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如题所述

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理论是由埃里克森提出的。

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于1940-1950年间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他认为,社会对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给个体带来紧张感和内心冲突,埃里克森把这种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种引起的紧张和冲突的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进而根据个体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该理论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都存在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二、人格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导致人格形成的两个极端,成功的一端形成积极的品质;不成功的一端形成消极的品质,出现发展的“危机”。

第三、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品质,避免消极品质。第四,现代人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适应甚至失调所致。

虽然埃里克森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师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但该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还是存在区别的,概括起来其中的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人格发展的驱动力不同。

弗洛伊德强调性本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认为性本能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儿埃里克森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因此,埃里克森把自己的人格理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用以区别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阶段时期不同。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跨越的时期更广,包括整个人生,共分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期(0-18个月,口欲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第二阶段:幼儿期(1.5-3岁,肛欲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第三阶段:学前期(4-6岁)主动对羞怯。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4岁)亲密对孤独。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4-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岁以后)完善对绝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