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猪肉已降价,后续可能更低

如题所述

“猪贵伤民,猪贱伤农”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自从下半年猪价上涨以来,猪肉价格始终居于20元/斤以上的高位,于10月份更是同比大涨51.8%,因此国家大力调控猪价,终于在11月迎来转机,猪肉价格大幅回落,并且从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最新透露的信息可知,后续猪价走势并不理想......
猪肉降价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15日消息,11月7日—11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同比涨幅由超过40%收窄至30%—40%之间,由《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回落至二级预警区间。
至此,猪价经过近半个月的“冲高回落”之后,终于传导到了消费端。
实际上现在的猪价仅25元/公斤,但许多地方猪肉价格仍旧高达40元/公斤以上,价格差高达15元/公斤!这导致消费者依旧认为猪价太高,但实际上养殖端也失去了“高价猪”,售卖猪肉的中间环节盈利过多。
猪肉价格不像生猪,生猪价格说跌就跌,但猪肉价格却是“易涨难跌”,11月以来生猪价格已连续两周回落,但市场上的猪肉却因中间环节繁多,导致价格回落极其缓慢。
并且据猪好多网记者观察——当猪价处于较低水平时,猪肉与猪价的价差明显较小,而当猪价处于高位水平时,猪肉与猪价的价差明显增大!
例如去年猪价仅16-20/元公斤之时,猪肉价格也只有24-30元/公斤,其中价差仅8-10元/公斤,显著低于现阶段。
现如今猪肉价格终于逐步回落,对消费者和养殖户而言都是好消息,但养殖户依旧要注意,国家发改委还表示“当前生猪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将密切跟踪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可见接下来依旧有可能调控猪价,一方面保障猪价不大涨,一方面可能继续压价格。
“猪价调控”继续据媒体15日报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从市场需求看,目前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经济还处在恢复之中,市场需求仍在恢复,对价格拉动相对有限。
从猪肉供给看,目前生猪产能、生猪存栏保持总体稳定,生猪生产处在合理水平,不支持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并且他还明确表示“保供稳价政策措施仍会持续显效,有利于价格稳定。

因此,哪怕11月已经过半,全国温度也明显降低,不少养殖户期盼的“腌腊肉高峰期”正逐步到来,但猪价走势依旧不景气!近几日虽小幅回暖,但完全没有往26-27元区间前进的趋势,更不用提10月的29元猪价高点。
此外江西又宣布从11月16日开始投放600吨储备猪肉,明确标价仅12.1元/斤!毫无疑问这对猪价上涨又形成了一定阻力,养殖户不可盲目压栏赌行情。
有人认为这600吨猪肉不算啥,但更进一步从屠宰端的数据来看,可以明确感知到生猪产能的逐步回升。
卖猪盈利依旧可观尽管猪价已连续下落多日,但市场上大肥猪的数量居高不下,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
屠宰重:截至11月10日当周全国出栏平均体重为130.05公斤,较上周上升0.36公斤,环比上涨0.28%。
其中150公斤以上大体重猪出栏占比9.21%,较上周上升0.37%。
屠宰量:截至11月10日当周样本屠宰企业合计平均屠宰量105935头/日,较上周环比上涨2.14%。
其中部分规模屠宰厂及小刀手宰杀散户大猪,环比增幅5.37%、2.42%。
显而易见,养殖户10月份“二次育肥、压栏”带来的产能还在逐步释放当中,这直接导致11月第一周猪价降了2.9%,第二周又环比下跌2.3%,此时猪价相比10月底已下跌了整整4元-5元/公斤。
但尽管养殖户都期盼猪价继续上涨,可谁也不能否认,当前卖猪价格依旧可观,一头猪的盈利水平并不低。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掌握的数据,生猪价格在进入11月前已连续上涨11周,头均盈利水平达到1000元以上。
按照最新价格,头均盈利下降了一两百元,但仍维持在800元-1000元左右。
所以说,在“现今盈利可观、未来预期降低”的综合影响下,养殖户出栏积极性高,市场供应有保障。
但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推测,即便在大家积极出栏的情况下,猪价也维持着25元/公斤的水平,可见猪价的下跌空间极为有限,保底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在大家维持有序出栏的节奏下,将来猪价有一定的反弹希望。
此外,往更深一层看,我们现在分析猪价行情基本是围绕“供需关系”这一因素,虽然养殖户的“情绪引导”也很重要,但情绪主要还是受“供需”的影响。
不过我认为,影响猪价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成本。
尽管很多人坚信,养猪行情与成本无关,因为猪价总是“说高就高,说低就低”,但猪价要想更低,其实归根结底还得看成本。
成本影响周期在一般的市场关系中,成本往往决定着“价格”,例如饲料价格——豆粕一涨,饲料就开始跟涨,完全不管养殖户是否抵触。
没办法,因为饲料厂总不能“亏本卖饲料”,出来做生意又不是做慈善。
但对于养殖户来说,最艰难的是,我们不能饲料一涨价就宣布生猪涨价!因为生猪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猪一多价格就往下掉,谁管你一头猪亏多少钱?
但我要说——猪价只影响产能,而成本影响周期。
现在主流的观点就是“猪价影响产能”,猪价一高大家就增产,猪价一低大家就减产。
但往更深层次来看,“价格的高与低”只是表面数据,最根本的还是在于盈利。
应该说,大家一盈利高就增产,一亏损就减产。
而影响盈利的关键因素不是波动的猪价,而是相对稳固的成本!欧美的猪肉为什么那么便宜?美国的猪肉仅6.7元/公斤!并且这种低价是“长期性”的。
难道美国养殖户都不用赚钱吗?
当然不是,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能将养殖成本降到更低,而成本影响着猪周期。
当我们养殖成本越低的时候,在猪周期中能接受的猪价就越低,反过来也会促进“低行情”的诞生。
就像牧原即便在猪周期的最低谷也不必大幅去产能,因为他们的成本保住了盈利下限。
试想一下,当猪周期到来的时候,当期的产能肯定比较高,行业内卷很严重!在这种内卷的情况下,最先被淘汰的往往是成本最高的,因此低成本产能的市场空间反而得以提升;那么在下一轮猪周期到来之际,行业中“低成本”的产能就更多,而劣势产能也会进一步淘汰,低成本产能继续增加......
所以在这种残酷的“成本末位淘汰制”中,低成本产能会持续增加,最终导致猪周期中的“高价点”逐渐变低,而“低价点”越来越低。
所以说,为什么2022年的猪价仅上涨半年,就开始往下滑落!本质上是行业内的“低成本产能”提升了很多,那些规模化猪场在上一轮猪周期中根本没有多少去产能,甚至还逆向扩张,这直接导致产能恢复速度加快、高价期缩短。
总而言之,养殖成本才是致胜关键,对于成本过高的养殖户而言,“猪周期”只会越来越可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