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的字往往有联想的意义,说木叶中谈到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二者的意思

《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的字往往有联想的意义,说木叶中谈到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菁菁今在否
  ——此柳看似写真实的柳树,实际指自己的妻室(名内含柳/刘),明叹青柳不再,实感忠贞已失。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此柳看似写真实的柳树枝叶勃发,实为借一直象征留人的柳树表现对友人的离去既依依不舍又自然达观之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柳指曲名,“柳”谐音“留”表现对故乡的不舍和思念。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此柳看似写真实的青柳春色,实际写万物勃发季节中少女的春心,表现优美景色和淳朴民风民情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明写柳树枝繁叶茂,实指都城的烂漫繁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明写柳树,实指各种复杂的自然及非自然屏障

  天哪!我怎么样也找不出8种有暗示的!
  一下COPY了两首你参考参考吧!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柳 古人以柳暗指留 又折柳送别的说法。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一起笔,就渲染了一个明朗清新而又令人心情润泽舒畅的送别环境。一场小雨,一洗往日尘土飞扬的浑浊,道路也润泽如酥,“客舍”更青了,“柳色”更绿了,惜别之情更浓了。简短几个字,清晰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清晨,送别的地点——渭城,送别的环境——“客舍青青柳色新”。仿佛就是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朋友营造了一个湿润洁净清爽的早晨,为后面写送别场面巧设了一个大的背景。
诗人在后两句中没有叙说告别场面,也没有描述依依惜别的深情,而是截取了饯行酒宴上的一个特写镜头,劝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喝的,因为“西出阳关”就“无故人”了。出了阳关,“君”无故人,那诗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截取饯别宴席即将结束的劝酒词,凝离别深情于美酒之中,运笔非凡。一杯酒,一杯情,杯干了,情却难以了结。一个“更”字,一个“尽”字,饱含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特别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朋友远去的忧伤,也不写分别的哀愁,而是用“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含蓄委婉、浓郁深沉的感叹来抒写离情别绪,令人越品越觉得余韵不绝。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正值日出之时,诗人于晨间立于江边,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的确,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簿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州和东吴是接壤的水乡,
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要停泊在何处?
抬眼向天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之极
大多数的例子中通过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实际上指的是单词的含义,联想意义。
平均数的联想意义应该是这样,创作,创造出来的智慧和生发的多种情绪的条款这样的事情在使用的灵活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07
草木,以繁盛衬托荒凉,以抒发兴盛衰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
柳,以折柳表惜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梅,以花贵,自战国始,这一时期多为赠别,而到唐宋,梅成为一种高洁人格象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个人简单总结一下,纯手打无复制,如果满意请采纳,有问题欢迎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