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基调怎么分析

如题所述

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文段的感情基调。它是指文章附带的某种倾向或感情,多以词语或者成语来体现。有的表现为倾向上的,例如转折和递进;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例如积极和消极。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过程中,一般来说转折和递进之后的是文段的重点内容,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褒义词多用于积极的语境,贬义词多用于消极的语境。

那么,我们要如何通过文段中的感情基调来解题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三步解题法。

第一,看问题。先从问题入手,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寻找重点。

第二,找关键。看文段中有没有出现带有某种倾向或感情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判断文段的感情基调。

第三,定选项。看选项给出的四组答案是不是符合文段的表达倾向或语境,回到文段进行判断。

接下来,我们再分为三个部分,通过一些例题给大家做较为直观的解析。

一、转折

常见的表转折的关键词有“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作者通常用转折词引起读者的注意。一般转折词之后的部分是文段的重点内容。大家可以借助这种用语规律快速锁定文段的前后关系和主要观点。

例1.一些备受雾霾困扰的人们选择逃离,尤其是退休老人,那些环境宜居、生态良好的二三线城市成为他们的主要目的地。与此同时,也有少量年轻人选择移民海外。刚过30岁的大学教师李文就在今年出踏上了赴加拿大的移民之路。但不少市民和专家表示,逃离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雾霾,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治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才是大道。这段话的主题是:()

A.雾霾的治理办法 B.面对雾霾的逃离

C.人们面对雾霾的不同态度 D.治理雾霾需要人们积极行动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段有明显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键词“但”,一般转折之后的部分是文段的重点内容,且最后一句话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治理……才是大道”。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与之吻合。A项表述不明确,B项是转折以前的内容,C项是表象而非文段的主题。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二、递进

常见的表递进的关键词有“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是”、“核心是”。如果文段出现了递进关系,递进前多为铺垫,递进后的程度要强于前面,递进之后的内容才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例2.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就是我的”这种观念也许很难改变,或许本来就是事实,但问题可能出在“富二代”和“贫二代”这两个词本身,人们按先天不同被贴上了标签,就不容易看清楚一些内在的东西。其实可以靠继承得来的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姓氏,更有父辈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这一点对穷人和富人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

A、对坚韧和勇气的继承比财富更有价值 B、中国人更关注家庭出身和背景

C、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其实是平等的 D、“富二代”和“贫二代”有本质的差别

【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通过表递进的关键词“更”,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强调的是“父辈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A项符合文段语境;B项表述非作者的主要观点;C项扩大了概念,作者说的是“这一点”;D项表述也非作者的主要观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6
感情基调: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

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离愁别恨。

不同诗歌类别感情不同:边塞征战诗,有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