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要禁袁可立的书而没有禁孙承宗的著作呢?二者都是坚定的抗清明臣啊。

如题所述

袁可立的家乡是满清“文字狱”的重灾区,夏邑的彭家屏案距袁可立的家乡仅几十公里,形式相当敏感。
袁可立是明末著名的主战派将领,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袁可立一直忌惮,所涉传记史料均遭删削,致明清战争史上的重要人物袁可立、毛文龙和刘爱塔在清修《明史》中俱削而不立传。乾隆年间陆时化的书画著作《吴越所见书画录》因载有董其昌撰写的《节寰袁公行状》涉及到袁可立的事迹险遭毁版和杀头之灾,至今可见到幸存下来的状文图页被删节得面目全非,况且这还是在袁可立去世144年后的事情,甚至于到晚清时期明崇祯皇帝为袁可立敕建的“袁尚书大石坊”也被睢州地方官员强行拆毁,以此足见明朝亡国之痛。
天启三年,属国朝鲜弑君篡权,袁可立力主讨伐,并牵及朝鲜勾通倭寇等旧事。五十年后倘为朝鲜君臣所忌恨,在清朝开馆延修《明史》之时曾派专使来中国在康熙皇帝面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御状,《永宪录》和《池北偶谈·朝鲜疏》都有记载。
《节寰袁公行状》录自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为明崇祯八年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董其昌撰文并书,分元、亨、利、贞四册,用朝鲜高丽纸。董为明杰出书法家,又是当朝著名史官,且与袁可立同时代,状文内容十分详实可考,能补清人修撰《明史》的偏见和缺漏,为明清史研究学者十分珍贵的资料。文中尤其透露袁可立因反对袁崇焕“吊丧”议和一案竟直接触怒厂臣魏忠贤和大司马崔呈秀而横遭迫害一节,直接导致袁可立最终离职,都是满清数百年间所要刻意回避袁崇焕与魏忠贤狡密关系的史实,还有袁可立诱降刘爱塔,使后金占据地内“而公(袁可立)纳刘爱塔之降,以开奴携二,一时中国叛将被奴诛夷殆尽。虏因弃金、复诸城,而举四百里丧地复归版图焉。”(《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离间满人一节,都使满人极力自诩的“文治武功”受到挑战而不堪其辱,以至于清朝后来在编修《明史》时杜撰出来一个“反间计”用以诋毁明朝君臣告以自慰,孰知此举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荒诞无稽的历史公案。

行状册原藏于河南睢州(今睢县)袁可立尚书府第“藏书楼”内,钤有“宗伯学士”、“董氏玄宰之印”、“睢阳袁氏家藏图书记”等印记。明崇祯十五年(1642),行状册随袁可立子袁枢辗转至江苏浒墅关,免遭兵火之灾。清乾隆年间为太仓陆时化录入《吴越所见书画录》,是书因该文有所谓“触犯满洲语句”的地方遭满清“文字狱”大肆封杀,状文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几近湮灭于世,向来研究董氏者因不知该文而不及董、袁过世之交,连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所编辑篇帙浩大的《明人传记资料索引》都未收录。《节寰袁公行状》(明董其昌撰)、《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明孔贞运撰)、《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明王铎撰)、《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明王铎撰)、《节寰袁公传》(明黄道周撰)、《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明陈继儒撰)、《袁节寰大司马像赞》(明倪元璐撰),各种文献凿凿俱在,但因袁可立为满主所忌,且其著作者俱为前明人,传记内容涉及到满人所刻意隐讳的明末真实历史,一直遭到禁毁封杀,满清向来辑谱者未敢及袁可立,连明末以来印行的董其昌《容台文集》也没有一个版本敢收录《节寰袁公行状》,到后来更因为资料湮没而辑无所及者。清末钱仪吉编《碑传集》收录人物多达两千余条,也仅在“国初守令”一卷中收其孙袁赋诚而不及父袁枢和祖袁可立,及至清末民初臧励和编辑《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名多达四万也仅及其子袁枢而不及袁可立本人。
清末知名学者书法大家翁同龢在考证睢阳袁氏旧藏南宋《松桂堂帖》时,竟因资料匮乏无考睢阳袁氏而将袁伯应(袁可立子袁枢)和袁赋谌(袁可立次孙)误断“其为一人无疑也”的千古学术错误。直到满清光绪十七年,去世近300年的袁可立家乡的董其昌书丹的明修“袁尚书大石坊”仍为睢州地方官知州王枚和睢州会首殷国有借故强行拆毁(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足可见中华文明因国运鼎革横遭摧残之一斑,观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暴力颠覆和毁禁之严苛狠毒,以此壮志,国人当自强。

