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治疗

PH值为阴性
我的症状是腹部隐痛 嗳气 食欲不振

  慢性胃炎

  分类 从胃镜检查所见的胃粘膜形态与病程等各方面来进行分类,慢性胃炎一般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与肥厚性三种。
  浅表性胃炎可与萎缩性胃炎同时存在,胃镜检查时常在胃的下部看到浅表性胃炎而在胃上部为萎缩性病变,故亦称为浅表萎缩性胃炎。在病理组织学方面,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无相似之处;但在临床上常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前期病变。浅表性胃炎可以完全治愈,但也可能转变为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如见于恶性贫血等。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前期病变,尤其在与胃息肉同时存在时,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更大。萎缩性胃炎难以完全复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数周后,壁细胞可重新出现或增多,但圆细胞浸润一般保持不变。
  肥厚性胃炎为单独的一型,在病程中,病变可有程度上的差别,但不演变为其他类型。
  必须指出,胃镜诊断的各型胃炎,往往与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不尽符合,特别在所谓肥厚性胃炎,常不能获得组织病理的证据。因此,上述的慢性胃炎的分类只是沿用的而不是完善的。
  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胃的功能,可能与发病有关。下列各点可能为其致病因素。
  一、急性胃炎的遗患 在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可以经久不愈,导致慢性胃炎。在全身感染之后,可有持久的消化不良情形;急性腐蚀性胃炎之后,亦可发生慢性的上腹不适或隐痛,均为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二、长期服用胃刺激物 如烈酒、浓茶、咖啡等;吸烟过度;经常口腹水杨酸盐类,食物中含多量胡椒、辣椒、芥末等调味品;或摄食时不细嚼,使粗糙的食物反复地创伤胃粘膜,均可成为病因。
  三、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慢性感染灶(如鼻旁窦炎、齿槽溢脓、扁桃体炎等)的细菌或其毒素吞入胃内,对胃是一种刺激,长期刺激可引起慢性胃炎。
  四、阻性充血 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或门静脉高压症可使长期处于瘀血状态,胃壁组织持续缺氧,营养发生障碍,可引起胃粘膜慢性炎变。
  五、胃酸缺乏 在胃酸缺乏的情况下,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为引起的因素之一。
  六、营养缺乏症 蛋白质或维生素B族缺乏,可使消化道粘膜变性,胃粘膜亦不例外。
  七、内分泌功能障碍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可合并慢性胃炎。
  八、关于免疫反应对慢性胃炎发病的影响,意见尚不一致,但有几点是值得提出的。在50%萎缩性胃炎患者和90%恶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和胃液中可发现对抗壁细胞微粒体的抗体以及胃部的浸润以浆细胞为主。在绝大多数胃切除后所引起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已找不到壁细胞微粒体的抗体。在许多恶性贫血患者中有抗内因子的抗体存在。
  病理 胃粘膜有两部分:一部分分泌盐酸(壁细胞)、胃蛋白酶(主细胞)和内因子(胃体粘膜);另部分分泌胃泌泰(幽门区粘膜)。
  浅表性胃炎病变主要为粘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出物、糜烂、出血等。腺体一般正常,间质内有以浆细胞为主的细胞滑润。
  在萎缩性胃炎,粘膜皱襞平滑,粘膜层变薄,细胞浸润可涉及粘膜下层,腺体大部消失。有时局限组织的再生过程占优势,则可发生息肉,甚至可转变为胃癌。病变严重时,胃粘膜形态与小肠相似(肠化)。由于腺体的大部消失和胃的分泌功能减低,盐酸、胃蛋白酶和内因子的分泌均减少。
  肥厚性胃炎的皱襞粗大肥厚,系由粘膜层间质内大量细胞滑润,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或腺体大量增生所引起;在时肥厚性胃炎的粘膜层有显著和肥大与增殖,与胃癌颇难鉴别。
  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缓慢,可长期反复发作。临床表现颇不规则且无典型的症状。多数患者有中上腹部饱闷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的轻重有时与胃镜所见的病变程度不一致。三型慢性胃炎中,以浅表性的症状为最轻。萎缩性胃炎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舌萎缩、腹泻等。肥厚性胃炎以上腹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可酪似消化性溃疡的症状,食物或碱性药物可使疼痛暂缓解。可有上消化道反复出血,大量出血较少见。
  胃肠道钡餐检查 在浅表性各萎缩性胃炎,一般无阳性发现。在肥厚性胃炎,X线检查有时可见到胃粘膜皱襞肥大中,稍形强直,且呈结节状。在个别病例,皱襞极度肥大,称为巨皱襞,与胃癌极难鉴别。
  胃液分析 测定胃酸分泌量主要有二种方法,即基础胃酸分泌量测定和加量组胺试验。前者测定空腹一夜后翌晨的一小时或二小时胃酸分泌量,后者测定全部壁细胞的最大胃酸分泌量,系诊断真性胃酸缺乏的可靠方法。正常胃内容物的PH为1.3-1.8,如在加量组胺试验后大于6.0,可诊断为真性胃酸缺乏。应该用毫当量/升来表示所测定的胃酸浓度。从酸浓度乘以每小时抽出的胃液容积所得出的总胃酸分泌量,是有临床价值的数字。
  浅表性胃炎及肥厚性胃炎的胃酸浓度无一定规律,可在正常范围内,亦可稍低或稍高。在萎缩性胃炎,胃液中游离酸可减少或缺乏,有组胺注射后亦不升高,部分患者加量组胺试验的结果PH大于6.0,空腹胃液中常有上皮细胞、白细胞、粘液及细胞。
  胃镜诊断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其典型发现如下:
  一、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病变常以胃体下部为最明显,多为弥漫性者,但亦有局限于一处的。其主要表现有:
  (1)灰白色钷黄白色脓样粘液,遮盖粘膜(2)局限性粘膜充血,呈深红色;(3)粘膜水肿,可伴有出血点及糜烂。
  二、萎缩性胃炎 主要发现有:(1)正常胃粘膜的橘红色泽丧失,代以灰色或灰绿色;(2)粘膜层变薄,在局限的萎缩区可见其周围粘膜稍形隆起;(3)粘膜下血管分支因胃粘膜层变薄而清晰可见。
  三、肥厚性胃炎 胃镜检查不易辨别轻微的肥厚性变及正常粘膜,只有胃镜检查与活组织检查相配合,才能使检查更为完善。肥厚性胃炎最常见于胃体部的远端。其胃镜检查的主要发现有:(1)粘膜皱襞粗大、不规则,呈天鹅绒样或海绵状;(2)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凸起的小结;(3)常见多发性糜烂与溃疡。
  防治
  在预防方面,应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彻底治疗胃炎、戒烟、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治疗口腔及咽喉部慢性感染等。
  中医药治疗
  一、中医认为胃脾各为表里,互为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中药制剂不仅对脾胃有综合治疗补益作用,而且能调和肝胃,因果皆治。
  二、中药治疗胃病,具有治疗与调理双层作用,独到组方能够直击病灶,驱除病气。中药天然成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能修复破损的胃黏膜,消除胃病反复发作根源,因而复发率低,疗效持久。
  三、中药取之于天然,避免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服用安全。
  四、中药不致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人体也不会对中药产生依赖性。患者选用中药治疗胃病的关键是持续治疗。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walty030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