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的个人经历

如题所述

“从6岁到16岁,我整整砍了10年柴。”作家十年砍柴这样形容自己的笔名来历。从南方山村的乡下孩子,到大都市的“知识精英”,从“他的城”到“我的城”,22年过去了,十年砍柴说,现在他最爱的地方就是北京“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她使我感觉到安宁,包括故乡”。
对于那个回不去的故乡,十年砍柴花了3年断断续续的时间,写成了20万字自传散文集《进城走了十八年》 。这是一个进城的乡下人18岁前的纪事,也是一段泛黄的流水账,却不料在网上引发了“70后”们的集体回忆。
知青回城、人民公社解体、高考恢复、传统民俗回归、琼瑶小说和邓丽君歌曲流入山乡、南下打工潮开始、乡民对财富的欲望被激发……当包括十年砍柴在内的一代人经历这一切时,这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直至进城多年后,他才明白他赶上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尾巴,而这代人正是告别“乡土中国”迈入“城市中国”的一代。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十年砍柴,打开他回忆深处的乡村,从他的“私人史”一窥中国几千年的城乡巨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