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的规划建设

如题所述

加大道路网络建设、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建设,大力推动新城镇示范镇建设,做到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到2017年,吸纳城镇人口1万至2万人,镇规划区人均道路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实现财政收入4559万元,同比增长52.57%;镇规划区人均道路面积11.61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23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8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1%。城镇人口31810人,城镇化率47.92%;
按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和服务农村的要求,将新城镇打造成一个客家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红色与古色相衬托、绿色与生态相辉映的现代卫星镇。
项目建设提能力
加强路网建设,拉开小城镇建设框架。抓好恒丰路、小康大道道路延伸以及滨河路、城背路的开辟工作,对沿线危旧房区进行开发联建;实施恒丰路和小康大道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扩宽圩镇繁华区域人均道路面积,打开圩镇路网规模。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建设一所公立幼儿园、公立医院、供销社农产品交易中心、市民文化休闲广场、敬老院、大余第二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城镇管理改环境
环境是新城的一张名片,新城以“提升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为重点,以营造“规范、整洁、有序”的圩镇环境为目的,采取“四分两统”工作法,超常规、满负荷强势推进城镇整治。规范各类商品市场,已经建成并在兴建四个分类商贸市场,分别是桥头五金市场、牛岗坝蔬菜市场、粮管所成衣小商品市场、老新城农贸市场、京州瓜果市场,已经形成肉类、蔬菜、副食品干货类、农民自产自销区等多个专业区域。
产业发展添活力
没有产业的城镇则没有发展活力和后劲。新城镇立足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相继引入了金城钨业、祥隆钨业等一批钨产品深加工企业,一大批制衣企业。通过建设和发果业、甜玉米加工厂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把新城工业小区、农业生态种植区与城镇规划布局相结合,使园区对产业、人口、物流等要素的聚集功能与城镇对生产生活的综合服务功能有机结合,降低产业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2013年完成新城工业小区南区2800亩的征地、场地平整和路网建设,适时启动北区5600亩的工业用地征地工作。合理布局工业小区,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和生态型轻型工业,引进新型化工、建材落户新城工业小区,把新城工业小区建设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吸纳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积极推动新城镇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引农入镇、引农选镇、发展第三产业聚集人气,经过3年的努力,形成物流、农产品交易、餐饮、百货等功能齐全的发展格局。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按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商品化标准,规模化经营,公司化带动”的发展理念,继续巩固好甜玉米种植基地建设、白鸭养殖基地;依托温氏集团,建成一个300亩,年出栏1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依托傲东食品厂,建成种植面积达1.5万亩的甜玉米种植基地;依托顺发白鸭专业合作社,力争白鸭养殖达到200万羽,促进农民增收。
生态建设重绿色
新城镇加大园林绿化建设推进力度,注重绿化带、街头绿地、庭院绿化建设,抓好新城镇沿河绿化整治工作,增加绿量,提高绿化水平。
大力开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所辖100%的村、93%的组已通水泥公路,巷口社区、京州社区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涌现出水南、周屋、叶屋等一批民风淳朴、风景优美的新社区。《若干意见》出台后,扎实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规划建设了高龙长滩、樟树下郭屋孜、京州下围等一批集中建设点,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人居环境。加强水资源保护,保持绿水青山。加强林业管理,做好资源可持续利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