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国企,却不是正式工,属于劳务派遣的,来说说你的情况?

如题所述

我身边不少同学由于学历因素,进了国企也没成为正式工,属于劳务派遣。不过大部分同学进去了都在坚持着,也没跳槽出来,毕竟他们认为这工作来之不易。

为什么现在国企会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

国企的员工分类分3种,一种是事业编,一种是合同工,最后一种就是劳务派遣了。

国企之所以劳务派遣用工,主要考虑两方面

一是:对于财务报表的影响不同,劳务派遣员工对企业财务报表影响低。

二是:劳务派遣人员用工成本低。就好比,打个形象的比喻,企业为什么要用大学实习生,因为实习生便宜啊。

劳务派遣工对于个人的前途问题:

我问过待在国企的同学小A,他跟我说,虽然自己是劳务派遣工,但他已经看开了,因为从劳务派遣工变成正式工是非常难的。

他认为待在国企还是有几个好处:

1、家里父母满意。父母觉得,就算不是正式工,怎么也算是待在国企了,名声好听。他父母给别人说起,面子也强一些。

2、从打工角度来说,国企各方面也比很多工作强。比如我那些待在国企的朋友们,让他们换一个比目前更好的工作,对于他们是非常难的。

3、福利待遇虽然比不上正式工,但也还算OK。

4、离家更近,不用在外奔波。

5、能方便找到不错的另一半!比如他们很多同事另一半也是国企的,两口子有这样稳定的工作,未来抗风险能力也变得更强。

总结:

不管目前待在国企是否是正式工,咱们都得结合自身情况去分析。如果你觉得,就算是劳务派遣工,也觉得OK,那可以继续好好呆着。如果你因为是劳务派遣身份不甘心,那可以好好努力,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其他更好的工作代替。

好,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启发。

国企尤其是央企,到底有多少劳务工?说出来,估计要吓你一跳。比如,某石油企业,30万加油员中,27万人是劳务派遣制用工,也就是说劳务派遣制员工占到90%。再比如,某国有大银行,30万柜员中,29万是劳务工,也占到90%以上。

可是,不一定有人知道,这些国企都违反了规定。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愿意招多少劳务工就招多少劳务工。

大错,特错。

2016年,上级出台一个通知,关于整顿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整改完毕。有两个核心要求:第一,劳务工用工比例不能超过企业人数的10%。第二,劳务工只能用在辅助性、替代性、临时性的岗位,不能用于主体岗位。

怎么整改呢?

要求超编的劳务工要转为正式合同工,要求主体岗位上的劳务工也要转成正式工。

可是,各个国企,整改方式是不同的,很多企业都是歪嘴和尚念歪了经,并没有真正整改,把劳务工转成正式工,都开始玩心眼了。

也就是一些国有银行,比较人性化,把劳务工柜员转为正式合同工。

但是,大多数国企,都走了“变通道路”。

比如,以上的石油企业,27万劳务工应该转为正式工,那么,增加企业多少人工成本?增加多少管理负担?他们没有整改,而是变通处理了。

于是,诞生了一个比劳务派遣还恶劣的词,叫作:业务外包。

什么意思呢?

以前劳务派遣,派遣的是“员工”。业务外包,承包的是“业务”。劳务工转变为外包工后,与国企更是没有人事之间的关系了,从员工变成了一项“业务包”。

举例说明:

某加油站,原来10个加油员,招了10个劳务工。虽然劳务工与劳务公司签了劳动合同,被派到加油站工作。但是,劳务派遣,派遣的毕竟是“人”。

上级要求,把这10个劳务工转成正式合同工。但是,企业不想增加成本。于是,把加油站的整体业务打包,外包给一家业务外包公司。国企与外包公司签订了业务外包协议,就是把加油站的管理费、工资、修理费等费用,打包为400万元,承包给外包公司。

国企与这10个外包工,连“人事”关系都不发生了。这10个人只是一个业务包的一部分,全部包给业务外包公司了,与国企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很多人只知道央企,国企使用劳务派遣工,但是不清楚为什么会选择劳务派遣工,难道真差那点人工成本?

