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规范有哪些

如题所述

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脚手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允许的施工荷载作用下,脚手架应保持不变形、不摇晃,确保安全稳固。
2. 搭设前的准备工作:搭设脚手架之前,应确保场地平整、基土坚实,并做好排水工作。基础检验合格后,根据要求放线固定混凝土垫层。
3. 垫板设置:应使用长度不小于2跨、厚度大于5厘米的木板或槽钢作为垫板,底座应正确放置在垫板上,立杆置于底座内。
4. 主节点的连接:主节点处应稳固地连接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等扣件,各中心点的距离不得超过150毫米。
5. 对接扣件的方向:对接扣件的启齿应朝上或朝内,以确保连接的稳固性。
6. 脚手板安装:脚手板应平稳放置,并离墙120至150毫米。脚手板探头应通过截面不小于3.2毫米的镀锌钢丝与承杆稳固连接。
7. 杆件盖板边缘长度:各杆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得低于100毫米,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规定。
8. 拐角处脚手板连接:拐角处的脚手板必须与横向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9. 脚手架搭设与施工进度的协调:脚手架的搭设应与施工进度相协调,每次搭设的距离不得大于相邻连墙件的2步以上。
10. 搭设过程中的校正:脚手架每搭设一步,都应根据规范进行步距、横距等的校正。
扣件式脚手架的优点包括:
1. 承载力大:当脚手架的尺寸和结构满足要求时,单管立柱的载重力可达15至35kN。
2. 装拆方便、搭设灵活:由于钢管长度可调节,扣件连接简单,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使用。
总结:通过对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规范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如有更多疑问,请持续关注我们,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