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将该装置置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将该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夏季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2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实验中的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有______.(2)在上午10点至12点这段时间内,大豆叶肉细胞内的C5化合物和C3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分别是______(填“增多”、“不变”、“减少”).(3)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大豆幼苗,则曲线中a点将如何移动,为什么?______.

(1)图1曲线中,8点和16点时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8点之前和16点之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小室内的氧气量应处于较少状态,因此A图中6点和18点应改成8点和16点.
(2)在上午10点至12点这段时间内,氧气释放量减少,这是由于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的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减少,二氧化碳固定减少,因此导致大豆叶肉细胞内的C5化合物增多,C3化合物减少.
(3)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大豆幼苗,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将减弱,所以达到光补偿点的时间推迟.
故答案为:
(1)A       
(2)C5增多、C3减少        
(3)右移.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缺镁合成的叶绿素减少,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减少,所以达到光补偿点的时间推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