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号的基本技巧

如题所述

(一)长音的演奏技巧
初学小号,首先应当根据前面已经讲过的小号的发音原理,在小号上吹出声音来,然后再将这声音加以延长。在吹奏较高的泛音时,嘴角肌肉应当向嘴角两旁拉紧(嘴角向后,如常笑状),使用气流的速度要快,同时左手可稍稍增加一点压力使号嘴压在嘴唇上更紧些。只有在奏强音时根据音高的不同,才能使用较大的左手压力。在高音区,可用较大的左手压力,中音区使用压力较小,在低音区就更小。强奏时,使用压力较中强时大一些;弱奏时,使用压力则较小些。总之,音的高低的变换,主要是依靠嘴唇拉力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下巴的并拢和开离所组成的联合动作。而左手压力的增或减则是属于一种老做辅助动作。
练习吹奏长音应有一些明确的要求,作为逐步达到的标准:
第一、要尽量能够吹得长久。
第二、长音要吹得直,不要随意颤抖。
第三、吹长音要求“头圆”、“尾尖”、“中间直”。舌头在送气时的动作是决定音头圆或不圆的关键,舌头送气时用力的大小以及来回活动的速度,都要精心地揣摩和选择,才能使音头收到吹得圆的效果。
“尾尖”是吹奏长音将要结束时气流量自然减弱的结果。还必须注意运用嘴唇的拉紧和下巴骨的并拢来弥补因气流量的减少而形成音尾部分音高下降的现象。而在最后则运用喉头的收缩而使气流切断以结束这个长音。
每个音都应当能够用这七种起吹法吹出长音。这种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当舌头和喉头作各种动作时,发音体仍能够持续发音,不会由于口腔内舌头,喉头的各种动作的影响而妨碍发音的持续性。
一般来说,下巴骨可以作左右、前后、上下三种活动,但在吹奏时不需要左右活动。它在上下开始活动时可以稍稍打开一些,并使之保持上下牙齿的自然前后位置,这就是口腔在吹奏时的最好状态。才能使发音体经受得起舌头、喉头在口腔中的各种动作,而不致使发音的持续性受到影响。
起吹时要注意下巴骨的稳定,这里所说的下巴骨保持稳定,是指在同音反复时而言的。如果在音高不断改变时,下巴骨的位置可以随音高的改变而变化。
(二)连音的演奏技巧
“连音”的奏法,是指将两个以上不同音高的音在吹奏中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连绵不断、没有间隙的整体。
在练习连音时应作到下列几点要求:
1.吹奏连音时,不要用左手的拉力来提高音高。
2.右手手指选择好管长之后,就不要再变换按键。
3.除连音中的第一个音需要用舌头送气外,其余各音都不需要用舌头送气。
4.气流要均匀地送入乐器管道。
5.根据所吹音的高低,嘴角肌肉随之而运动。
6.可以用下巴骨的并拢或放开来配合嘴角肌肉的拉紧或放松。
一般说来,号嘴放在上、下嘴唇之间的位置不要随意滑动。
在吹奏练习中,为了使小号整个音域的各音在上下行级进和上下行大小跳进时都能自然顺畅,除了号嘴在嘴唇上的“接触圈”不宜滑动外,为了适应上述情况,必须运用口角肌肉的张力,下巴骨的活动,气流(流速,流量)的运送,甚至号身与人体的角度在必要时都可略微改变,以便使音域两端的音在作级进或大跳时,都能够应付自如。
(三)断音的演奏技巧
断音和连音相反,它是运用舌头的开关作用,将一个长音切断成各种长短不同的声音(无论它是音高不同的连音或是同一音高的长音)。
1.断连音
它是在长音和连音练习的基础上,小心地运用舌头的开关作用(主要是舌头的快关快开),使舌头的动作具有类似敲锣时锣锤连续敲在锣上的那种既柔和又敏捷的手法。所以,听起来音与音之间具有似断又连的效果。
