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文言文阅读选择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1.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小题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①借助船的人,并不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答疑难,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就不从师学习

小题1:B、或:有的人。

小题2:B、转折连词,却。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

C、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人称代词,他们的。D、助词,用于句末,表判断/助词,用语句中,表停顿。

小题3:B、“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虚心好学,死读书”错,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小题4:①假:借助。水:名词作动词,游水。绝:横渡。语句通顺。(各一分)

②宾语前置。或:有的。不:通“否”,表否定。语句通顺。(各一分)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了文言通假。“生”通“性”,资质,禀赋的意思。对于课内的重点实词,一定要落实好注释。

小题2:

试题分析:C与例句中的“而”都表转折关系。AB中而均表修饰关系,D中而表并列关系。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兴是兴起的意思,无以为固定结构,没有用来……办法,寄托,古今异义词,托身、安身,躁,浮躁。对于课内的重点实词,一定要落实好注释。

小题4:

试题分析:荀况,是战国后期赵国人。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3. 古文阅读: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安。

思考:晋平公为什么要称赞“善哉”?

译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笑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沉下了脸,不高兴的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平公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说得好。”

点析:学习是为了照亮人的行程,指导人的行动。这里,师矿用“日出”、“日中”、“炳烛”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是十分形象的。

人与动物的区别,恐怕就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捷径,学与不学是根本不同的,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迟。人到老年,精力和记忆力都大大衰退,比起青年人来,学习上的确存在更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困难再大也是能够克服的。

在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当一个知识盲、科技盲已经行不通了,随着我国加入WTO,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是否因为岁数大一点就不学习了呢?这里应该问自己一声:“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