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民航服务人员的形体仪态要求很高?

如题所述

(1)良好的外在形象。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活动首先来自于外部环境信息对视觉的影响,外部环境的第一信息十分重要。当人展示自己身上的魅力后,其以后的活动就都具有该种魅力,这就是所谓的“首因效应”。良好的外在形象可以在旅客(或货主)心中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从而增强美好的第一印象和亲切感,拉进与旅客(或货主)的距离,增加乘客的愉悦感。同时美好的个人形象也代表了公司的整体形象,体现航空公司的个性追求。

所以,对民航服务人员的外在形象提出要求是必需的。良好的外在形象并不是单指美丽的外表,而是在优越的外形条件基础上的一种良好气质外显,体现出一种整体美和亲和力。要求民航服务人员有良好的仪态、仪表,同时还需要服务人员时刻保持发自内心的微笑,来感染旅客(或货主)的情绪。

(2)坚毅的意志品质。人们在各种意志行动中,经常会带有稳定的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心理学上被归纳为几种不同的意志品质,即: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和自制力。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衍、实现预定目的的重要条件。民航服务人员面临着复杂的服务环境与服务对象,在职业生涯当中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因此对民航服务人员的意志品质培养是必需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深入了解旅客需求。作为天天面对不同旅客的一线空乘人员有条件随时了解旅客需求的变化,旅客对其服务的欠缺或赞赏可以直接以口头形式告诉空乘人员。而移动乘务往往只使用于机上特殊事件记录,应更倾向于常旅客、金卡旅客的喜好记录。了解旅客喜好,为其提供所需。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数据平台的功能。

其次,提高服务标准。只有不断制定出新的服务标准才能与旅客需求相统一。要使旅客真正满意,就必须提供超越旅客期望的服务,使旅客对航空公司服务的实际感受高于期望感受。对于民航服务来说,其大量工作属于常规的流程性工作,因此标准制定者在制定这类服务标准及准则时并不困难,即使是高端头等舱服务,仍然可以根据公司企业文化特色确定较难效仿的服务程序,提升部分服务标准。

扩展资料

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简单化,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调研不深入,不全面,造成了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不匹配;

(2)专业对应岗位群认知片面化,未能形成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差;

(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照搬了空中交通管理、机场运行管理、飞行签派等专业,没有形成具有通航航务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4)实践实训课程不足,未能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效衔接,未能为学生提供基于虚拟现实环境下的通航航务技术实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