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美是生活,美学原理

如题所述

1.什么是美学: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美学之父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3.艺术起源五大学说:模仿说(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游戏说(席勒、斯宾塞)表现说(克罗齐、伯格森) 巫术说(爱德华·泰勒、詹·弗雷泽)劳动说(马克思、恩格斯) 4.美的本质是: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没有自由创造也就没有美18.形式美的法则: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 5.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6.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理念的运动中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对理性派和经验派两大美学思潮在当时最辩证的综合,从对理念的把握上揭示了必然和自由的统一,从而确立了美是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7.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的本质的见解:他认为美在生活,一方面美符合生活常识,一方面却又不符合辩证法。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结合善分析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孔子、孟子、荀子 9.在中国美学史上结合艺术探索美的途径,可从三方面来看: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从风格上研究美。 10.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上是一种关系属性,结合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可以总结出二者本质都是源于认识实践都是在关系中被认识或者是存在着的 以及在被需要的时候其属性方才体现出来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可阐释美和人本质的关系。 11.真?善?真善美的联系与区别:<1>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真,即客观世界是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合目的性是善,及合乎功利性。<2>美的产生在人的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人的自由创造必须依靠对客观的必然性认识才能进行,改造自然和社会要符合其发展规律和必然性,否则,自由创造无法进行,美也就无从产生。美与真的区别在于:真是客观规律本身,美是通过实践,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美却是欣赏的对象;美以善为前提。 12.美善区别表现为三点:与功利的关系不同,美与功利始终间接关系,功利潜伏在形象中,善则与功利直接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同,善有形式,但不讲求形式,人主要通过概念去揭示其性质,而美则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基础上,注重形式;善是意志活动的表现,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总之,美离不开真和善,但又不同,只有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运用于实践,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有美的存在。 13.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美产生于劳动,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直接呈现于对象的感性形式,凝结着人的劳动和创造。这成为人的智慧、灵巧与力量的标志,因此能唤起人们的喜悦而成为美的事物,所以说美产生于劳动。人类的劳动生产实践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实用需要冒充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不是为了美,而为了实用。因此它们实用而且又体现人的创造,人们才喜欢这些,这才有了美的性质。在工具造型上的每一个新的进展,不但体现了实用效能的提高,也是创造与智慧的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才逐渐分化出满足审美的装饰品,所以说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14.美教的作用: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 15.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是人为的产品,即是人的创造,亦是人的智慧结晶。 16.自然美的概念: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是其固有的属性。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自然界中自然事物或现象本身之美,是自然界原有的感性形式引起的美感。自然事物的美,形态多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不断丰富的,它具有与美的其它形态不同的特征。 17.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2>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就是形式美的问题<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19.艺术美的概念以及与生活的联系: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 20.意境?传神?怎么理解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意境是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传神是指通过任务的外部特征表现内在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体现艺术家的创造是种美的境界。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景是产生情的基础,情是特定生活下景物所引起的,情为主导,见景生情,寓情于景,相互作用,互为前提达到主客观统一。 21.意境为何能引起强烈美感?<1>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2>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3>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4>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22.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是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就势力的抗争。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谓的历史发展的不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人的合理要求、理想以及在实践中所体现的人的优秀品质,戴白哦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本质。 23.悲剧人物具有的特点:自觉地捍卫真理,为实现自己伟大理想而斗争;牺牲的英雄与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联系;在巨大的苦难中显示出他们的崇高品质。 24.悲剧使人多方面受到教育:<1>认识生活道路上充满了矛盾、曲折、剑客的斗争,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经常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付出生命<2>学习英雄人物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精神力量<3>激起对丑恶事物的憎恨。 25.悲剧从两方面揭示矛盾冲突:正面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