工资总额与劳务派遣的之间的关联

1,工资总额的由来

每年年末,企业按照本年的收入,利润,劳动生产率,平均从业人员等指标,在结合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制定出工资总额预算。再向上级单位申报工资总额预算,下一年度的工资总额以上级批复为准。

2,工资总额是上级考核企业高管的重要绩效指标。

3,工资总额的上调和下降决定本年企业员工平均工资是上涨还是下跌。

4,企业效益好,不代表工资总额会上调。工资总额是一层一层下到基层单位的,总盘子如果比较上年不变,这家企业工资总额上涨,那么另一家势必要下降。

5,企业职工数量可以直接影响工资总额。

6,劳务派遣工的费用不纳入工资总额当中。

7,国企一直以来都存在大量冗员,空挂人员,长期以来,减员增效的话题一直没有断过。减少人员,意味着减少相应的人员的工资总额。

8,企业人员总量也是上级考核企业高管的重要指标。量出为入,除非有重大项目,否则都是减员或者不变。

9,真实的场景是:某企业年初人数:100人,上年工资总额预算1000万,平均每人年收入10万,到年末企业实际人数只有90人,但是在企业年报当中,报表人数虚报为100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90人可以发放100人的工资总额。如此这般,几年以后50人发放100人工资总额。

企业效益好,为什么还用劳务派遣工?

效益好,不代表工资总额能上涨?今年所有职工能发多少钱在上年末已经计算好了。企业效益差,不代表工资总额不上涨。就好像兄弟二人做家务,父母每月给100月钱,哥哥干的好了不见得会有嘉奖,弟弟干的不好也不见得会扣钱。但是,找劳务,在会计口径里属于成本费用,不属于工资总额。

但是人少了工作没法完成怎么办?

劳务派遣啊,因为劳务派遣费用是进入成本的,不进入工资总额,不会影响企业原职工收入。

为什么不招聘新人?

在工资总额不变的前提下,来新人会降低企业原职工的收入。规模越大的企业这种情况越严重,这是十几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

现在的劳务派遣将会是越来越多。随着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推开,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将会加大对劳务的购买。
对于许多国企,在生产一线上,为了规避劳务派遣工人数的限制,可能会转而使用外包工的形式,将企业的生产承包给外包公司,这样将彻底摆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所以,国企正式员工只会越来越少,这也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为此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劳务派遣工也将会减少?
1、什么叫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

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要派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再由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但是由于国务院《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给予了用工单位两年的过渡期,即用工单位在《暂行规定》实施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超过其用工总量10%的,可以在《暂行规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逐步降至规定比例。

所以,很多企业便想绕过这个『 用工比例10% 』,于是便采用劳务外包,将一些生产性的劳务直接发包给外包公司。
2、什么叫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一般按照事先确定的劳务单价根据劳务外包单位完成的工作量结算,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事”,或者说,劳务外包下,发包方买的是“劳务”。

劳务外包适用《合同法》,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按双方合同承担权利义务,发包单位对承包单位的员工基本上不承担责任!更没对用工人员数量的限制,那只是承包单位的事情!

而在劳务派遣中,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按《劳动合同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所以,如果在国企里劳务派遣工比外包工来说处境还略好一点,最悲催的是那些劳务外包工,他们可能工作到最后,连与国企边都沾不上,更别说保障了!
相对来说,劳务派遣工在政机机关、事业单位比企业里要好一点,失业的风险相对小得多,解聘后的处理也相对规范得多!
但是只耍是劳务派遣,这种工作其实都不能长做,只能作为临时的过渡,毕竟这种工作很难有发展前途,更别说转正了,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在国企确实存在,不过近年来已经改善很多,一些劳务派遣员工得到转正。

8年前,我在国企工作,所在分公司有52个员工,其中劳务派遣制员工有47个,5个正式员工。5个正式员工里面,3个是公司领导,1个是驾驶员(老同志),另外一个是我。

8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离开。那个分公司现在有79个员工,正式员工的比例已经超过90%以上。之前的一些派遣制员工有离职的,也有转正的,剩余几个派遣制员工由于学历等原因无法转正,现在在公司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其实和正式员工从事的工作差不过,只是岗位属于辅助性岗位)。
对于派遣制员工来说,我认为有以下“痛点”。
一、在公司没有安全感,心理落差较大。

