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的“气”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 气的生成来自于三个方面: 1.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 2.水谷之精气: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 3.吸入之清气: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作用:气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气的温煦作用保证着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4.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在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的各种功能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比如,气的推动作用和气的固摄作用就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气又控制和调节着血液和津液的分泌、运行和排泄。推动和固摄的相互协调,使正常的功能活动得以维持。 气的运动被称为气机,气的功能是通过气机来实现的。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个方面,并体现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之中。例如,肺呼气为出,吸气为入,宣发为升,肃降为降。又如,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气机的升降出入应当保持协调、平衡,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根据所在的部位、功能及来源的不同,气分可为以下各类: 1.元气: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不断补充和培养。元气根源于肾,通过三焦循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元气的功能是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可以说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2.宗气:宗气即胸中之气,由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宗气的功能一是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贯注心脉以行气血。肢体的温度和活动能力、视听功能、心搏的强弱及节律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由于宗气积于胸中,临床上常以心尖搏动部位的(虚里)的搏动情况和脉象来了解宗气的盛衰。 3.营气:营气即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的功能表现为注入血脉、化生血液及循脉上下、营养全身两个方面。 4.卫气:卫气即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的气,与营气一样,也主要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卫气的功能包括: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 气的生成来自于三个方面: 1.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 2.水谷之精气: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 3.吸入之清气: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作用:气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气的温煦作用保证着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4.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在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的各种功能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比如,气的推动作用和气的固摄作用就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气又控制和调节着血液和津液的分泌、运行和排泄。推动和固摄的相互协调,使正常的功能活动得以维持。 气的运动被称为气机,气的功能是通过气机来实现的。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个方面,并体现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之中。例如,肺呼气为出,吸气为入,宣发为升,肃降为降。又如,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气机的升降出入应当保持协调、平衡,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根据所在的部位、功能及来源的不同,气分可为以下各类: 1.元气: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不断补充和培养。元气根源于肾,通过三焦循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元气的功能是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可以说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2.宗气:宗气即胸中之气,由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宗气的功能一是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贯注心脉以行气血。肢体的温度和活动能力、视听功能、心搏的强弱及节律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由于宗气积于胸中,临床上常以心尖搏动部位的(虚里)的搏动情况和脉象来了解宗气的盛衰。 3.营气:营气即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的功能表现为注入血脉、化生血液及循脉上下、营养全身两个方面。 4.卫气:卫气即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的气,与营气一样,也主要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卫气的功能包括: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第2个回答  2019-12-30
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有两个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七者强调了“慎养”:但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之极(过度)。”我国流传下来的多种健身运动及气功,就是以动养气的宝贵遗产。
第3个回答  2020-01-02
中医的气就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也可以理解为像是构成人体的细胞
或是细胞的某些功能。中医讲的
人体结构
是由




四肢百骸等构成的。
气既是功能
亦是物质。
#####
中医的气:指的是元神之气。气血:气附血中,血运气动。
精气神
是气功术语,应由懂气功的人回答。
第4个回答  2020-12-15
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自然界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这恐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我们都是由西方科学教育出来的,它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由少数几种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一开始说万物是由原子组成的,之后,又说万物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再往后又向下挖掘,告诉我们说,万物是由夸克组成的。但夸克之下是否还有更微观的粒子,科学家们答不出来!不过,一个事实却告诉我们,所有基本粒子都不基本,因为它们都是由同一种东西——能量组成的,所有物质都可以最终转化为它,用它也可以造出所有基本粒子。但能量是什么?科学家们更答不出来!它就有点象上帝,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用它可以造出自然界的一切!
那么东方科学的答案是什么呢?让你一定想象不到!东方科学认为,万物归一,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同一种东西——气组成的。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一种东西只有一种共性,可万物表现出来的却是个性万千!这怎么可能呢?
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说过:”不对称创造了自然。“西方科学假定了空间的对称,当然无法解决“一”的共性和“多”的个性之间的矛盾。而东方科学不一样,它认为真实的空间是不对称的,或者说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是在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有了不对称,“一”产生“多”就顺里成章了!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使统一的一种物质组织起来出现了不同的个性。
系统科学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物质系统的产生和要素之间的竞争有关,只有一个要素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要素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这才形成了整体步调一致的物质系统。可哪一个要素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并决定系统的个性呢?这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它就取决于最初的产生环境,因为只有得到了大环境力量的优先支持,这个要素才能够迅速由弱变强成为统治者,主宰系统的性质。如果不懂得顺应所依赖生存的大环境,不管它表面上多强,它就会在大环境力量的强力抑制下迅速由强变弱,成为统治者的附庸。所以,最初的产生环境决定了物质系统的个性。

自然界的物质除了个性之外,还是层次性,如原子、分子;星系、星体,生物、人。为什么出现这些层次呢?其实原因就在于普遍联系方式的不同。这就正如老子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统一的物质(气),二是统一物质的有序(阴)和无序(阳)状态,三是什么?其实它就是连续物质的有序(阴)和无序(阳)周期变换,这种物质运动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遍联系,它存在于自然界每一个物质系统当中。自然界物质的层次就是由它造成的,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不同,对应的物质层次也不同,对外表现出的自然力也不同。

西方人目前对普遍联系方式几乎一无所知,原因就在于它否定了物质在空间中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没有物质的统一,普遍联系就不可能产生,没有物质的连续,普遍联系也不可能产生。东方科学认识到普遍联系方式,是因为气一元论假定了物质在空间中的统一和连续。

统一的物质在空间中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线性运动,即依赖相对不变的实体(有序)连续在空间中移动,这种运动西方科学研究得非常透彻;另一种则是非线性运动,即依赖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能量,这种运动就是普遍联系,西方科学对它一点也不了解。

那么普遍联系方式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每一个系统都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通过要素之间的竞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所有要素身上,顺应自己意志的要素就优先支持它,使之不断在系统空间产生并发展,违背自己意志的要素就强力抑制它,使之不断在系统空间衰退并灭亡,在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之中,普遍联系方式产生了,它体现了中心要素的意志,通过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要素的产生)和无序(要素的灭亡)周期变换在空间中传递,控制着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的生死存亡,保持着系统的秩序。

生物为什么与众不同,只是因为生物内部有着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这就是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传递能量。力乃能量之外显,生物的与众不同正是由这种特殊的自然力体现出来的。但在本质上来说,生物系统和非生物系统一样,它们不仅由同一种物质(气)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

理解了万物的物质基础是同一种物质——气,我们就知道气本身是无名的,因为它组成了自然界的一切,我们不可能用它的一种组成物为它命名,“无名万物之母”就是对气最形象的写照。但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又必须给它起一个名字,于是先哲便根据它在空间中的形象——连续的,运动的,象云气一样,取名为气。但我们一定要知道,气本无名,或者说“非常名”,先人用它来描述终极统一的物质,即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同一种叫不出名字的基础物质(气)组成的。

我们在认识气概念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气组成的。气在空间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有序状态,如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气的有组织形式;一种是无序状态,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就充满着不对称运动的混沌之气。气在空间中有两种运动方式,一种是线性的,即相对不变的实体连续在空间中移动,如子弹;另一种是非线性的,即通过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能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遍联系,如声波、电磁波。

明白了气在空间中的存在形式和运动方式,就知道气在自然界是有层次的,有个性的,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这样才能够不闹笑话!但我们一定要知道,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气的运动转化而成的,因此,所有物质运动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谁再问你“气”是什么?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看到的周围一切都是气,它们都是气的有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你周围看不到任何物质的空间也充满着气,它们不过是气的无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