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闽清的一处名胜古迹写广告语

如题所述

柯洋山道教发源地名胜古迹景区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柯洋山天下幽”之誉,距离闽清县城25公里、景区诸峰环绕,树木茂盛,浓阴覆地,其中柯洋仙阁、狮公殿值得一看。

  柯洋山的道教主庙柯洋仙阁始建于南宋,位于海拔千米大山之巅的闽清坂东镇限头村,由巨石垒砌,居高临下,气度非凡。现存的柯洋仙阁是清光绪年间重修建造的,阁顶“柯洋仙”三个大字,相传是宋代道教南五祖 即南宗第五代掌门人。宋代,道教分为南方的金丹派(南宗)和北方的全真派(北宗) 、闽清人白玉蟾题写。这里苍岩壁立,云雾缭绕。在阴雨天,柯洋仙阁五米之外白茫茫一片,整座山笼罩在迷离的云雾里,仿佛人间仙境。游人至此,如置身画中,清代乾隆年间闽清知县姚循义誉之为“空中楼阁、天然画廊”。

  柯洋仙阁很有来头:相传南宋时期,闽清六都平原(今天的坂东镇)遭遇旱灾,百姓邀请回乡偶居的道教南五祖白玉蟾 原名葛长庚,祖籍闽清县奉政乡宣政里葛陂村,今闽清县城附近 祈雨救灾。白玉蟾遂带领弟子在六都平原最高处的柯洋山众峰之巅,筑坛祈雨,由于法术高明,祈雨成功。后人为感念他的恩德,将白玉蟾在柯洋众峰之巅所筑祈雨高坛,改建成今日规模的柯洋仙阁。2006年夏天,东南亚最大的道教庙———马来西亚沙捞越美里市莲花山三清殿理事会主席郑其向,访问位于闽清坂东镇镇区的马来西亚诗巫“新福州”港主黄乃裳故居时,得悉当地的柯洋仙阁缘由往事,深受启悟,倡议兴建柯洋仙阁景区进山水泥路并独资铺设景区内大小道路水泥路面,还修建了景区的欢迎门,拉近了柯洋仙阁与游客们的距离。

  距柯洋仙阁三四公里处的狮公殿,也是个道教庙,建于明万历年间,供奉明朝中叶福州府“天师”郑法敬。郑法敬天师祖籍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坂头村。据说他法力无边,常为民消灾去邪,保一方平安,得到福州府民间百姓的信仰和崇拜。登临狮公殿之巅,纵目一望,你会感觉到四周峰峦林立,怪石峥嵘。这些山峰或雄踞如兽,或屹立如屏,或拔地如笏,或伸展如旗,扑朔迷离。据传,殿后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地道,可通往山脚的坂东平原,里面有很多文物和宝藏,暗道进出口明末清初被毁,现仍未找到暗道的进出口,暗道里的文物和宝藏从此下落不明。现在的狮公殿是后人在原址重建的。柯洋山还有四绝:糯米饭、野山茶、炖鸡,泡菜。道家历来重视服食养生,他们采撷山中的果实和药物,用道家传统秘方酿造的这四种特产,风味独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