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关于中国旱情的文章

中国多省市出现严重旱情。http://news.sina.com.cn/z/bfdqyzgh/
1.此旱情如发生在中国古代,会出现什么情况?谈谈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查阅资料,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对比古代农业政策,说说他们之间的异同点。
不需要每题都答很详细,也不需要太长,可以适当复制,但最好精简。有加分!!!

1、如果发生在古代的话,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旱情。通过你给的材料来看的话,是因为城市的过度扩张,占用了大量耕地造成的。而在封建社会,是小农经济,主要的经济产业是在农村,城市发展并不是很迅速,虽然是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开始发达,但是主要经济支柱仍旧是农业。
小农经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比较封闭,属于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情况。
2、政府近些年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保障耕地面积,在城市扩张的过程当中不得占用农业用地;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灌溉,农机下乡等;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大对农业方面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对农民有各种补贴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
3、共同的地方:在封建社会也有保障耕地面积的,鼓励开垦荒地,现代仍旧是这样;基础设施建设,封建社会也加强兴修水利,防洪灌溉等;在一定的政策里也减轻农民的负担,比如在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明朝的一条变法等
不同的地方: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不多,农业的科技含量不是很高,基本在古代都是靠天吃饭的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3
1.如果这种旱情在古代,前提是已经有这种旱情了对吧,那么不论在哪个朝代肯定是老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匪盗横行,这个朝代迟早灭亡。
小农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生活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但很脆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2.措施:你没说明是古代还是现在?
古代:开仓放粮,兴修水利,发种子,鼓励开垦,
现在:你那个网站上有我就不说了。

3.不同在于,现在的政府她的措施更快,力度更大,投入多,方式方法多样,更有效。
现在的措施科技含量高
第2个回答  2009-04-13
●会诊专家:

杨贵名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贾金生 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家

吴玉成 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旱灾及对策研究室主任

李国祥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陈 阜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

丁声俊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邱为铎 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生态环境建设与节水灌溉首席专家

中国进入气候灾害频发期?

南方周末:现在中国已经有15省出现旱情,今年为什么会这么旱?

杨贵名:主要是气候原因造成的。实际上我国每年都有旱情,我们从2008年秋季就开始关注全国降水偏少,但是却无法判断未来将带来多么严重的问题。本次干旱形成于麦苗返青时节,才导致了严重的问题。干旱恰好与农业关键时刻重合,由此才感觉比较突出。

至于气候异常的背后原因,我认为是气候变暖造成的。但是这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平时难以察觉,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

吴玉成:主要是因为气候异常所造成,同时在水利设施等方面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水利设施,也不会演化成农作物灌溉困难以及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干旱与其他灾害相比,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如果折合成经济损失来平均计算,可能干旱带来的损失要比其洪涝等其他灾害还要严重。

陈阜:人为的原因就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肯定是跟不上,满足不了要求,虽然气候是主要原因,但是如果水利设施都派上用场了,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问题。国家这几年投资的规模和速度还是可以的,但和需求相比还是差的很多。另外就是好多地方用的还是以前的渠、井,设施老化,都不能用了。

南方周末:中国最近几年自然气候灾害频发,现在是否进入气候灾害高发期?

杨贵名:尽管我国近年多气候灾害,但是对于是否进入灾害高发期无从定论。但是观测事实是高频率发生的。

吴玉成:我认为我国进入一个灾害高发期。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和社会综合作用来促生的。从自然角度来说,灾害的频繁程度很高。比如,降水,以前我国均匀程度要好一些。但是现在极端现象就会出现,比如一个区域一天降水100毫米以上,这样的极端事件已经频繁发生。

南方周末:有报道说广东也出现干旱,目前的旱情是否正在向南部递进?

杨贵名:尽管目前广东也出现了干旱现象,但是我认为这是定义干旱问题的标准不同造成的。广州是以降水量为衡量标准,如果今年的降水量低于过去几年的平均降水量,那么就定义为干旱。我认为这个标准不太完善,应该更注重于土壤湿度。比如南方河流水系发达,即使降水少土壤湿度还是很高。

南方周末:你预计何时能解除旱情?

杨贵名:现在还很难乐观地作出判断。但是初步预测,大约还有两次降水过程。一次大约在2月12日,之后大约在14日左右还有一次降水。但是能下多少雨,能解决多大问题,还是很难预计。不过从季节规律来看,降水应该是越来越多。

吴玉成:假设有充足的降雨量,那么农业旱情就会得到较好缓解。但是对于饮水安全来说,问题就难以迅速解决。很多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过量,很难由于降雨而形成补给。如果自然因素不理想,单靠人为解决,我认为20天应该解决农业旱情,但是饮水安全可能会相对滞后。

气候灾难预测的能与不能

南方周末:本次大旱过后会不会出现衍生灾害天气?

杨贵名: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应对干旱过后的多风沙天气的准备。秋冬季节降水少,加上冷空气到来,很有可能形成风沙天气。但是具体气候如何,还要看以后的气象预测情况。

南方周末:中国是不是一个特别容易干旱的国家?