由于用工制度不同,派遣制员工虽然与正式员工从事相同的工作,但是却没有升职的机会。

在公司,派遣制员工由于身份特殊,内心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落差感。由于没有升职机会,也不清楚自己能够在公司工作多长时间,自然就会没有“安全感”。

二、工资待遇和福利与正式员工差别较大。

派遣制员工不属于公司的员工,合同是与第三方用人单位签署,然后再“派遣”到公司上班。

由于派遣制员工不属于公司的员工,其享受的福利待遇与正式员工完全不同。例如公积金、养老保险等等等,派遣制员工缴纳的比例与公式员工相差较大。

三、遭受同事或亲戚朋友的无意识“伤害”。

派遣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有时候公司在开会或者宣贯政策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派遣员工”的字眼,这些话会让派遣制员工很“受伤”。

亲戚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同样会出现这些敏感话题,虽然说的人可能无意,但听的人却难免受“伤害”。
对于派遣制员工,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趁年轻,查缺补漏。

如果自己还年轻,那么建议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查缺补漏”。

例如:学历问题、技能问题,等等。

二、加深技能,靠实力争取转正。

如果从事技术性岗位,可以加深自己的技能,成为岗位专家,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三、跳槽,重新找工作。

如果所在公司政策受限,没有转正的机会,那么建议跳槽离开,重新找工作。
写在最后的话
劳务派遣制对员工心理打击很大,确实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但是作为一种辅助性岗位,也能够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一些就业岗位。

分享一个我身边的故事。

在我们老家的电力公司,我高中同学小亮,大学毕业以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托关系找门路,终于在供电公司当了一名临时工,签了劳务派遣合同。像小王这种身份的人,在国企里还有很多,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劳务派遣工。

现在,很多的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也到校园里进行校园招聘,为国企招聘员工。但是,通过它们进入了国企,也不是国企的正式员工,而是劳务派遣性质的。而通常,这种工作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相反,今年我的一位表姐,从部队退役回来,被我们当地政府安置工作,直接安置到了当地的热力公司,也是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成为了国企员工。国企招录正式的员工,一般是通过校园招聘,进行严格的考试。或者是通过国家安置,将退役军人安置到国有企业。我表姐就是这样的情况。

国企的规定是比较严格的。每个国企里有多少的正式员工,并不是由本单位决定的。通常是需要上级部门来核定批准的。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国企可以自行招录员工,当然招录的方式必须是严格按照规定来。在这一方面,国企和政府单位是一样的。

国企之所以招录这么多的劳务派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国企在正式工有限的情况下,工作却一点也不少。为了缓解用工紧张的情况,只能不断地招录劳务派遣工。

就像银座商城。这是一个典型的省级国有企业。每个银座,售货员、收银员有很多,他们都不是银座的正式员工,而是临时工。如果每个售货员都是正式工,那银座集团的正式工得几十万人。这是不现实的。真正的正式工,就是那几个管理层。

另外,招录正式工,国企自身无权决定,只能听从于上级的安排部署。而劳务派遣就不一样了,国企可以自己决定招录多少,怎么招录,工资等也可以自己决定。国企对劳务派遣工有绝对的话语权。

国企也是企业,他也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用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成本很低。

正式工的用工成本要远远地大于劳务派遣。正式工的工资要远远地高于劳务派遣,而且各种福利也要比劳务派遣好。而劳务派遣的工作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工少,正式工带领着劳务派遣干。在相同的情况下,劳务派遣工作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于正式工。

目前,我们当地国企的正式工,工资大约在5000元左右,而劳务派遣的市场价格才2900元。一个劳务派遣,国企仅需要支付给他4500元的成本,包括工资、五险一金。这比正式工的5000元还要低一些。总体算下来,劳务派遣能节省很多钱。

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国企需要大量的劳务派遣。

综上所述,国企的正式工是有限的,劳务派遣才是国企的主力人员。

如鱼观点:劳务派遣这样工作性质简直太正常不过了,因为现在无论是国企、还是政府单位,编制内的人员名额都是极其地有限,所以就延伸出了劳务派遣这个词。
什么是劳务派遣,与正式工之间有何不同?
1、签署劳动合同的单位不同。

