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短一点)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短一点)

历史故事:

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扩展资料:

南京大屠杀的警示

1、国家要统一,不能分裂。 日本人对中国的入侵,是瞄准中国当时处于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情况下,可以乘虚而入,于是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团结统一,分裂国家是数典忘祖,重蹈覆辙的先兆。 

2、国家要繁荣,不要贫穷。只有综合国力强盛,才不被人欺负,日本侵华就是在旧中国积贫积弱的情况下进行的,今天我们的经济迅速发展,无论在国防外交还是科技创新领域,中国正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角色,我们一定要维护好、发展好,最终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3、国家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段惨痛历史,就是为明天的和平发展敲响警钟,警醒世人的是对一切违反现代文明的暴力侵略、种族屠杀和恐怖事件的正义谴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7

南京大屠杀中挽救上万名中国姑娘的魏特琳

1886年,魏特琳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科尔小镇,很小就给铁匠父亲打下手。因为贫穷,12岁时,魏特琳被送到邻居家生活,冬天最冷的几个月都在放牛。为了挣学费,她的学生时代打过各种零工,最主要是上门推销百科全书。两年制的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魏特琳半工半读4年毕业。

1912年,毕业成绩优异的魏特琳以基督教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她花了两年时间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并根据她的姓的谐音给自己起名华群,很多中国人习惯称她为华小姐。

1937年11月下旬,攻占上海的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逼包抄,战争阴影瞬间即至。此时魏特琳致信美国驻华大使馆,提出了一个方案:将金陵女院作为难民安全中心。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几乎是同时,大屠杀开始,整个城市火光漫天。日军进城时,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但日军还是展开所谓“大搜查”。许多日兵进入民宅搜查,见到女人或是就地强奸,或是拉回部队配给士兵轮奸。”

此前,魏特琳为建立国际安全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当时估计将有2700多名难民到这里避难,但由于日军疯狂地强奸、屠杀,惊恐万分的女人和孩子们纷纷涌入,最多时超过1万人。

她们大多一无所有,魏特琳要向这些难民提供吃住,还要承担大量的管理工作,压力顿时增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她的预期,而最关键的是,她不知道这种压力还要持续多久。

那时,美国大使馆已经撤离,难民的食物早已无法保障。魏特琳便指挥稍微强壮的农妇潜入日军控制的地区搜集难民们掉落的零星食物,这样继续坚持了数日。后来,日军要求难民所提供给日军100名慰安妇,魏特琳没有答应,而且用中国话痛骂日军。

在魏特琳坚持了数月后,国民党将难民所里的难民转送至安全场所。1938年,国民政府授予魏特琳当时奖励外侨的最高荣誉,蓝、白、红三色襟绶采玉勋章。魏特琳在那紧张恐怖的日子里,殚精竭虑工作了数十个日日夜夜。

1940年5月14日,魏特琳在多方的劝说下离开南京回美国治病。她在日记中写道:“多年来我深深地爱着金陵女大,并且试图尽力帮助她。”她这样说了,也确实这样做了。

在临终前她说:“如果能再生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她的墓碑上用英文刻着:明妮·魏特林,到中国去的传教士
。但在最醒目的地方刻下的,却是四个中国汉字——金陵永生。

扩展资料:

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首先就是中方对南京的保护,当时中日双方刚刚结束了在上海长达三个月的战争,而中方因为损失惨重所以开始全面的撤退,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南京的保护。

当时中方已经决定留下一部分力量来守护南京,中方战士们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狠狠的打响了保卫战,但是这个时候中方却没有想到正是这场保卫战失败,激发了日军的兽性才造成了日后悲剧的发生。

而下一个阶段在南京大屠杀背景中也十分的重要,日军本来打算在上海就将中方的主力全部消灭掉,可是最后却因为损失严重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南京,他们认为想要尽快解决中方军队,那么攻占南京是势在必行的。

另外南京大屠杀背景中还应该包括南京沦陷的过程,当时国民党虽然在外围进行了抵抗战争,但是还是被狡猾的日军进入了南京地界内,至此南京大屠杀背景已经具备了爆发的条件。当残酷的日军进入了南京之后就将冰冷的刺刀迎向了无辜的百姓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妮·魏特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9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随后,对南京城内的百姓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南京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

日军还在南京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还大量掠夺文物,日军在南京期间,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扩展资料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

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的撤退组织的极其混乱,中国军队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

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从1946年6月起 ,至9月底全部完成,计有确实人证案件2784件,根据调查结果制成被害人伤亡统计表、侵华日军罪行各类统计表、可出庭作证被害人住址姓名表,撰写了南京大屠杀惨案述要,分别供远东法庭和南京国防部军事法庭,作为审讯日本战犯之证据。

从调查罪行种类来看,其中枪杀1159件,用刺刀刺杀667件,集体屠杀315件,拉夫285件,烧杀136件,打死69件,先刑后杀33件,先奸后杀19件,炸死19件,强奸16件等。从受害者性别来看, 男性死伤及生死不明者计2292件,女性死伤及生死不明者计478件,性别不明者计14件。

在个案调查方面,该委员会提供了较为典型的10名受害者的案例,除庄少德案同南京大屠杀没有关联外,其他9人如柏鸿恩、李秀英、殷有余等均为大屠杀受害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
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