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通俗解释一下什么是“形而上”?谢谢~~~~

通俗些哦~~~多谢

儒家哲学中指的是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下谓之“器”,“器”在“地”上,而“器”再“上”面是“道”,因此,所谓“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指“道”。中国人很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

扩展资料

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

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注:这里的“上与下”,指抽象的相对位置。道为上界,统领约束下界作为器的自然万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而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4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扩展资料

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

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注:这里的“上与下”,指抽象的相对位置。道为上界,统领约束下界作为器的自然万物。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其中“常”是恒的意思,《老子》原文中为“恒道”,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常”即永恒。

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大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而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01

“形而上”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

按道家学说,形而上者是超越了一切世间存在,包括精神思想意识这些存在的。道是一切的本源所在,而人的思想意识精神是由道而生的、不永恒的存在,故万万不可认为形而上就是精神方面的抽象思维。

人的精神思想意识,均属于形而下的“器”,甚至于人建模创造的包括时间、空间在内的一切概念,也只是接近真理而并非真理,是形而下的“器”,我们所能说所能想的,均不离“器”的范畴,”道“是说不出想不出的,说出想出即变质离道远矣。

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拓展资料: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存在的研究。它亦被提出为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它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形而上学

百度百科-形而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25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

扩展资料

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份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上学争议;另一部份是因为形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上学议题。他们认为某些形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只讲形式,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
查出《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喜。朦胧觉得,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