杨贵名:可以说,中国是一个特别容易干旱的国家。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季风到达区域线位于黑龙江以北,大兴安岭,贺兰山祁连山,再到青藏高原。这条线以西和以北地区是夏季风难以到达区域,所以沙漠和戈壁地形形成较多,而东部和南部则雨水较充沛。

南方周末:类似干旱这样的气候灾变到底能否预测?

杨贵名:预测技术的关键问题是时间期限问题,就世界各国的预测水平来说,以十天为界,前五天的预测准确率较大,七天之后准确率非常低,而十天之后根本得不到可用的预测结果,这是全世界面对的难题。天气预测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误差就越来越大,如同一个扇形。就像算命,算命的人只给很小范围的人算命,不可能预计一群人的命运。

我们国家的天气预报率应该说还比较高。从地形上来看,中国的复杂性要远远高于欧美等国家。一个青藏高原就让大气环流系统支离破碎。举例说,长江沿途没有礁石暗礁,流动平静,但是雅鲁藏布江就是乱石穿空,波涛汹涌。而我们国家青藏高原以东的天气就犹如雅鲁藏布江的河水,情况非常复杂,不确定因素太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预测水平已经很高了。

中国的预报准确率也根据季节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季节,降水大小都直接影响到预报的准确率。但是如果平均计算阴雨天气和晴天的准确率,大约在70%到80%左右,这已经很高了。至于气象部门遭到群众非议,我们很理解,另外还是要大力推进气象科普的宣传。
(中国聚焦)中国20多个省市政府出手调控"雪灾物价"
新华社南宁1月28日电(记者 何丰伦)肉价涨了,蔬菜缺了,大米涨了……在遭受冰雪灾害袭击的中国,随着天气条件恶劣而导致的价格上涨日益明显。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努力调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
根据中国国务院发改委的统一部署,截至到1月25日,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列入临时价格
干预的商品和企业目录。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就逐渐注意到了物价上涨给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压力,各部门相继出
台了一系列措施,调控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
1月18日突然覆盖中国南方10多个省区的冰雪灾害天气,造成商品供应的困难,不少价格纷纷上涨。这给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调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1月27日,在遭受严重冰雪灾害的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猪肉价格已经上涨到17元/斤,比前几
天平均上涨了0.5-1.5元/斤;鸡肉价格为13-16元/斤,价格也比前几天有所上涨。鸭肉价格为7元/斤。
越是灾情严重的地方,肉蛋蔬菜的价格越是昂贵。全州县白宝乡的鸭肉价格高达7.5元/斤,用于照明的煤
油价格高达8-10元/斤,这比平时不过3-4元/斤的煤油价格高出了整整一倍。
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城市,由于冰雪灾害造成交通不便,各种价格均有上涨。今年1月上旬,全国
36个大中城市豆油、猪肉、牛肉和羊肉零售价格同比又分别上涨。物价的上涨,特别是一些企业趁机哄抬价格的
行为,已严重影响到广大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学专家王修志认为,由于极端气候条件引发的物价上涨在西方称为"灾害物价",具有时间
短、上涨幅度大的特点,利用制度和加强监管、提升交通能力确保供应,是政府调控物价的主要手段。
王修志说:"尽管物价上涨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就是一个趋势,但冰雪灾害无疑加大了上涨的压力。加上
临近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属于典型的消费旺季,政府出手调控物价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连日来,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安
等省市区,相继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措施的共同特点是:确立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机制,品种范围主要是粮食、食用油、猪牛羊肉、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
上述城市均将企业一次性调高价格的幅度、连续调高价格的事件进行了严格限制。如北京市就明确,有关企业
一次调高价格达到4%以上、10日内累计调高价格达到6%以上、30日内累计调高价格达10%以上的,需在价格调整24小时内向政府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调价情况。价格主管部门如有异议,需要在3个工作日内责令有关经营者恢复原价或者降低调价幅度。对未按规定履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程序的企业,价格主管部门将责令经营者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分析人士担忧,价格的临时干预会扭曲市场,对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副作用。但中国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反复强
调,临时价格干预并没有突破市场规则,而是在市场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力图将政府的作用发挥到最合理程度。
目前,中国约96%的商品均为市场定价,只有4%的商品为政府定价。列入临时价格干预范围的是极少数价
格上涨较多且与居民基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要求生产经营企业实行提价申报,以及批发、零售企业实
行调价备案,并不会改变企业自主定价的性质,不是冻结价格,也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调价手段的具体落实必须打破冰雪灾害带来的交通障碍。1月26日至2月5日,中国国家交通部要求全国国
各地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优先放行,对"五纵二横""绿色通道"上行驶的整车合法装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全免通行费。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也要求,中石化、中石油等供油企业应优先确保鲜活农产品车辆的的用油。
受冰雪灾害困扰的边远乡镇,在基层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组织起来,采用肩挑人扛、自制雪橇的方式,将各
种生活必需品运回灾区。

全州县东山乡党委书记唐筱凌说:"东山乡已经有近一个星期无法通车,步行出来要7个多小时。我们正在组
织人员将通讯、照明、碾米必需的煤油、柴油和必要的猪肉、蔬菜运往里面,力争确保居民吃得饱,不挨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