一年为例,年底回到乌鲁木齐后深刻体会了中国产品同质化问题的严重性。本来浙江和乌鲁木齐跨度很大,分别坐落江南与西北、不同地域的城市,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民情文化都有些不同。可是笔者发现这三座城市市场上卖的产品却基本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百货商场里卖的高档用品,还是批发市场上卖的小商品,基本上全是同样的东西,很难见到特色鲜明的产品。我在温州买的一款自认为很得意的腰带,回到乌鲁木齐也遍布于乌鲁木齐市大、小西门的市场。这也正好说明全国市场的普遍状况,也即是说全国的产品都缺少差异化,严重的同质化、缺少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而同质化的产品生产的越多,销售越困难,此类产品也就变成了庸物,失去了竞争力。消费者自然也就对其失去了消费兴趣,造成了我们所谓的“市场饱和”。  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消费,而是我们想买的东西买不到,市场到处都摆满了同质化,缺少个性的庸俗品,阻碍了我们的消费行为。我们拥有很广阔的市场和很大的需求量,但是缺少多层次多样化,定位明确的个性商品,从而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所以,若想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求我们必须有创新意识,创建有竞争力的品牌,生产有差异化的产品。然而国内教育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还不够,我想这就是我们国人之所以喜欢模仿国外的产品样式,仿造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原因吧。只会模仿和制造,但却没有创造能力,这是拖累我国挤身强国行列的重要顽疾。  我们常常对外说我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以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不应该成为我们显耀的资本,然后躺在这个成果上睡大觉。而应该运用五千年的智慧成果铸就我们的品牌,可惜的是由于很多人的急功近利对自己的文化了解得太少,对中国儒学的思想是什么也了解不多,更不知道为什么孔孟会被尊奉到那么高的地位和中庸、仁,这些儒学的精髓。我们天天热衷于我们的文化源源流长,但却没有去研究我们自己的文化,而恰恰就是我们的文化曾经为我们带来了无上的荣誉,随便提一下“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哪一样不是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让我们称雄于世。  所以,谈中国文化不要仅仅停留于口头上,做品牌也不要仅仅从国外中去学习,学好中国文化就已经足够你进行品牌的建设了。道理很简单,创建一个品牌,就像创立一门宗教一样,是创造一种信仰。需要一种精神,需要明确的教纲教义,要让你的消费者变成你的信徒,让他们信任你,依赖你,替你传播,与你密不可分。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或企业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位哲学家,他们应当拥有自己独特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只要你有思想的思辩力,就一定能创造出有文化的品牌。而思辩力,你完全可以在中国的文化里学到。  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将“品牌建设”与“品牌管理”以及对品牌的真实概念和定义产生模糊,对品牌的认识也不会仅仅停留在扩大知名度上了。甚至也不再会认为做品牌就是做宣传、打广告的怪现象了。  中国需要做品牌,但不是许多企业成立“品牌管理中心”后去就做广告策划、媒介传播、设计、以及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上的“品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1
品牌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企业商品那样可以带动顾客的购买欲。,如果一个东西它还不是一个品牌时,那么选择购买它的人会考虑要不要买
第2个回答  2021-06-15
做品牌的主要原因有:
1、品牌是产品或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
消费者或用户记忆商品工具不仅要将商品销售给目标消费者或用户,而且要使消费者或用户通过使用对商品产生好感,从而重复购买,不断宣传,形成品牌忠诚,使消费者或用户重复购买。消费者或用户通过品牌,通过对品牌产品的使用,形成满意,就会围绕品牌形成消费经验,存贮在记忆中,为将来的消费决策形成依据。
2、品牌是识别商品的分辨器
品牌的建立是由于竞争的需要,在用来识别某个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的。品牌设计应具有独特性,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品牌的图案,文字等与竞争对手的区别,代表该企业的特点。
同时,互不相同的品牌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形式,不同质量,不同服务的产品,可为消费者或用户购买、使用提供借鉴。
通过品牌人们可以认知产品,并依据品牌选择购买。每种品牌代表了不同的产品特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心理目标,消费者和用户便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3、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
企业设计品牌,创立品牌。树品牌、创名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共识,人们希望通过品牌对产品、企业更加区别,通过品牌形成品牌追随,通过品牌扩展市场。
品牌的创立,名牌的形成正好能帮助企业实现上述目的,使品牌成为企业的有力的竞争武器。品牌,特别是名牌的出现,使用户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忠诚度、信任度、追随度,由此使企业在与对手竞争中拥有了后盾基础。
品牌还可以利用其市场扩展的能力,带动企业进入新市场;带动新产品打入市场;品牌可以利用品牌资本运营的能力,通过一定的形式如经营、合同管理等形式进行企业的扩张。
4、品牌是企业的“摇钱树”
品牌以质量取胜,品牌常附有文化,情感内涵,所以品牌给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同时,品牌有一定的信任度、追随度,企业可以为品牌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获得较高的利润。
品牌中的知名品牌在这一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由此可见品牌特别是名牌给企业带来的较大的收益,而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已为人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