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暗示赵云,赵云没听明白,为何诸葛亮却吓得冷汗直流 ?

如题所述

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和刘备这对君臣关系,令许多的人非常的羡慕,在刘备离世之后诸葛亮也是忠心耿耿的辅佐刘禅,正因为如此诸葛亮被后世立为典范。然而即便如此刘备在离世之前,也不是没有对诸葛亮做任何的防范,尤其是临终之前对赵云所言,吓得诸葛亮后背直冒冷汗,可惜的赵云没明白刘备的意思,那么在刘备离世之前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白帝城托孤

在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就赶紧称帝,然后就匆匆举全国之力向东吴进军为关羽复仇,史称“夷陵之战”,可惜被陆逊火烧八百里联营。《傅子》记载:

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

本来想为自己兄弟复仇的刘备大败而归,心中郁结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深知自己时日不多的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与诸葛亮,刘备首先夸奖了诸葛亮的才能,贬低了自己的愚钝和刘禅的性格的懦弱,希望诸葛亮可以辅佐刘禅,如果刘禅没有当君主的能力,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三国志》记载: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此话看似平淡,若在平时刘备给诸葛亮说这话,诸葛亮可能认为刘备是在夸奖自己和自己开玩笑。然而此时的刘备即将离开人世,虽然两人的君臣关系深厚,刘备也知道诸葛亮的宏愿是恢复汉室,然而知子莫若父刘备深知刘禅恐怕无法成为一代雄主。那么诸葛亮是否还会心甘情愿地忠心耿耿的辅佐刘禅?这在刘备的心中打了一个问号。

因此在托孤之时,刘备托孤的是两人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李严。刘备希望李严可以作为诸葛亮的掣肘。因为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威望太高了刘备怕诸葛亮功高震主,但又不得不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才能确实非常的高,诸葛亮也可以完成自己恢复汉室的遗愿。若诸葛亮真心的辅佐刘禅,可以确保蜀汉不会有灭国的危险,如若不然蜀汉势必会被其他势力瓜分。刘备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在刘备离世之后,曹魏联络五路大军伐蜀。

诸葛亮听完刘备之言,赶紧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这是刘备在试探自己。《三国志》记载: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得到了诸葛亮如此回答之后,刘备马上诏书命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希望以此能安定诸葛亮,也希望蜀汉的命运和诸葛亮的命运牢牢地绑在一起。

刘备独嘱托赵云

在把幼主刘禅嘱托给诸葛亮、李严之后,刘备握着赵云的手又嘱托一番。《三国演义》描述:

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 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

表面意思就是希望赵云帮忙照看刘禅,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希望赵云,还能像自己在世之时一样不顾生死地照顾刘禅。赵云曾两次救幼主于危难之间,一次在建安十三年,刘备被曹操追的是抛妻弃子,幸得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曹营,不顾生死救出刘禅。另一次在建安十四年,孙夫人回江东之时,带走了幼主刘禅,赵云在长江截住了孙夫人回东吴的船队,刘禅才得以幸免于难。

而此时刘备即将离世,蜀汉未来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在风雨飘摇中度过。诸葛亮忠心辅佐刘禅还好,若不真心辅佐刘禅,那么刘禅可能就有生命的危险。刘备希望赵云能不忘记当年如何对待刘禅,若诸葛亮真的有不臣之心,希望也像当年一样,替后主斩妖除魔护后主安全。

刘备用意深刻

在刚刚托付完诸葛亮、李严,刘备又这样托付赵云。其用意非常的明显一方面使用李严制衡诸葛亮,一方面利用赵云的忠心耿耿,对诸葛亮进行监督。不要怀疑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的如此的提防,因为在蜀汉没有人能真正地约束诸葛亮,在关羽、张飞相继离世之后,刘备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赵云。

这是刘备作为一个帝王最全面的考虑,刘备不得不为自己奋斗一生的基业做最坏的打算,也不得不考虑蜀汉的未来的发展态势。若刘备没这点心思,关羽、张飞这两个性格非常高傲的人,会听刘备差遣。在听完刘备对赵云的交代之后,诸葛亮是后背冷汗直流,因为诸葛亮、刘备虽然被比作鱼和水,关系非常的密切,但也只是君臣关系。如果影响了蜀汉的根基,刘备就不是那个“仁义”的刘备,而是一个冷血的帝王。

综上所述,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主要是为了鞭策诸葛亮,让诸葛亮没有二心。因为蜀汉人才凋零,刘备不得不防诸葛亮,又不得不重用诸葛亮。你是怎么看待刘备对赵云的嘱托,其深刻的用意是什么?

欢迎关注,谈笑风史,感受古人的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7
这是因为诸葛亮听懂了刘备的话,而且也听懂了刘备的暗示,所以最后吓得直冒冷汗。
第2个回答  2021-08-07
因为诸葛亮听懂了刘备的潜台词,而且也让诸葛亮意识到了赵云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隐患,也让诸葛亮意识到自己不能轻举妄动
第3个回答  2021-08-07
当时诸葛亮已经重拳在握,刘备为了防止诸葛亮谋取自己的大权,因此这样吩咐赵云,也是为了警示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