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的生物发酵的操作步骤,养殖技术

如题所述

生物发酵是指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宜微生物(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如水分(湿度)、氧气、营养、碳氮比例、ph值、温度等,激活休眠中的微生物,使其得到大量增殖,释放出生物热能,使垫料的温度高达65℃~76℃,从而有效地杀灭病原微生物(如大多数病毒和多数未形成芽孢的细菌)和寄生虫虫卵等的一个生物培养过程。
(一)干原料的铺垫摊开
各取稻壳、锯末10%备用。
其余稻壳和锯末倒入垫料场内,在上面均匀撒上米糠、微生物菌剂混合物及生猪粪,用铲车等机械或人工充分混合搅拌均匀。
说明:夏季制作垫料可不使用生猪粪,但当增加优质米糠用量。
第一层铺稻壳,按设定好的稻壳高度将稻壳铺平;第二层将锯末铺在稻壳上面,按设定的高度铺平;第三层是将制备好的酵母糠混合物均匀地铺撒在锯末上面。
二、垫料的混合方法1、第一次垫料混合将铺好的垫料加水混合均匀,含水量达45%~50%,如果有结块的稻壳或锯末应拍散,大于鸡蛋的木屑应去掉,以防伤害猪体。
2、第二次湿垫料混合将第一次混合好的垫料确认含水量在45%左右(手捏紧松开后,垫料不结团,手掌上有一点点水迹即可),然后再次均匀翻动一遍。
3、一次垫料堆积发酵将第二次混合好的垫料堆成梯形堆,高度不得低于1.5米,每堆垫料体积不少于10立方米。
垫料堆尽可能集中,减少外表面积和着地面积。
原因是表层及着地20~30厘米厚的垫料温度较低,不能发酵。
三、覆袋保温保湿和升温在垫料堆积后,昼夜环境温度小于25℃时,应当考虑遮盖保温。
着地和顶部10厘米不需要遮盖,以便空气进出。
如果昼夜环境最高温度小于0℃时,应当考虑在垫料中塞入适当的开水瓶升温。
四、检测和记录通常情况下,垫料堆积后24小时,35厘米深处的温度应当升至40℃以上,72小时应当升至65℃以上,当水分过高和环境温度过低时会延后。
温度的检测点:横向间隔1.5米测一个点,纵向上、中、下三点测定。每个点的温度基本一致,且在65℃以上持续48小时以上时,说明本次发酵成功。每次测定温度应当分点做好记录,凡一直未上65℃的地方视为发酵失败。
五、第二次发酵当第一次堆积发酵温度达65℃以上保持48小时后即可倒堆进行第二次发酵。将表面和着地25厘米左右未发酵的部分倒至第二次发酵的中心部位,外面和着地部分用发酵好的垫料包埋后进行发酵。温度检测和记录与第一次发酵相同。当温度持续65℃以上达48小时后,垫料发酵完成,该垫料便可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