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

如题所述

光学显微镜(简写OM)是一种显微镜(microscope),利用光学原理,把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使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深入。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涉及许多与显微镜有关的内容,尤其是光学显微镜。由于科技的进步,不少高中的生物学实验室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显微镜也得到了更新换代。所以谈到光学显微镜,大家脑海中可能最先浮现出的是这种电光源双目光学显微镜。

但是我们在高中生物学考试中常考的显微镜却不是这种,而是下图这样的。

这两种显微镜均为光学显微镜,原理相同,但是在结构和使用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熟知图2中显微镜的用法。

1、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即放大倍数是10X,长度为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为10μm。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注意:

(1)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时,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如放大倍数为40X,视野中可看到m个细胞排成一行,当放大倍数增大到400X时,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数=m/10。

(2)若细胞充满整个视野,计算时既要考虑长度还要考虑宽度。如放大倍数为40X,可看到m个充满整个视野,当放大倍数增大到400X时,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数=m/(10*10)=m/100。

2、成像特点

标本经过显微镜放大之后,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物像与标本的方向呈中心对称关系。

如果将一个写有字母“b”的纸条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q”。也就是说,将物像旋转180°后,才是真实的标本方向。但是,胞质环流方向不会受到影响。当我们要把物像移向视野中央时,遵循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3、操作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注意:

(1)调节视野亮暗有两个组件,一个是反光镜,一个是光圈(遮光器),通光孔的大小是固定的,不可调节。

(2)显微镜在使用时,务必遵循“先低倍,后高倍”的原则。操作时,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调整清晰并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切记,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无需升镜筒。

(3)在高倍镜下,要将物像调节清晰,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记忆口诀:高倍镜下不动粗。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4、其它易错

(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2)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注:看不到具体结构)。其中,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进行染色,被染成蓝绿色。

(3)不少同学想当然的把电光源的双目显微镜当作电子显微镜,其实电子显微镜是这样的,和光学显微镜在原理上就有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