王世襄云:“或谓成书后发现卷五董其昌书《重修宋忠武岳鄂王精忠祠记》及《兵部左侍郎节寰表公行状》两文语多违碍,故自毁其板,并追回印本付丙。”(《自珍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王世襄《锦灰堆》)
由于《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所收董其昌两件书法有犯讳之语而不得不毁版。可参见《吴越所见书画录》风雨楼刊本[2] (顺德邓氏风雨楼, 清宣统2年(1910))邓实跋)
是书前有冯伟序,乾隆丙申夏陆氏自序,江标、邓实校刊本各有跋。原刊本为陆氏手自书写,随写随刊,活体楷书,刻印极精。丁酉书成之后,方始觉察书内所载董其昌《重修宋忠武岳鄂王精忠祠记》册,又行书《兵部左侍郎节寰袁公行状》册,多有诋斥满洲语句。陆氏惧祸,急自熸版,已发之书悉追回,付之一炬。(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六卷收藏品描述)
又见清恽毓鼎《澄斋日记》:“陆录跋中言,此书成时,陆先生自写精楷锓板,其中有董思白《岳庙碑》、《袁节寰墓碑》,犯时忌,祸几不测。先生急取板稿尽毁之,已印行者收回,而尚有流落人间者。今神州国光社得其原本刻印,此书始现于世。余检阅《岳庙碑》,文中颇及近事,然已刓成方围,阙字不复可辨。想其时虽有未经收回者,藏书家亦刓缺以避祸耳。雍、乾间文字之祸,可见一斑。”
满族学者徐建顺教授沉痛指出:“清朝销毁了中国古代的大批书籍,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美化本朝,丑化前朝。为此不惜大改史实,以致明清是离我们最近的时代,其历史却是最迷糊的状态。举个例说,袁崇焕守宁远,对明史意义重大,但袁崇焕的传记有多处关键点笼罩疑团,而说起来应该比他更重要的另一个人物袁可立却在史书中踪迹皆无,而那段历史到现在也拼凑不完整。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袁可立曾策反努尔哈赤的女婿,引起家族大乱,并大败努尔哈赤,这对于满清皇室是很丢脸的事吧,所以历史就被修改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10
禁后又不禁追答

@宸隰.我艸你女马,艸你女老女老 艸你未成年的女儿,把她们放一条大炕上随机艸!像畜生一样艹。艹成鸡冠子逼。还是冒血丝的。

第2个回答  2018-06-23
因为袁可立是真正的抗击后金大功臣而孙承宗是被东林党吹出来的,所以就算降清派的东林文人在修明史时,再怎么狂吹也留不下任何名气来
第3个回答  2015-06-17
明事有提,个人认为是比较靠谱的分析,可供阅览追答

呵呵 那你知道明事为了能神化孙承宗这个人物 在参考阎崇年作品之余不惜选择性地人为抹杀了他的柳河大败 除此之外还直接去搬运并窜改小说上虚构的某场胜仗出来捧他吗?!

//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8.png" >明月还没写刘大夏焚毁关于郑和远航的资料呢,我怎么没听说有人那这个出来说事

回复 武侠新杰 :哎哟合着您以为只有您一个人知道呀

再说孙公坏话此贴加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