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时间

如题所述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年11月21日—1921年3月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后来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1929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经济政策的斯大林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1929-1937年。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是在1925年12月,苏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苏共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把国家变为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的迫切任务。他强调指出:“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的实质和基础”。第十四次党的代表大会,批准了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方针。

1929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正式取代“新经济政策”。至1937年,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以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为标志)。

农业集体化是苏联于1930年1月5日开始推行的政策,1934年苏联政府宣布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3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9(1929是斯大林的说法,事实上1928年一五计划开始就已经宣告其结束)
农业集体化1930-1934
一五二五计划(国家工业化)1928-1937
再给你看下成果
到1937年,苏联的钢产量达1770万吨,钢材为1300万吨,生铁为1450万吨,煤为1.28亿吨,发电量为365亿度。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六千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钢铁、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部门。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苏联的工业水平大幅提升,工业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工人们的技术水平比一五期间提高许多。在东部地区兴建了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钢铁、重型机械、煤炭基地,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等;在中亚兴建了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机械化采矿基地;在远东地区的阿穆尔河流域兴建了共青城飞机制造厂。1937年苏联的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0.6%,仅次于美国。超过德国、英国、法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事实证明,计划经济对加快落后国家经济发展作用巨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30
社会发展规律:由母系社会之前的社会到母系社会,再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再由父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之后的社会,目前人类社会处于父系社会晚期。人类将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的社会。在父系社会里,人是分成家庭、国家和民族的,财产也是分开的,因此存在着买卖(存在货币)和腐败现象,在父系社会之后的社会里,博爱,人类成为一个整体,不再分成家庭、国家和民族,天下一家,财产不再分开,不再有买卖(不存在货币)和腐败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级社会。也被一些人称为共产主义社会或天堂或极乐世界之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