正式员工是与员工所在的单位直接签署的劳动合同,而员工所有的福利待遇都由单位直接提供,发生劳动纠纷与争议,也是直接与原单位进行协商解决。而派遣工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各项费用都由劳务派遣公司承担,如果发生了劳动纠纷与争议,也是派遣工与派遣公司之间进行协商,与原单位无关。

2、建立劳动关系的单位不同。

正式工是与原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而派遣工则是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的劳动关系。而派遣工最初就是用于替代原来的岗位的临时人员,只是在后面的发展中,单位觉得实行劳务派遣,能够减轻自己的压力,降低用工成本,减少了用人的风险。

现在很多单位都有劳务派遣的岗位,与正式工相比,工资肯定是没有正式员工高,因为正式的员工都是属于编制内的,而劳务派遣都是编制外的,还有各项福利待遇也没有编制内的好,这确实是一个现状。

因为劳务派遣人员与正式员工之间不能实现同工同酬,这就好比临时工不能与正式员工待遇一样,就是一个市场机制下的硬性规定,不同的劳务分配有差别,这是现阶段我们无法改变的一个现状。
总结
总的来说,劳务派遣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词汇,但是本质的含义就是:长期临时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企业为了减少人力成本。
以上是如鱼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种事情多的是。本人在一家央企单位工作,单位很多的活都是外包出去的,一般都是一些累活危险点都是比较多的,一般我们单位的人都不愿意干,领导也不会强求,我亲眼见过他们工作的样子,爬高上底的,真不容易。一般外包出去的活,质检是我们的人。我们单位正式职工才三四百人,但是加上外包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这种外包的活外包公司赚的多,干活的人工资我不是很高,唉,反正这个钱不好挣。

我个人也当过村官,我看到很多劳务派遣或者临时工一直熬到三十多岁还在发着两千多的工资。而且除了考试也没有机会转正。所以我个人在村官服务期满以后毅然放弃继续服务。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在国企或事业单位确实需要论资排辈,需要有背景有关系,否则以后发展的前景不太理想。如果有一定野心和能力,我联系放弃国企临时工的身份去创业或者私企试试可能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年轻人占比30%,却要干80%的工作,其实年轻人多干一些无可厚非,但是在国企的很多老人确实再倚老卖老,坐等退休。所以很多国企和事业单位年轻人尤其是劳务派遣的人承担的最多,得到的回报和待遇却是最差。

第三,很多劳务派遣却是工作失误的牺牲者,很多工作上的错误都会莫名其妙的推给临时工,其实临时工绝大多数在工作中需要遵从领导的意志,需要协助正式员工的工作。当论功行赏时没有这些临时工,但是在工作中有过错的时候经常会是这些劳务派遣和临时工背锅。

第四,我发现在国企和事业单位普遍看不起劳务派遣和临时工。可能与我个人性格有关,与其在这里看别人白眼,不如去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在国企碌碌无为,不如多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起码外面的世界更大、更美、更具有斗争性!

劳务派遣是派遣单位根据接受单位(即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接受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派往接受单位,受派劳动者在接受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派遣单位从接受单位获取劳务费,并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合同的坏处是: 现实中劳务派遣在出现劳动争端时,企业与派遣单位会互相推诿责任,这是比较常见的。同时劳务派遣后,与企业劳动合同期满,企业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不利于维护劳动者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本人对机关事业单位,另外还有央企派遣工了解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里的派遣工,大部分而言是家庭条件较好的,找个地方打发时间,也就是说父母找个看孩子的地方!有一少部分,是家庭没有背景,条件较差的,干了最多的活,拿了最少的钱!干的多,出错的几率就好,成了某些领导眼中的替罪羊,牺牲品,也成了其他派遣工眼中的傻子!机关事业单位里的派遣工把自己累死,还是派遣工,无法改变身份!

国有企业和央企里的派遣工,我了解的不是很多,听说是有的单位根据员工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工作能力转为合同制工,也就是正式工!现在劳务派遣工是很热门的用工方式,支付少部分酬金就可以获得劳动力的最大化!希望早日能够同工同酬,不只是同酬的基本工资,而是实发工资!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