2.小断音
它的奏法是;使舌头先快开,等关闭后舌头稍稍停顿一下,再快开。
3.大断音
它的奏法是:使舌头先快开,后快关,关后有一稍长的停顿,形成较长的休止,然后再快开。
4.短促音
短促音的奏法是运用舌头的急开急关来完成的,开和关的时值都极短。练习时,要求拍子和节奏准确,先念时字数少些,逐步增加字数,最后能念出一长串有节奏的均匀的短促音。短促音也叫做跳音。
(四)吐音的演奏技巧
一般都把强而硬的音头用“T”字来表示,弱而软的音头用“D”或“L”来表示。练习快速开关的方法是:先用日常说话的办法去多“念”,“念”熟了自然就能快。
1.单吐法
只用舌头的动作来作为气流的开关,所发出的吐音就是单吐法。
练习吐音注意以下几点:
①快速同音反复时,舌头的运动尽可能不要牵连下巴骨,应当使下巴骨保持稳定。
②舌头运动时,它的后部的两边(近舌根处)应当抵住大牙的内侧(像吹口哨一样),使它和上颚构成管形,舌尖就是这个管形末端的开关。
③慢速的同音反复和普通的吐音一样,舌头的全部都可运动,这一点和快速同音反复不一样。
④一般说来,低音区的吐音舌尖“打”在上牙的尖端;中音区的吐音舌尖打在上牙背后;高音区的吐音舌尖“打”在上牙根或“打”在下牙根之上的前上颚。
2.双吐法
它的特点是舌头和喉头轮流开关,练习纯熟之后,便可以吹奏出高速的二连音、四连音和八连音。
练习双吐法,第一个音用舌头念“T”(“吐”),第二个音用喉头发“K”(“苦”),即用“吐苦”或“特克”两个字音来代表舌头和喉头的动作,一般都写作“TK”。
3.三吐法
是单吐法的变化和发展。练熟之后可以吹奏出高速的三连音、六连音和九连音。
练习的方法,第一个音、第二个音用舌头念“T”,第三个音用喉头发“K”,即用“吐、吐、苦”或“特、特、克”来代表舌头和喉头的动作,一般都写作“T、T、K”。
初学三吐法时应注意:先不要求快,而要求三个音长短相同,力度相同。“空口念”时,三个音都要清楚有力,念出每个音时,都要感觉到有一股一股的气流从口中喷薄而出。我们可以将手掌心放在嘴巴前面约两寸的地方,来作感觉试验,看看通过舌头的先关后开和喉头的先关后开,所喷出的气流,是否强而有力。此外,还应时刻注意保持拍子的准确。
以“空口念”作为准备进行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用小号试吹。在练习时,同样是要循序渐进,先慢后快,先少后多,而且注意要有拍子观念。当“空口念”和吹奏时,舌头和喉头都要作同样的运动。要尽可能做到准确均匀、清楚有力,舌头和喉头的动作不能影响发音体的活动,互相干扰;但又要求它们之间分工合作,协同动作,这样才能使发音取得清晰、干净的效果。
(五)较大音程的练习
在音的进行中,可以级进,也可以跳进。跳进的音程愈大,困难愈大。跳进的音区愈高,困难愈多。所以,先学八度以内的跳进,然后逐步扩大,直至能够从小号的最低音跳进到最高音。
较大音程的跳进练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最好的方法是先用连音把它们吹出来,然后用吐音去练习,这样可以减少错误。吹奏这种较大音程时,主要是依靠嘴唇、下巴骨以及喉头的联合运动,辅之以其他动力因素,如横膈膜力度的增加,以及左手控制号嘴,以增加对嘴唇的压力等。但一定要把主要运动和辅助运动分清,不可本末倒置。
四、其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压力的运用
在吹奏小号时,经常运用两种压力。一种是在吹奏强音或高音时,需要增加横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